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要淚水,不要堅強—住院患者創傷性事件的心理干預

要淚水,不要堅強—住院患者創傷性事件的心理干預

在綜合醫院中,重大疾病、手術、重大醫學事件、以及經歷他人死亡都是創傷性事件,對人們的心理造成極大的衝擊。

因此,作為臨床心理治療師,經常需要對住院患者創傷後的哀傷反應進行干預,使患者能夠及時配合手術或者藥物的治療過程。下面是一例創傷障礙的患者手術前的心理干預。

要淚水,不要堅強

對於一個人來說,最重要的器官莫過於心腦腎等,如果最重要的器官有一個出了問題,那麻煩可大了,如果兩個都出了問題,對一個人來說是真正嚴重的打擊。

患者李睿目前正在經歷這樣嚴重的打擊。她是一名小學教師,有一個男孩11歲,可愛的女兒剛剛半歲,無論工作生活,李睿都處在人生的收穫季節。然而天有不測風雨,半月前,她因為突發性大面積腦栓塞,命懸一線,雖然經過手術搶救過來後,但嚴重的遺留右側肢體癱瘓,語言功能喪失,不能走路不能說話,頭部在手術後留下一塊大大的顱骨缺損區。

李睿平時身體健康,沒有常見的危險因素如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等,怎麼會突然就發病了呢?經過全面檢查,發現致病原因是心臟粘液瘤的栓子脫落,隨著血液流至腦部,造成大面積梗塞。目前李睿的偏癱側肢體已經進入了功能康復期,然而心臟粘液瘤的病人是不能劇烈活動的(心臟粘液瘤是最常見的心臟原發良性腫瘤,多數有瘤蒂,可發生於心臟各房、室腔,最常見於左心房。瘤體組織脫落會導肺栓塞、腦栓塞、外周血管栓塞等)。因此,為了根除病因以及儘快開始肢體的康復鍛煉,要考慮做心臟手術。

所謂禍不單行莫過於此!

我第一次見到患者時她就處在第二次手術前等待的時期,李睿躺在病床上,面無表情,一雙大眼睛空洞而無神。剛剛經歷一場大手術,肢體癱瘓,不能行走不能說話,顯然,她的心情顯然已經絕望到了極點。即便有丈夫和家人的悉心照料和不斷鼓勵,然而在短短的時間內,人生發生如此巨大的變化,無論如何都是讓人難以承受的打擊。怎麼能不絕望呢?

在我見到她本人之前,責任護士已經給我詳細介紹了患者的情況以及常規的心理護理情況,同時也和患者家屬做了充分溝通,從家屬的口中已經得知,患者得病以後,其實是很堅強的(家屬反覆強調患者很堅強),沒掉過一滴眼淚,沒發過脾氣,只是好像是一潭死水,不吃不喝,對手術談話無反應。然而這種「一潭死水」的狀況卻讓醫護人員焦急不已—患者的狀況非常不利於手術的配合以及手術後的恢復。

患者所住的科室是河南省人民醫院心臟中心的心臟外科病區,該病區除了擁有經驗豐富的手術團隊,也非常重視整合醫療的應用,在手術前後,營養師、康復師、心理治療師都會針對患者的不同情況進行干預。作為一名心理治療師,此刻我站在李某的病床前,說不出任何讓她堅強的話來。任何人都沒有權利要求或者鼓勵一個遭受如此嚴重災難的人表現堅強。有時候堅強也許並不都是好事。

因患者不能說話,在和她點頭示意後,做了自我介紹,我緊握著她的手,說的第一句話是:我已經從家屬那裡聽說了你得病和治療的經過,這一路走來真的是太不容易了,太艱難了。

我只說了一句話,也就僅僅這一句話,幾秒鐘後,大顆的眼淚從患者的眼中滾落下來。接著,我告訴她,目前她正處在一個非常艱難的時期,一個健康的人瞬間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更不要說照顧孩子和家人了。不管是誰,遇到這樣的打擊,都會有天塌下來的感覺。況且,不能說話不能走路,未來的生活似乎看不到希望了。在我說話的時候,患者的眼淚不斷地滑落下來,我默默把紙巾遞給她。患者哭過一陣子後,情緒逐步平穩下來。接下來我給患者進行了基本的神經科檢查,了解患者的肢體癱瘓的程度並初步評估預後,為下面的心理輔導做準備(譬如下肢肌力達到Ⅱ級時,通過康復行走的可能性較大)。然後根據患者的實際病情和接受能力,給她做了重塑希望和支持性心理治療。

