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朱文傑:「二月二龍抬頭」溯源

朱文傑:「二月二龍抬頭」溯源

中國古代節日眾多,難以細數。進入二月,曾經的節日也不少。而流傳至今,仍盛行民間的乃是「二月二龍抬頭節」,也稱「春龍節」。

而我小時候對這個節日的印象記憶就是吃豆了。因吃而記住「二月二龍抬頭節」具有鮮明的時代印記,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遭遇三年自然災害的困難時期,使這種記憶更加深刻。

關於吃豆子流傳有不少童謠,如「二月二,龍抬頭,誰不吃豆誰受窮。」還有拿烏鴉,西安人叫老鴰說事的「老鴰老鴰一溜溜,回去讓你媽炒豆豆,你一碗我一碗,把你娃憋死我不管。」記得炒的豆子主要有黃豆、豌豆、黑豆、玉米豆,特別有一種特製的面豆,其本湊成五種。面豆叫「棋子豆」,面里放雞蛋、清油、白芝麻、小茴香、花椒粉、調和面和鹽。「棋子豆」又脆又酥,配著黃豆、豌豆一起放進嘴裡嚼,那種香的感覺特別得叫人難忘,至今一想起來都滿嘴口水。

以後才知道這炒豆吃豆還有很多說頭。一是相傳武則天女人稱帝惹惱了玉皇大帝,玉帝便令龍王不得向人間施雨,導致3年大旱。龍王憐憫,便私自行雲布雨,犯了天條被玉帝打下凡間,壓在五行山下。立碑刻字:「玉龍降雨犯天規,當受人間千秋罪。要想重登靈霄閣,金豆開花那一刻。」為救龍王,人間老百姓終於在二月二想到:黃豆和玉米豆不就是金豆嗎?於是家家戶戶都炒豆,豆爆裂為花。玉帝聽了彙報,才消了氣,將龍王召回天庭,恢復了他行雨之權。

二月二正是驚蟄前後,百蟲蠢動,疫病易生,龍為鱗蟲之長,龍出則百蟲伏藏。炒豆也叫炒蠍豆,俗稱為「炒豆報捷」。「報捷」諧音爆蠍,民間以為吃了炒蠍子豆,一年不被蠍子蜇。還有老百姓最害怕危害農作物的蝗蟲,驚蟄後正值潛伏土中蝗蟲卵開始孵化,炒豆寓意炒蝗蟲卵,娃娃們吃豆,即吃蝗蟲,可避蝗災。

俗話說「二月二,龍抬頭,蠍子、蜈蚣都露頭。」這和二十四節氣的「驚蟄」有關。二月二前後,天氣回暖,蟄伏於地下的蛇蟲都陸續結束冬眠狀態,開始出來活動,好似被滾滾的春雷聲驚醒。中國人創造的龍,為華夏民族的圖騰。而蛇蟲作為龍之原形,被驚醒而動,老百姓認為龍也開始抬頭升天了。二十四節氣的「驚蟄」接著「雨水」,龍主行雨在春雨貴似油的季節,當然首先要祭拜龍了。《中華全國風俗志·壽春歲時記》云:「二月初二日,焚香水畔,以祭龍神。」

唐代詩人白居易有詩:「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時生。」許慎的《說文解字》記載:「龍,鱗中之長,能幽能明、能細能巨,能長能短,春分登天,秋分而潛淵。」這「春分登天」大概就是「二月二龍抬頭節」

「春龍節」習俗的來源。

中國郵政於2000年3月7日農曆二月初二這一天發行了《龍(文物)》郵票,一套六枚,也可視作專門為「二月二龍抬頭節」「春龍節」發行的郵票。其中(6--3)「漢·青龍瓦當」、(6—4)枚「唐·盤龍紋銅鏡」為陝西出土。

二月二日還盛行著一些與龍無關的風俗。我國黃河以北流傳九九節氣,其中有:「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之說。農曆二月二和九九相連,2016年的農曆二月二已是九九的最後一天。西周武王時,二月二春耕被當作一項重要的國策來實行。在這一天,舉行重大儀式,讓文武百官都親耕一畝三分地。從周秦開始陝西是牛耕的始作之地,漢代已很普及。綏德漢畫像石《牛耕圖》還被搬上中國郵政1999年發行的《漢畫像石》郵票,發行日3月16日正好處於「驚蟄」與

