笨象行動-發現之旅:「長江」前浪推後浪
「笨象行動」序言:
我們的夥伴里有著形形色色的鮮活生命,他們努力著,改變著自己平凡的生命軌跡。跌跌撞撞,一步一步的前進著。這看似傻傻的執著,其實是上天對他們的厚愛。讓他們經歷多多,收穫多多...
用汗水灌溉的夢想,註定會茁壯成長。
發現之旅:「長江」前浪推後浪...
長江-論跑圈資歷那絕對是馬坡鎮的大哥級人物,他性格溫和,但行動起來「腳」不軟,隨便個晨練,那就是半馬起步,一起看看他要說些啥...
很早就想寫寫這些年的跑步經歷了,但由於畢業很多年來一直沒有提筆,本人是學工科的,語文水平實在有限,要不是受到《笨象前方》朋友們的故事感染,可能還不寫呢。
故事裡的人物都是身邊的朋友,他們跑得無論快慢,但那份對待運動的執著,值得我們學習。這些年我雖然沒有什麼可以炫耀的成績,但是本人能夠長期的持續運動。為了激勵更多的夥伴能夠在今後運動起來,我簡單的寫點體會,送給那些還未行動的朋友們,希望2018年我們共同奔跑。
馬拉松近幾年來興起,也掀起了跑步的熱潮。跑馬拉松似乎成了運動的時尚代名詞。在繁花似錦的表面,卻存在著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一些運動機構顯示約有80%左右的跑者,有過跑步受傷的經歷,先不管數據是否準確,但我們身邊確實有很多朋友因為跑步而過傷病的困擾。
跑步是為了讓你的身體更健康;通過跑步,可以收穫快樂;通過跑步,自己更苗條;也收穫更多的朋友。因此,自己變得更加自信了。
我們收穫著跑步帶給我們很多有益的東西。可是,為什麼會受傷?是跑姿的技巧問題?還是跑步這項運動本身就容易受傷?以我十多年的跑步經歷來看,除了技巧、力量耐力層面的問題,主因其實還是在心態,過於急功近利。
我在簡短說說我的結緣跑步,本人從2006年底開始算已經跑十一年多了。記得原因很簡單,就是由於登山受傷後一直沒運動,到年底體檢查出輕度脂肪肝。那時腳傷還沒完全好,心想不能總這樣下去了否則真的完蛋了,於是開始了跑步。
最初由於體力薄弱,也是從兩三公里開始積累的。慢慢的根據身體狀況加量,不知不覺就可以跑到五公里、十公里了。記得那些年,跑步的人不多,最初每周一至周五送孩子上學後,獨自去南樓體育場跑步,然後再跑到天竺去單位上班。
就這麼默默的跑了兩年,直到2009年認識了張民,洪雨林,郭文華等一批大神後,在他們的動員下,開始備戰北京馬拉鬆了。目標有了,平時跑步的路上也就更有動力了,就這樣逐步的繼續著增加著自己的訓練量,汗流浹背,但跑後暢快淋漓,無比自在。至今也清晰的記得,第一次參加北京馬拉松時,興奮極了,能在長安街上跑步,那是何等的榮耀。高興過了頭,結果導致跑蹦,最終4小時12分完成了自己的首馬。
由於那些年跑馬拉松還不火爆,關於馬拉松的知識不是很多。基本是自己邊跑邊摸索,缺乏系統的專業知識指導。奔跑更多的只是為愉悅跑,雖說進步不明顯,但極少受傷。
先後參加了2009、2010、12、13、14、16、17年的七屆北馬。以及北京長跑節,盧溝橋的醒獅杯等比賽。記得那時自己跑步癮特大,即便下著大雨都要去參賽。雖說拿不到名次,但咱就是為了愉悅身心。
直到2015年年末在濱森遇到了樂風跑團,認識了曉磊隊長及隊蜜等一幫跑友,開啟了我新的跑步篇章。他們是以八零後為主的年輕人,有著足足的正能量,自律性極強,又有豐富的健身知識,接觸新鮮事物的學習能力也強。
那一刻,我感覺終於找到了組織,找到了志同道合的朋友,和他們一起可以取長補短,共同進步。
我們在周日的濱森不見不散,樂風的夥伴們在那,等著愛生活、愛健身的你,一起奔跑。
我是於長江,一起為更好的自己「笨象前方」!
2018.2.24
「笨象行動-發現之旅」往期經典回顧:


TAG:笨象前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