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每年總有人過不好年!中國籍智能機器人專家被逮捕,又一起FBI逮捕中國籍科學家案例

每年總有人過不好年!中國籍智能機器人專家被逮捕,又一起FBI逮捕中國籍科學家案例

每年總會有人過不好新年!

據香港《東方日報》轉引美國媒體報道:香港大學新興技術研究所所長席寧上周四(2月15日,中國農曆新年)在美國被聯邦調查局(FBI)以電信詐騙罪名拘捕,並於本周三(2月21日)在美國當地法院聆訊,目前仍被拘留,其辯護律師尚未公開回應。

席寧 圖片來源:雷鋒網

FBI逮捕席寧的理由是:席寧涉嫌於2011年至2016年期間,騙取密歇根州立大學及電機電子工程師學會(IEEE)超過42.9萬美元(約272萬元人民幣)。

法庭文件顯示席寧用虛假賬單的方式向密歇根州立大學及IEEE報銷旅遊等開支,席寧通過虛假報銷獲得的金錢主要用於償還巨額的信用卡欠款。

席寧是誰?

很多人可能都是在席寧被FBI逮捕後才知道他這個人,但在機器人以及自動化領域,席寧已經是全球知名專家。

圖片來源:新浪微博

席寧是密歇根州立大學機器人及自動化實驗室的前主管,FBI在逮捕席寧後也形容他是在機械人、納米感測器、智能控制及系統方面的「世界知名專家」。

席寧於1982年畢業於北京航空航天大學,1993年在美國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系統科學與數學系獲博士學位。

逮捕之前,席寧是香港大學新興技術研究所所長,「千人計劃」專家,中國科學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博導。

除了在各大院校、研究機構任職,席寧還有眾多獎項傍身。2017年,席寧參加由中國計算機學會(CCF)主辦、雷鋒網與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全程承辦的AI盛會——「全球人工智慧與機器人峰會」(CCF-GAIR)。

『』

圖片來源:雷鋒網

《雷鋒網》在報道中稱席寧早在1995年8 月就榮獲 IEEE / RSJ 智能機器人系統國際會議 (IROS) 的最佳論文獎, 1998年席寧在《柔性自動化技術——日美座談會》上榮獲最佳論文獎。

圖片來源:新浪微博

1999年5 月,席寧贏得 IEEE 機器人與自動化學會的青年科學家獎。2007年時,他除獲得 IEEE 自動化科學與工程會刊的最佳論文獎外,還榮獲 SPIE 的納米工程大獎。此外,他也是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的傑出青年學者獎得主。

FBI逮捕席寧理由

FBI逮捕席寧主要有兩個理由:

盜取研究經費

盜取研究經費上面已經簡單介紹過,這裡我們要說一下席寧與「被盜取經費的」密歇根州立大學的「恩怨情仇」。

席寧與密歇根州立大學的研究生趙建國展示跳躍式微型機器人 圖片來源:雷鋒網

席寧於1997年起在密歇根州立大學任職,但到了2011年初,席寧決定去香港城市大學任教。隨後席寧致函密歇根州立大學,表明自己不會再於該校工作。

但密歇根州立大學要求席寧返回美國,並辭去香港城市大學的職位。席寧於2014年6月返回密歇根州後,校方對他展開內部調查,懷疑他在香港城市大學進行「不可接受的研究」,這就涉及到了FBI逮捕席寧的第二個理由。

間諜罪?

上文提到的,密歇根州立大學懷疑席寧進行「不可接受的研究」就是認為席寧在向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申請聯邦撥款時,未有透露與中國有關的研究及資助。

密歇根州立大學與FBI發現席寧自2009年起,獲IEEE給予合共120萬美元,而幾乎所有賬單都是由另一名中國公民,以及他一名密歇根州立大學博士生簽署。

圖片來源:環球時報

不過,席寧曾於2016年2月返回美國,在接受FBI的問話時,他否認了在申請美國政府的研究撥款時,故意隱瞞任何與外國有關的研究、撥款或薪酬。但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則稱,席寧在申請表格中,沒有披露任何與外國的關係及收入。

看到這裡,是不是讀者都看到了相似的「劇情」?確實,近年來,FBI以各種不同名目的「間諜罪」對中國籍科學家進行調查或逮捕的案例時常見諸報端。

被FBI指控過的中國籍科學家

因為「間諜罪」常涉及政治,所以中國籍科學家「被間諜」,也常呈現突然爆發,突然熄滅的態勢。據《中國科學報》報道:在2014年有5位中國籍科學家被FBI指控竊取商業機密或經濟間諜。

在2015年美國檢方起訴6名中國人竊取一項可用于軍事的電子技術,其中包括3名年輕的天津大學教授。

左一、左二分別為被指控的天津大學博導 圖片來源:中國日報

其中,被指控同中國分享專利技術的超導物理學家郗小星更是在國內外引起熱議。

郗小星被指控向中國提供一種叫做「口袋式加熱器」的敏感技術,但實際上郗小星不做任何敏感技術,而且與中方探討的也不是「口袋式加熱器」。美國司法部先起訴,最終又撤訴。

關於郗小星的報道 圖片來源:網易科技

到了2016年,據美國媒體報道:一位名叫「於龍」的中國籍科學家被FBI指控從「聯合技術公司」(United Technologies)竊取大量敏感軍事項目文件並交給中國。美國法院以違反《武器出口控制法》判處於龍35年監禁。

但在2017年,中國籍科學家被FBI調查的新聞就比較少了。

據雜誌《科學》報道,因為害怕「被間諜」,眾多華裔科學家已經組織多場研討會,為科學家描述管理商業秘密和關鍵技術出口控制的法律,並且解釋如何避免引來懷疑。一位參加研討會的科學家稱:涉及同中國或中國同事合作的科學家「需要假定他們的交流正受到FBI審核」。

席寧和他們不同的就是除了「間諜罪」,席寧還涉及騙取研究經費,這項新罪名也需要部分在美的中國籍科學家提高警惕。

事實上,隨著中國經濟發展以及科研實力的發展,這些在美國的中國籍科學家選擇同中國的科研院所與公司合作完全屬於正常現象,不僅如此,眾多歐美科學家和技術公司也都在選擇和中國展開合作。

但問題在於「間諜罪」實在太寬泛了,其中辦案人員又有很大的的主觀能動性,往大了說,高科技、前沿技術可能都涉及到國家安全,這個「度」如何把握是件不容易的事情。

例如,因為辦案人員的主觀能動性,歐美對中國發起的反傾銷調查中,有時會因為選擇的「替代國」不恰當,而導致我國部分行業背上了傾銷的「黑鍋」。

這不,在聽慣了鐵和鋁的反傾銷調查後,春節期間美國竟然對中國產的橡皮筋展開反傾銷調查。

這就需要相關行業的科學家、企業做好相關法律法規研究,條件允許的話,可以聘請律師,並及時和美國相關主管部門溝通是否涉及國家安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FX168財經 的精彩文章:

彭博調查:交易員連續三周看漲金價

TAG:FX168財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