「二月二龍抬頭節」之間。所以二月二又叫「春耕節」。因為二月初三為主宰功名利祿之神文昌帝君誕辰日。舊俗,兒童要在前一天的二月二行開筆禮,表明開始正式學習。過去,讀書人要行四個禮,即開筆禮、進階禮、感恩禮和狀元禮,其中,開筆禮是人生的第一次大禮。開筆就是開始動筆寫文章。這一天學子們進書房,還寓意能躍龍門、獨佔鰲頭,以後得中狀元。開筆禮首先拜孔子像,還講究由老師用硃砂在學子額頭正中點上紅痣,此處為印堂,被認為是第三隻眼!主洞察力,所點之「痣」與「智」諧音而通,俗稱「開眼」,有開啟智慧之寓意,也有叫「點聰明」。

唐李淖《秦中歲時記》載:「二月二日,曲江拾菜士民極盛。」「拾菜」諧音「拾財」討個好彩口。這一天也被稱為「挑菜節」,所挑之野菜最得人喜愛的為薺薺菜。《詩經·邶風·谷風》就有:「誰謂荼苦,其甘如薺。」秦腔《寒窯》中王寶釧挖的也是薺薺菜;眉戶劇《梁秋艷》中的「陽春兒天,秋燕去田間,慰勞軍屬把(呀)把菜剜……」這剜的也是薺薺菜。從唐代起一千多年了,如今西安最時興吃的野菜還是薺薺菜,包薺薺菜餃子,喝薺菜拌湯。

宋人張來有《挑菜》詩寫道:「久將松芥芼南羹,佳節泥深人未行。想見故園蔬甲好,一畦春水轆轤聲。」

二月二日,也是迎富之節。古人大年初一有「迎喜神」,二月二日有「迎富神」,加上正月末的「送窮」,投的就是個吉祥。明人謝肇淛在《五雜俎·天部》中說:「秦俗,以二月二日攜鼓樂郊外,朝往暮回,謂之迎富。」宋代魏了翁有詩:「才過結柳送貧日,又見簪花迎富時。」說的就是這件事。而唐代韓鄂《歲華紀麗·二月》有:「巢人乞子以得富。」註:「昔巢氏時,二月二乞得人子歸養之,家便大富。後以此日出野曰采蓬茲,向門前以祭之,雲迎富。」具體為「乞子得富」,蓬為多子植物,後人便在這天到野外采蓬葉以代子,向門前祭之。

這一天是傳說中龍的生日,也被附會為土地爺的生日。這一天又逢祭典藥王孫思邈。「蒼生大醫」的孫思邈一生懸壺濟世,博涉經史佛典,通曉諸子百家,尤以《千金方》影響最大,被尊為「藥王」,奉之

「醫神」。唐太宗李世民贊其「拯衰救危,巍巍堂堂,百代之師」。

相傳,宋時這個地方發生乾旱,半年滴雨未下,人們就跑到五台山藥王廟祈雨,藥王像旁有站班的東海龍王,當年藥王為他治過病,馬上升天奉藥王之命行雲布雨。所以老百姓剛祈禱完,天上就下起了瓢沷大雨,一下久旱逢甘霖。當時地方官員立即向朝廷彙報,藥王顯靈,五台山上祈雨靈了驗。於是宋徽宗敕額「靜應廟」,加封孫思邈為「妙應真人」。

於是,為報答藥王,在藥王山形成傳統廟會,四里八鄉人們齊聚藥王山拜祭藥王。號稱「關中第一廟會」的藥王山「二月二」古廟會,是陝西目前被列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唯一廟會。國歌作者田漢有詩:「岩上宮牆下戲場,山南山北柏枝香,千金方使萬人活,簫鼓年年拜藥王。」正是反映的這一盛況。

在耀州當地,「二月二」這天還有「咬蠍子尾巴」的俗規,許多人家把年上供神的花饃留一些烤乾吃。稱咬蠍子尾巴,意味著趁早搞掉蠍子那帶毒尾巴,它就傷不了人了。和吃「蠍子豆」差不多。

有意思的是,如今我家住西安龍首原,龍首商業街的龍首苑小區,名藏三個龍首,與龍首龍頭福緣深厚。記得小時兒歌有:「龍抬頭了,我也抬頭。」寫一篇紀念「二月二龍抬頭」的文章那也是義不容辭的必須。

朱文傑:1948年生於西安,現任西安市詩書畫研究會名譽會長、西北大學中國節慶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西安秦磚漢瓦研究會副會長、西安市文史館館員。系中國作協會員、國家一級作家。出版詩集《哭泉》《靈石》《夢石》《朱文傑詩集》(上、下卷);報告文學《老三屆採訪手記》;散文集《清平樂》《拾穗集》 《長安回望》《吉祥陝西》(上、下卷),《郵票上的美麗陝西》。

老西安記憶

長按

西北作家

長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西安記憶 的精彩文章:

朱文傑:靈山秀水樓觀台
文傑說郵:藥王孫思邈的「學醫療親」

TAG:老西安記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