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古人過春節要喝這種酒,濃濃酒香伴隨祝福化作親情

古人過春節要喝這種酒,濃濃酒香伴隨祝福化作親情

隨著現代人健康意識的增強,對於酒的重視程度和依賴程度已經大大降低了,嗜酒的現象也比較少見了。不過作為一種特殊的飲品,少量飲用是無妨的,在春節期間,一家團圓更是離不開它。今年過節你家喝的什麼酒?我們的回答是五花八門的,然而在古代,這個答案可能只有一個。

那就是赫赫有名的屠蘇酒,它是一種藥酒,卻脫離了簡單的強身健體效用,成為春節之中必不可少的味道,這種味道,就是親情的滋味。

相傳屠蘇酒是由三國時期著名的醫學家華佗所創製的。因為當時的醫療條件有限,生活狀態也遠不如當今。在冬天的時候,天寒地凍,寒氣侵入百姓的體內,潛移默化的威脅著人們的健康。因此,華佗從中醫角度出發,提倡在春節萬物復甦、暖氣上升之時,藉助藥力和酒力的溫補效果,達到益氣溫陽、祛風散寒、避除疫癧邪氣的功效。

後世的醫學家,如孫思邈,張仲景,李時珍等名家對此極為推崇,並各自在其典籍中,按照各地的藥材又對配方進行了改良。因此,現在我們看到《本草綱目》、《小品方》、《雜病源流犀燭》、《景岳全書》、《備急千金要方》、《肘後方》等等對屠蘇酒的配方介紹不盡相同。

就是因為歷代醫家的不斷推廣,讓屠蘇酒的名氣越來越大,再加上它所選用的藥材廉價、製作簡單、功效卓著,因此在民間擁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不可比擬的影響力。在中國的酒文化中,屠蘇酒可謂是一枝獨秀,不僅承載了無可比擬的內涵,還衍生出防治百病,賜吉祥、降福祉的傳說。

當然,華佗所創只是民間口口相傳的說法而已,是為了讓屠蘇酒具有更加不可辯駁的地位。最早的屠蘇酒創造者的記載為唐朝韓鄂所著《歲華紀麗》中《屠蘇酒》一文的所寫:

屠蘇酒起於晉,昔人有居草庵,每歲除夕,遺閭里,葯一帖令囊浸井中。至元日取水置酒尊,合家飲之不病瘟疫。謂曰:屠蘇酒,屠,割也,蘇,腐也。言割腐草為葯也。晉海西令問議郎董勛曰:正月飲酒,先小者,何也?勛曰:小者得歲,故先賀之。老者失歲,故後也。

也就是屠蘇酒的特殊地位,在歷來文人的作品之中,都有數之不盡的描述。王安石的《元日》一詩是膾炙人口的描述春節的名篇,其中一句「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更是將飲屠蘇酒和放鞭炮、貼對聯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

南宋愛國詩人陸遊在《除夜雪》中,也有「半盞屠蘇猶未舉,燈前小草寫桃符」的佳句,將屠蘇酒與春聯並列。南宋丞相文天祥在獄中度過最後一個除夕時,念及國破身死,不由悲從新來,一改往昔的豪邁,以狀元之才寫下「無復屠蘇夢,挑燈夜未央」的詩句,表明自己對人間深深的眷戀之情。

大文學家曹雪芹在《紅樓夢》中,也在第五十三回提到:「男東女西歸坐,獻屠蘇酒、合歡湯、吉祥果、如意糕畢」,這說明在清代,飲屠蘇酒仍然是春節盛行的、必不可少的一個習俗。

飲屠蘇酒的風俗與別的酒完全不同,平時我們都是按照長幼尊卑的順序,請年長者先飲,以示尊重。但是喝屠蘇酒不同,全家歡聚時,先讓年幼者先飲,然後按照年齡順序,依次少許飲用,最後才輪到了長者。北魏的議郎董勛解釋這個現象時說:「少者得歲,故賀之;老者失歲,故罰之。」

這種特殊的方式,也讓文人們遍發感慨,有人以歡樂的心情看待,比如晚唐詩人方乾的《元日》中說:「晨雞兩遍報更闌,刁斗無聲曉漏干...才酌屠蘇定年齒,坐中惟笑鬢毛斑。」有人卻對歲月流逝而感慨,比如蘇轍的《除日》詩道:「年年最後飲屠蘇,不覺年來七十餘。」

相比之下,蘇轍的弟弟,大文豪蘇軾則洒脫而豁達,他在《除夜野宿常州城外》詩中說:「但把窮愁博長健,不辭最後飲屠蘇。」蘇軾雖然因為烏台詩案後潦倒半生,但對於人生的態度極其樂觀,他認為只要身體健康,就算年老也不在意,最後喝屠蘇酒並不是一件值得感傷的事情。

雖然清朝之後,這種風氣漸漸淡化,到了今日,更多的新習俗取代了屠蘇酒的地位。但是,屠蘇酒在中國的年俗文化之中,曾帶給我們先祖的濃濃的年味,始終是那縷濃的化不開的感情。

參考資料:《歲華紀麗》、《荊楚歲時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珏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他的外孫女是李清照,孫女嫁給秦檜,當宰相做三件事
作為總督,乾隆讓他抄家,他卻把好東西都私吞了

TAG:小珏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