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少女前線特殊槍械與技能梗一覽

少女前線特殊槍械與技能梗一覽

《少女前線》中的武器是非常多的,今天就為大家帶來了少女前線特殊槍械與技能梗一覽,還不了解的朋友可以參考,希望能幫到大家。

前言

你游大概從g11實裝開始(沒記錯的話),出現了和現實槍支有一定關聯的特殊技能,主要表現為:技能名中二度爆炸,技能獨一無二。考慮到遊戲平衡性,這一類技能不好設計(g11明顯超強的),所以直到現在具有特殊技能的槍並不多。

泥潭近日有dalao講了an94的技能,我來搭車說說你游現有的,我認為具有這種特殊技能的槍和她們的技能梗。

以下槍支按圖鑑順序列出,排名不分先後。

H&K MP7

弦月舞者:降低攻速和命中20%,提升移速50%和閃避180%,持續5秒。

mp7的本來設計用途是pdw,即不常使用槍支的戰鬥人員(如坦克兵,飛行員等)和非戰鬥人員的自衛武器,要求尺寸小巧方便攜帶,連射穩定容易控制,穿透力足夠對付軟質防彈衣等。

mp7的尺寸控制得非常好,伸縮槍托和摺疊前握把收起時整槍非常緊湊,接近手槍。

mp7拉出伸縮托,放下前握把後可以穩定地雙手抵肩射擊,與普通SMG類似。

你游的技能我大概的理解為,平a時是展開狀態,開技能後就收起槍托和前握把單手射擊,便攜性增加,所以移速和閃避提升,而單手時連射不好控制,命中自然下降, 手操 射速下降。嗯,好像還比較合理。

H&K G11

突擊者之眼:每次攻擊會對目標造成3次傷害,持續4.5秒。

g11可以說是hk黑科技的代表作,笨拙的外形,特殊的彈藥,複雜的機構,構成了這樣一件神奇卻和軍用武器理念背道而馳的設備。

圖中可以看到帶齒輪,類似機械手錶部件的g11槍機結構。g11這種複雜結構主要是為了實現高速三聯發的設計目標。當時西德國防部要求新一代步槍的三發點射能大幅提高命中率,hk認為以往點射命中率不高的原因在於發射第一發子彈產生的後坐力影響了後續子彈的發射,所以設計了槍管槍機整體後坐的結構,在三發點射模式下,第一發子彈發射後,槍管槍機同時後坐,後坐到位前第二第三發已相繼射出,這時後坐力才傳遞到使用者的身體。也就是說這三發子彈以2000rpm的射速射出後,使用者才感受到後坐力,理論上極大地減輕了後坐力對點射的影響。在全自動模式下,g11會以比較慢的射速(460rpm)連射,也比較好控制。

遊戲中的技能顯然是neta了g11這一最大特色功能。 不過要升技能才能3連發,你游的g11看來剛造出來的時候是壞的。

FN Five-seveN

穿刺號令:提升我方全體射速20%和暴擊概率20%,持續8秒。

57基本上是FN推銷產品的副產物。前面講mp7時介紹了pdw的定義,其中要求能夠穿透防彈衣。FN推出的pdw——p90和mp7一樣,使用了自己設計的新彈藥來實現這一目標。FN的新彈藥叫5.7x28mm FN或SS190。

對各國軍隊來講,後勤是非常關鍵的問題,裝備一種新槍(還不是主要戰鬥武器)必須新增一種彈藥,這是不太能接受的。FN為了推銷p90和ss190彈,造出57,意圖展示ss190的通用性(軍隊可以同時裝備p90和57,扔掉9mm手槍)。所以這把槍的名字來自於彈藥的5.7mm,同時兩個大寫字母剛好是FN(FN還有支手槍叫Forty-Nine,命名原理相同)。

ss190設計上就是對付防彈衣的,美國擔心彈藥穿透力太強,所以民用市場上的5.7x28mm彈藥都是減裝葯的開尖彈,極大削弱了穿透能力。儘管如此,這種彈藥的穿透力仍然比一般手槍彈要好。

你游技能也許是neta了ss190彈藥?給所有槍加buff倒是比較牽強。但你游現在就一個穿刺號令,「穿刺」和技能內容——提高暴擊+射速聯繫也不緊密,考慮到這一點我覺得至少技能名和實際有點關聯。

Steyr IWS 2000

巨鷹攻勢:提升自身火力180%,降低自身射速35%,持續10秒。

steyr的黑科技登場。iws使用的是15.2mm的APFSDS(Armour-piercing fin-stabilized discarding-sabot 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打wot之類遊戲的朋友應該比較熟悉,和坦克的穿甲彈是同一品種。所以iws其實算炮。

