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精選回顧:關於獨立閱讀的那些事兒

精選回顧:關於獨立閱讀的那些事兒

前言

到一年級暑假時,小豬還是一個「只要有圖畫書絕不看文字書、只要有人講故事絕不自己看書」的孩子。他是九月出生,相當於已經比別人晚一年上學,那時已經快八歲了。

當時我還沒怎麼在意過這事。不是說要「靜待花開」么,於是每天晚上的睡前故事,仍然是他自己選擇三本繪本抱來共讀。 可是暑假過後,有一天我突然想到:難道繼續只讀繪本么,繪本可是無窮無盡的,哪裡讀得完。在他出生前,我想像的親子時光是我們一起討論《約翰.克利斯朵夫》,可是我們已經共讀過兩千本繪本了,名著什麼時候開始呀?於是果斷決定:那天晚上只讀兩本繪本,另外一本得是我選擇的橋樑書。

一年後我經常跟別人講:培養孩子獨立閱讀是一個艱苦的、花費大量心力的過程,這是真的。我嘗試過的方法記錄如下:

朗讀

如果我希望他開始閱讀文字書,那麼和繪本一樣,不是讓孩子讀給我聽,首先是我讀給他聽。但是讀的時候有策略

交替讀:開始時我每天讀一章;然後過渡到我讀一章,他自己看一章。如果他不看,我不會繼續讀。

讀開頭: 有的書情節進入較慢,需要讀完前面的幾章鋪墊,到了故事展開時孩子就有興趣自己讀下去了。

分享讀:在每天的閱讀中,找出自己喜歡的一段,可長可短,讀給全家人聽。我會選語言優美的,熊孩子會選搞笑的,特別是讀《酷蟲學校》時,朗讀熱情高漲,何止一段,逮著誰都得聽他讀,自己先笑得不行......無論在做什麼,當孩子想讀給你聽時請一定放下手邊的事情,認真地聽並給予回應。

默讀

從定時五分鐘開始訓練默讀能力。

規則是:五分鐘內,不能換書,不能說話,大人孩子各自選書默讀。習慣了五分鐘後,再延長到十分鐘、十五分鐘。最先孩子仍然會選擇繪本,但他會發現有不能換書的規則,繪本翻完後只好重看一遍,那下次就會選擇稍微字多一點的書。

最好的情況是:時間結束後孩子仍然不捨得放下書。

最難的情況是:某些沒有閱讀習慣的大人要陪伴度過這默讀時間太難啦!林文寶老師說的好,以身作則,言傳身教,你就是裝,也得裝出看書的樣子來。

最常見的情況是:明明已經能堅持二十分鐘的默讀時間了,可是孩子說今天只看十分鐘行不行?成長是一條曲線而不是直線,如果累了,或者有其他安排,當天少看一點也沒關係。

利誘

不是糖果,是電影。

想看《圓夢巨人》?那你得先讀完《好心眼兒巨人》。

看《納尼亞傳奇》的大片,《小豬寶貝》《天生一對》等喜劇片前,當然得看完書《牧羊豬》《兩個小洛特》才有意思啊。

紀錄片也一樣,《神奇的大遷徙》要配雅克.貝漢《遷徙的鳥》。

分享

我會給小豬推薦我喜歡的書,也請他給我推薦:你覺得這本書適合我介紹給其他小朋友嗎?他們會喜歡嗎?他成為我的「新書試讀人」,知道自己的意見很重要哦。 他的確給我推薦了很多書,《我們的校長是超人》《老鼠和鼴鼠》《男孩探險生存秘籍》《大偵探內特》等等都是他先看完再推薦給我的。

聊書

這一條不是必須的,不是每本書都要做討論。中國人對背誦有一種「迷之崇拜」,很擔心「你看了那麼多書到底有沒有看進去呢?」與其問「你記住了什麼」,不如問問「你喜歡這本書嗎?哪裡喜歡?哪個地方不喜歡?」等等。你的觀點,比你記住幾句名言警句更重要。聊書的方式多種多樣,除了上面寫的,我還試過的有:

提問:讀完一章,我們互相提一個問題。即:你問我,我也問你。問題是與本章相關的內容,問題沒有對錯,好問題比好答案重要。

分析:比如細節描寫,比如出人意料的結尾,如果是你,你會怎麼寫?一個高明的作者,寫作總有可圈可點之處,我們寫作文時也可以借鑒。

讀書會

上小學的孩子就可以參加讀書會了,討論繪本、兒童文學都可以。在「堂吉訶德的瘦馬」老師組織的「小男孩們愛讀書」讀書會上,二年級的小豬曾是年齡最小的一個,但他是那種「什麼都好玩什麼都想參加」選手,為了和大孩子們討論《威尼斯商人》,自己讀完《閃亮的莎士比亞》同名改編版。參加讀書會真是受益很大,除了平等民主的討論、鼓勵發言的氛圍,最重要當然是大量閱讀。九哥的《寫給兒童的世界歷史》讀書會一個月讀完16本、嘟嘟媽媽的「女巫讀書會」要完成20多本女巫主題書閱讀量,小豬自己做主持人的「偵探讀書會」要求讀完22本偵探主題橋樑書才能參加,這都是閱讀力的加速度。