第二天手術前,我再次來到病房,見到將要手術的李睿,她的臉上已是掛滿如陽光般燦爛的笑容,整個人煥發著勃勃生機,像剛剛沐浴了雨水的春苗。看到患者以一種樂觀積極的狀態進入手術室,我們都甚感欣慰。

這就是哭出來的堅強—只有充分表達了哀傷,一個人才會獲得真正的堅強。每個人的一生中都會不斷失去很多東西—重要的人、健康、自己曾經的某種身份以及能力等。伴隨著失去,哀傷也變得不可避免。

根據美國悲痛康復機構的定義,哀傷是一種正常、自然、且高度個人化的情感反應。這種情感特別針對生活中的失去或者變化。它本身並非一種病態現象或者人格障礙。然而哀傷總是伴隨著某種身份和能力的喪失,譬如李睿,因為疾病而伴隨的自理能力的喪失,暫時不能行使一個母親的功能以及失去工作者的身份,這些能力和身份的喪失將會帶來更加深刻而隱蔽的痛苦。

瑞士的精神分析師Dr. Kübler-Ross 在與絕症患者的工作中,把哀傷的反應分為五個階段,這些階段包括:

1否認- 「這不會發生在我身上」,「我不會得這樣嚴重疾病」,在這個階段,通常人會認為這樣的失去不曾發生過,或者如果面對死亡,依然留著那個人的位子,或者假裝他們還住在那。

2憤怒 -經歷這個階段相應的心理反應會是:「為什麼對我不公平?!」 「為什麼是我」。感覺到想去反擊,沖周圍的人發怒或者報復離婚的前任。如果是死亡,會對死者感到憤怒,指責他們的離去。

3討價還價 – 「如果我當時做了什麼,或許結果就不一樣」。想要與要失去的那一方做交易,或者想要去與神討價還價,去改變失落的內容,以乞討、許願、祈禱他們回來。

4抑鬱 –出現強烈的無助、沮喪,失去了一切希望、夢想和未來的計劃。「我失去了健康,周圍的一切都沒有意義了?」;「我很絕望」,覺得失控,麻木,甚至想自殺。在這種狀態下,個人可能會變得沉默,拒絕任何人的靠近,此時家人和朋友的支持非常重要,必要時進行危機干預。

5接受 –在這一階段,個體開始接受失去的現實並準備開始新的生活,情緒和狀態逐漸恢復平靜。在失去的過程中尋找安慰和療愈,從而達到自我成長的目標。

在實際工作中,並非所有的哀傷患者都會依次經歷這五個階段,有時呈跳躍性,有時則會反覆發生。對哀傷過程的了解,可以幫助臨床醫務人員更有針對性的去處理患者的情緒問題。

如果我們在其中的某個階段被困住,哀傷的過程沒有完成,也就沒有療愈。患者陷於負性的情緒中,無法開始新的生活。所以,鼓勵患者表達內在潛抑的哀傷和脆弱,而非一味追求虛假的堅強,才能夠在哀傷之後獲得真正的力量,才會走向真正的治癒之道。

作為臨床心理治療師,在這個患者的輔導中,運用了那些技術呢?首先是共情能力,即感受患者感受的能力,而不是僅僅說一些空洞的口號(像某某一樣堅強)或者虛假的保證(你會沒事的,以後越來越好等)。其次是積極的希望重塑技術。這時候神經科的臨床知識幫到了我,經過神經查體後心裡有了底,對患者的康復心裡有了數,在進行希望重塑時會更切合實際而非誇大效果。還有心理學知識的儲備,如哀傷的反應五階段,危機干預技術等。

不管是一般的心理治療還是危機干預,看似簡單的對話,其實包含了心理治療的多維度知識體系的應用,尤其是最初建立「咨訪關係」的能力尤為重要,需要臨床治療師在實踐中反覆揣摩和不斷提高。

作者,主任醫師,神經科精神科雙證執業醫師,心理治療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一個人的馬拉松》——19、人生不去試,怎麼知道會不會贏呢?
成長的足跡:畫面感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