造型很科幻 塑料感 的iws和它的巨大制退器。

iws使用的彈藥結構及與7.62mm NATO的尺寸比較。感興趣可以看看槍炮世界的相關科普。

iws使用APFSDS的優勢是,彈頭穿透能力極強,同時速度快彈道平直,更易命中遠距離移動目標。不過此槍全長1.8m,重18kg,在現代戰爭中實用性也不大,迄今為止沒有任何軍隊使用。

你游技能也許可以理解為反映了APFSDS的威力。

Winchester Model 1887

終結打擊:對單個目標固定造成1000點傷害並造成3碼的擊退效果。

1887主要因在《終結者2》中登場而出名,所以也被叫做州長槍。施瓦辛格在電影中騎著摩托單手上彈射擊的場面實在是深入人心。1887是一把槓桿式(lever action叫槓桿式貌似不太貼切)霰彈槍,通過搬動握把下方的槓桿護圈完成退殼和上彈的動作。

第二張圖是州長在電影中用的道具槍,所以想把1887轉得呼呼作響還是需要一點改造的。

槓桿式動作原理曾經很受歡迎,但是槓桿步槍後來被栓動步槍取代,槓桿霰彈槍一直沒有流行過,當代的槓桿槍基本只有Henry這種公司做的高檔收藏槍了。

你游1887的技能我感覺還是在neta終結者,當然實際上12號霰彈打吉娃娃也不可能擊退3碼。

Saiga-12

巨羚號角:進行三次傷害逐漸提升的攻擊,對每個目標造成1.5/2.5/3.5倍的傷害。

saiga-12是俄產半自動霰彈槍,不僅在電子遊戲中經常出現,在美帝的民用市場也很常見。saiga的結構幾乎和ak一致,皮實耐用,而價格比起伯奈利、伯萊塔、FN等公司的半自動霰彈槍有很大優勢,在軍民領域都吃得開。

第一張圖是原版saiga-12,第二張是美國市場上魔改版之一。美國市場上saiga的魔改配件也是海量,要啥有啥。

關於你游技能的neta,「巨羚」是來源於saiga-12這個名字。據說saiga就是以高鼻羚羊(Saiga tatarica)命名的。高鼻羚羊長啥樣?看圖:

據說高鼻羚羊的角是好藥材,所以被 我國人 捕殺得差不多了。技能的內容可能是考慮到saiga-12的半自動特性,總得設計個輸出型技能才好。

Kel-Tec RFB

至高槍彈:提升自身火力80%及命中40%,攻擊目標切換為敵方後排,持續8秒。

在美國,kel-tec曾經是和Hi-Point齊名的辣雞武器製造商,不過Hi-Point辣雞是因為節約成本,賣的東西非常便宜,kel-tec則是凈搞些奇怪的設計,質量又很差。後來kel-tec開始注意品質,產品的名聲也有所好轉。

rfb是kel-tec設計的前拋殼無托式步槍,展示了一種解決無托步槍長期困擾——不適合左撇子——的方案。rfb是kel-tec質量比較好的產品,主打高端市場,雖然早期還是有不少品控問題(和ksg一樣),但售後態度積極,最終在美國的一小撮無托愛好者中受到了歡迎。

rfb在你游的定位有一定爭議。rfb使用7.62mm NATO或者說 .308 WIN彈,而且由於只面向美國民用市場,rfb設計上就只有半自動模式,從這一角度講,rfb和m14是類似的,但你游m14是步槍,rfb卻是突擊步槍(m14起碼還有全自動的版本)。事實上現在對使用中等威力步槍彈(如7.62mm NATO)的全自動/半自動的步槍有種非正式分類叫戰鬥步槍,m14,g3,包括rfb都可以算在內。

rfb的技能設計體現了rfb的中間 尷尬 地位,開技能後rfb和RF的攻擊邏輯類似,算是表達了ym對rfb定位的看法吧。

Thompson/Center Contender(競爭者)

斷罪者魔彈:經過1秒的瞄準後射出一顆特製的子彈,造成3倍傷害,附加40%傷害加深,並使其成為我方集火目標,持續5秒。

當競爭者位於前/中/後排時會變更技能目標,分別瞄準最遠/當前血量最高/最近的敵人,BOSS存在時則優先瞄準BOSS。

競爭者是美國公司Thompson/Center Arms設計製造的一種狩獵用手槍,單發裝填射擊。由於法律的規定以及一些其他原因,在美國手槍狩獵是有一批愛好者的。競爭者的特點是可以非常輕鬆地更換槍管,從而改變彈藥種類,而Thompson/Center Arms製造了很多種不同口徑的槍管,對使用手槍狩獵的人來講這是非常好的特性。(在美國,狩獵不同的動物有不同的彈藥限制)

