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孫思邈治療皮膚病的用藥規律

孫思邈治療皮膚病的用藥規律

孫思邈有關皮膚病的重要論點

作者/韓世榮

孫思邈對中藥學事業的發展可謂功勛卓著。除對前人的經驗系統總結外, 還不斷有所發展和創新。孫氏在《千金翼方》中將藥物按應用功效分為治風、濕、腰脊、身瘙癢、悅人面等64 類, 以「總攝眾病……臨事處方, 可得依之取決也」, 臨床選用非常方便。其中有關皮膚疾病專擅用藥13類, 列葯252味(除去重複實為220 味)。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種。

風證用藥76 味

1

因風為百病之長, 故以冠首, 以示常用。

其中有養血活血祛風的當歸、澤蘭、牡丹皮等;

有除濕祛風的萆薢、澤瀉、獨活、苡仁等;

有消風止癢的防風、白蒺藜、白芷等;

有清熱祛風的石膏、知母、竹葉等。風有內外之別, 兼夾有寒熱燥濕之異。用時當區別選擇。

身瘙癢用藥27味

2

如治療疥瘡、虱病類疾病引起的瘙癢無度,徹夜難眠者, 葯如雄黃、硫黃、水銀等。

硫黃至今仍認為是治療疥瘡的特效藥、水銀外用治療頭虱有特效,

且用後很少複發。

祛風止癢葯如白蒺藜、防風、浮萍、蟬蛻等, 對各種原因引起的皮膚瘙癢均可選用, 止癢效果迅速可靠, 現代醫學研究證明蟬蛻具有抗過敏作用, 是治療濕疹、蕁麻疹等過敏性皮膚病的特效藥青蒿具有抗光過敏作用, 治療日光性皮炎有很好的效果。

生肌長肉葯28 種

3

用於皮肌炎、硬皮病、皮膚潰瘍、皸裂等皮膚病引起的皮膚肌肉疼痛、萎縮, 或肌膚乾燥營養不良, 或皮膚皸裂滲血等症。

滋陰潤膚生肌的葯如天冬、麥冬、生地、麻仁、石斛、山藥等; 補腎養血生肌的有菟絲子、女貞子、桑寄生、五加皮、白馬莖、五味子、當歸等。

陰部濕癢葯8 種

4

蛇床子、木蘭、杜仲、五加皮、槐皮等。孫氏認為蛇床子為陰部癢症要葯,「主婦人陰中腫痛及男子陰痿濕癢惡瘡」。

近年來以蛇床子為主葯配方水煎外洗治療陰癢、陰囊濕疹等陰部疾病的報道甚多。我們也常應用。

淋證用藥13味

5

有瞿麥、蒡根、茯苓、芒硝、琥珀等,這些葯具有清利下焦濕熱,通淋利尿排石的作用, 治療淋病有效, 是目前中醫治療淋病的常用藥。

鼠漏並痔葯32味

6

鼠漏類似於現代的淋巴結核或瘰癧性皮膚結核, 列述的葯有連翹、夏枯草、王不留行、昆布、牡蠣、蜂房、鱉甲、黃芪、豬懸蹄等, 這些藥物具有化痰軟堅散結及扶正祛邪作用, 是目前治療淋巴結核皮膚結核方劑中的常用藥, 如「消瘰丸」等。

結核患者常有氣虛陰虧之虛弱證象, 黃芪、豬懸蹄具有益氣補虛作用, 鱉甲咸寒軟堅滋陰退蒸清虛熱。其他還有文蛤、地榆等治療痔瘡葯多種。

下部墮葯9種

7

下部病多指男女生殖器部位疳瘡潰爛, 也有認為是狐惑病, 類似於現代醫學之白塞病,或有某種性接觸性疾患。

所列藥物如硫黃、雄黃、雌黃、苦參、艾葉、大蒜、鹽、馬鞭草等,均有殺蟲止癢解毒的作用。

單獨重用苦參煎湯外洗治療陰囊濕疹、陰癢等疾病的報道很多。仲景治狐惑病即用苦參煎湯外洗, 臨床驗證確有卓效, 也說明孫氏正是繼承了仲景的治療經驗。

女人陰冷腫痛葯3 味

8

即白鮮皮、松蘿、卷柏。女陰腫痛可能屬局限性皮痛證。

白鮮皮具有清熱祛風止癢作用。

松蘿(松上寄生) 具有清肝、化痰、止血、解毒作用, 治療瘰癧、帶下崩漏、外傷、癰腫、毒蟲咬傷等, 現代醫學研究證明其具有抗菌作用, 對原蟲、陰道滴蟲有抑制作用。

卷柏生用能破血通經,治療經閉癥瘕、跌打損傷等, 炒後用以止血, 治療各種出血症。

陰蝕瘡葯12 味

9

陰蝕瘡似屬現代醫學的急性女陰潰瘍或其他陰部感染性疾患。列述藥物有萹蓄、五加皮、礬石、桐葉、蘇木、龜甲、黑石脂、石膽等, 這些葯具有清熱解毒, 收濕斂瘡的作用,既能內服, 也可作粉劑或其他劑型局部塗搽應用。

止汗葯4種

10

有牡蠣、龍骨、柏實、衛矛。這類藥物內服、外用均能治療自汗、盜汗及局部多汗症, 如痱子粉、足氣粉均用牡蠣, 取其斂汗止癢的作用。

惡瘡葯18 味

11

惡瘡指來勢迅猛、病情重篤, 令人畏懼的一類疾病包括皮膚腫瘤、癤腫及麻風、頑癬在內。列述的藥物有白及、青葙、狼毒、黃芩、當歸、苦參、松脂、地榆等。

民間常用鮮白及搗泥外塗治療癤腫等獲效; 用地榆末外塗能止血止痛; 松脂內服可治療麻風、頑癬、脫疽及凍瘡; 苦參是皮膚科極常用之葯; 狼毒外用及內服可治療銀屑病。

人面葯9種

12

列述白瓜子、雄黃、丹砂、鹿髓、麝香、瓜蔞等。

孫氏「悅人面」 一詞的含義有兩個方面, 首先用白瓜子類天然美容劑塗搽皮膚,減少皺紋, 延緩皮膚衰老, 使皮膚潔白光澤;

其次是用雄黃、麝香類藥物治療色素性疾病和皮膚燥裂、酒糟、粉刺類有礙皮膚美容的其他疾病。

白瓜子即冬瓜子, 含較多脂肪油, 對面部及手有潔白及潤澤作用, 可去黑黯潤肌膚。

口瘡葯13 種

13

葯有黑石脂、乾地黃、黃連、龍膽、大青葉、升麻、竹葉、黃柏、豆豉等。

孫氏所謂口瘡包含皮膚科所屬之口黏膜類病。多由胃火熾盛, 循經上繞, 或心火上炎上擾清竅, 火熱之邪灼肉而成, 治療多以清心瀉胃火為主。

孫氏列述以上藥物既清瀉胃火, 也可清肝、心經之火, 熱清火瀉則口瘡自愈。

後世治療口瘡的清胃散、導赤散中的大部分藥物均在以上述及的範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皮膚 的精彩文章:

皮膚白、顏值高的人,都離不開這5個好習慣?
敏感肌膚一定要注意,一不小心防護好皮膚就會出現問題?

TAG:皮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