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正月行飲有古風,康壽亦從酒中求

正月行飲有古風,康壽亦從酒中求

正月:椒柏酒中求康壽

先說椒酒。椒酒為加花椒(蜀椒)浸成的酒。

古人在正月初一即元日,用盤子進花椒籽與酒,晚輩向年長者祝壽。飲酒時則把椒置酒中,這種盛有椒的盤具則稱為「椒盤」。唐朝詩人杜甫在《杜住宅守歲》詩中云:「守歲阿咸家,椒盤已吹花。」可見,古人對於椒酒是十分重視的。唐朝徐謙益所撰的類書《初學記》中,有引用漢人崔寔《四民月令》的一段話,把此事講得很清楚:

正月之朔,是謂正日……子婦曾孫,各上椒酒於家長,稱觴舉壽,欣欣如也。

漢朝以後此風俗雖有,但飲椒酒則不限於祝壽之用,也有慶賀新春之意。宋人陳造在《聞師文過錢塘》詩中,就有「椒酒須分歲,江梅巧借春」的詩句。隨著時間的推移,椒酒的做法已越來越程序化,並不僅是以椒浸酒。晉人張華的《博物志》就有「胡椒酒法」,後魏賈思勰《齊民要術》也引錄了北方的蓽茇酒:

以好春酒五升,乾薑一兩,胡椒七十枚,皆搗末,悉內著酒中,火暖取溫,亦可冷飲,亦可熱飲之。溫中下氣……此胡人所謂蓽撥酒也。

再說柏酒。柏酒又稱柏葉酒。因柏酒一般用柏樹葉浸泡於酒中而成。

古時元日,還有用柏葉浸酒而飲之的習俗。見於崔寔《四民月令》。古時在大年初一,晚輩亦用柏葉酒向長輩祝賀長壽。南梁的《荊楚歲時記》中就有在正月初一幼者向長輩「以次拜賀,進椒柏酒」的記載。《歲時廣記》云:「元日飲桃湯及柏葉酒。」《漢宮儀》上也有「正旦以柏葉酒上壽」的說法。

飲柏葉酒的習俗,到了清朝時仍然在溫州地區流行。平陽才女錢蕙(乾隆時人,原籍太倉,嫁平陽)《人日》詩云:「愁懷怕說歲華新,柏酒盈樽懶入唇。」柏酒當即柏葉酒。「人日」是初七,和「元日」(初一)雖不同日,但在古歷正月同在賀年節內,也許系同一風俗。柏葉酒在清朝童岳薦《調鼎集·酒譜》中有介紹,為白酒類。

古人為什麼用柏葉酒以祝長者長壽呢?柏樹是常綠喬木,柏葉後凋而耐久,正月年供中,常插柏枝數枝,取長壽不老之意。葛洪《抱朴子》中記一個毛女的傳說,講秦末有一個宮人,逃到深山中,沒有東西吃,只好吃柏樹葉,開始還覺得苦澀,後來就感到很好吃了。於是,不再飢餓,而且冬天不覺冷,夏天不覺熱。一直到了漢成帝時,有獵人在山中看到她,渾身黑毛,行走如飛。明人李時珍講:「此木至堅,不畏霜雪,待木之正氣。」他還引用《史記》的評價:「松柏當為木之長。」由於柏樹長壽的特點(俗言千年松萬年柏),加上柏樹葉自身有卻病輕身的藥性,故用此酒祝壽就是比較好的選擇了。

在古詩中,提到柏葉酒的不少。南朝瘐肩吾《歲盡》詩亦言:「聊開柏葉酒,試奠五辛盤。」他的兒子瘐信寫有《正旦蒙趙王齎酒》詩:

正旦辟惡酒,新年長命杯。

柏葉隨銘至,椒花逐頌來。

流星向碗落,浮蟻對春開。

成都已救火,蜀使何時回。

南北朝著名的詩人庾信,其詩流麗、清新,有「清新庾開府」之譽。他在元旦日得到了趙王(南北朝時北周文帝宇文泰的第七子宇文招被封為趙王)賜的柏葉酒,寫詩以紀之。唐朝杜甫《元日示宗武》詩中也提到了柏酒:「飄零還柏酒,衰病只藜床。」

後來,柏葉酒則大多用以療疾,以一種藥酒的身份出現。李時珍《本草綱目》「柏」條講:柏葉可以去濕痹,輕身益氣,令人耐寒暑,主治吐血衄血、痢血崩中赤白、冷風歷節疼痛、止尿血等。他明確指出:「柏葉酒,治風痹歷節作痛。東向側柏葉煮汁,同曲、米釀酒飲。」他還講:「椒柏酒,元旦飲之,辟一切疫癘不正之氣。除夕以椒三七粒,東向側柏葉七枝,浸酒一瓶飲。」

另外,在明人《普濟方》中也詳述了柏葉酒方。其組成是:柏葉(搗碎,以水一石煮取汁五斗),黍米(凈洗一石),細曲(搗碎)。製法是:以柏葉汁浸曲,發動即煮米熟,候冷後,拌勻入瓮密封,十四日開瓮取酒。此酒可用以治療勞瘵、骨蒸瘦病。

山東中醫藥大學

新媒體中心

文章:丁兆平

圖片:網 絡

技術:劉呈呈

主編:劉 明、周 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山東中醫藥大學 的精彩文章:

TAG:山東中醫藥大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