兩種不同口徑的競爭者。

競爭者在日本、中國這邊得到廣泛認知恐怕還是受到Fate/Zero的影響,畢竟是切嗣papa拿來發射起源彈的工具。你游這技能毫無疑問是neta自fz的。

Daewoo K2

熱力過載:戰鬥內點擊技能可換攻擊模式。

Fever模式(默認):短點射模式,攻擊造成3次52%的傷害且槍管溫度提升1。溫度超過15後當前每點溫度降低命中和傷害2%(上限20層)。

Note模式:單發模式,每次攻擊溫度下降1,移速和閃避降低40%,攻擊同一敵人時每次攻擊傷害上升5%(上限10層)。

k2是韓國自主設計製造的主力突擊步槍,1984年開始服役到現在。k2的大部分設計參考了m16(ar15),包括整體外形、操作方式、上下機匣的設計以及槍機的大致結構,但是改用了ak系列的長行程導氣活塞的自動原理,並且具有摺疊式槍托和可調節的gas block(漢語我不知道叫什麼,導氣箍?),整體上算ar15、akm和fnc的融合。

你游的k2處處體現一個特點:過熱。不論是台詞,介紹還是技能都指向過熱。不過我做了簡略的搜索,並沒有發現k2有任何非正常的過熱問題。

這是k2的改進型k2c1,主要改進點在帶皮軌的平頂機匣和四向皮軌護木(看圖片除上方外其他三個方向的皮軌是選裝的),這樣方便安裝附件,如各種光學瞄具,從而提高作戰效率。據說這一改進型的導軌型護木在連射後會嚴重發熱,但韓國軍方為了保持一貫的訓練大綱,不允許士兵使用垂直前握把等附件,所以射擊時只能手托護木,士兵怨言較大。不過這和原版k2毫無關係, k2的聚合物護木內是有金屬反射隔熱層的(和m16一致),不可能出現這種問題。同時這也僅是護木的問題,並不影響步槍本身的性能。

你游的技能顯然是指這所謂的連射「過熱」問題,不知道韓服玩家作何感想。

Triple Action Thunder(雷電)

臨界點射擊:進行1秒的瞄準後對最近目標造成1200%的傷害,但傷害可能會被閃避且射擊後需要消耗2秒再次裝填。

這是一件純粹的玩具,發射.50 BMG的單發裝填手槍。而.50 BMG正是某巴菲特黃金大炮阻和老乾媽使用的彈種。

可以看到大炮式的裝填方式和巨大的制退器,雖然做工精緻,但是這東西完全沒有實用性。

你游設計的技能如實反映了.50 BMG的威力以及該槍實用性的缺乏(可被閃避,2s裝填)。

AN-94 Abakan

人偶扳機:變更攻擊目標時會造成兩次傷害。開啟技能期間每次攻擊都會造成兩次傷害,持續5秒。

an94算是很有名氣的槍了,設計理念非常接近g11,都是想用延遲後坐+高速點射的方法,使多顆子彈在後坐力反饋到使用者之前就發射完畢,盡量減輕後坐對點射的影響。不過g11使用無殼彈和新設計的供彈結構,an94則延續ak74的M74彈,彈匣都一樣,所以在自動機制上兩者不同。

an94採用高速兩發點射的結構,由於使用傳統彈藥和彈匣,一個難點是如何供彈。an94內部復進簧就有三根,分別負責三個部件的復進(整個機框/槍管組,槍機,負責推彈到供彈板的裝置),一根鋼纜和一個定滑輪控制部件之間的相對運動,還有特殊的板機組,為了配合這些組件,彈匣插在槍上時也是向右偏的。這些複雜的結構實現了高速兩發點射,在第一發子彈發射後,槍管後坐中途,槍機就會後坐拋殼,同時彈匣中的第一顆子彈被推上供彈板,然後槍機復進將供彈板上的子彈推入膛內擊發,此時槍管還未後坐到位,後坐力還沒對使用者造成影響,兩發子彈就已經發射完畢了。兩發點射的射速在1800rpm左右,最後的效果類似於g11的三發點射。

可以看到an94的外形有幾個明顯的特徵,一個是葫蘆型槍口裝置,一個是向右偏的彈匣,還有一個就是an94的槍管在上,槍管上方並沒有看到ak類槍支的導氣管(其實裡面是活塞),槍管下方倒是有一個類似導氣管的東西。事實上an94的導氣管依然在槍管上方,不過隱藏在護木內,下方的那根管狀物是負責槍管/機框復進的彈簧組件的一部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TechWeb 的精彩文章:

英特爾擬投資50億美元擴大以色列工廠晶元產能
「降速門」之後,MacBook用戶指責蘋果誇大待機時間

TAG:TechWe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