豐富的選擇

我會把希望他看的書放在顯眼的位置,比如客廳的茶几,比如飯桌上;除了衛生間,每一個房間都有書堆。不光是數量多,還要質量好,還要注意各門類搭配。如果這段時間一直在看小說,那麼今晚睡前就讀一本科普;各種歷史、藝術、社會科學......的童書都能隨手拿到。所謂」嚴重偏好「這回事,我覺得在小學階段還不至於,原因可能在於你提供給TA的書還不夠多不夠好看不夠吸引他。到哪裡去找好書呢?網路時代途徑太多了,比如下載APP」小步讀書「,關注」讀小庫、小花生網、耕林童書館、愛心樹童書、成都微笑......」等微信公眾號的薦書,親近母語新閱讀研究所愛閱公益等各種推薦書單,不過最權威的還是你自己讀書並喜歡的童書,再推薦給自己的孩子。

馬上三年級就快結束了,目前小豬的閱讀量是每月30-50本書左右,其中仍然有20%繪本。他並不算閱讀量很大的孩子,只是達到了一個三年級小學生應該有的正常水平而已。我覺得最有成就感的是,當他一個人的時候也不會說「好無聊」,因為有書陪伴。家裡的電視早就是擺設,只在看電影時才開;電子遊戲也玩過一些,但並沒有上癮,以前爸爸曾規定一周玩兩次,結果常常一個月也想不起來玩一次。我們的親子共讀仍在持續,他看的書我基本上都看過,每晚的睡前故事不再限於「故事」題材,比如這個月我們在讀《威爾遜講大科學家》,有時要兩三個晚上才能讀完一章。

在培養獨立閱讀的過程中,有幾件事情也需要提醒大家:

溫馨提示

不要太早挑戰難度

雖然我常說四歲以上的孩子什麼繪本都可以讀,小學生更是只要願意聽就什麼書都可讀,但前提是孩子是否願意。有的媽媽說給一年級小學生讀《三國演義》,結果不喜歡。我給小豬讀全本的《柳林風聲》《彼得潘》《湯姆.索亞歷險記》,他都樂意聽完,但是《魯濱遜漂流記》就聽不下去了。他自己挑戰《巴斯克維爾的獵犬》,也沒有看完,換成《拉塞.瑪婭偵探所》就很輕鬆愉快。孩子個體差異不同,觀察他們的反應就很重要。有了獨立閱讀的興趣,積累起足夠的閱讀體驗,才能為下一階段挑戰「閱讀舒適區」打好基礎,而不是急於求成,用有難度的書讓孩子畏懼閱讀。

不要求寫讀後感、畫思維導圖

有些工具性的方法,我覺得不見得適合所有人,也不是一定要馬上引入。比如「不動筆墨不讀書」,我自己看完一本喜歡的書寧願寫一篇筆記,也不想在書上勾畫。也不要求查字典,我贊成「囫圇吞棗」,也會直接告訴孩子字詞的意思,免得影響讀書的速度。「猜測」本來就是閱讀策略的一種。要學會找到適合自己的閱讀方法。

不要吃驚於孩子的閱讀速度

一本《波西.傑克遜和希臘諸神》,爸爸看了一周,小豬兩天就讀完。一本十萬字的小說,有時一天也能看完。精讀要建立在大量泛讀之上,如果泛讀都談不上,我們去操心孩子的精讀也是沒有作用的。要實在擔心有沒有看進去,就和他聊聊書唄,見前面第5條。

不要規定時間線

在問「我的孩子什麼時候才能獨立閱讀」前,要問問自己給他讀過多少書?不是給他買了一堆書,然後孩子就應該獨立閱讀了。沒有親子共讀的大量輸入,普通人很難自覺就喜歡獨立閱讀的。

選好書是王道

自己看完全套楊紅纓、查理九世,不叫有獨立閱讀的能力。閱讀力指的是閱讀好書的能力。

時間不是問題

「作業太多」「課外班太多」沒有時間看書怎麼辦?只能說各有各的解決方式。如果你覺得一件事重要,那就一定會完成它。要是連每天半小時閱讀時間都沒有,那就不要責怪孩子不喜歡看書了。

後記

所謂「靜待花開」不是完全放手,好書是精神食糧,需要源源不斷地提供、尊重個體差異、幫助孩子步上一個個台階,靜待他成為一個有終身閱讀力的人。不要讓閱讀力停滯在某一階段,從獨立閱讀到能看《約翰.克利斯朵夫》,還有另一段很長的路要走,我會一直陪伴下去。

獨立閱讀階段我推薦的部分親子共讀書單:

《我愛閱讀》紅、黃、藍系列

《彩烏鴉系列》

《隨風而來的瑪麗阿姨》

《神奇的收費亭》

《羅爾德.達爾系列》

《霧中的奇幻小鎮》

《昨天晚上,爸爸回來晚了,那是因為…….》

《歪歪路小學》

《小茶匙老太太》

《五毛錢的願望》

《魔鏡》

……

1

END

1

文|阿簡

編輯|lovehandle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成都微笑 的精彩文章:

書庫里的歷史書

TAG:成都微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