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言而有信,是一個人最貴的修行
做人最重要的是要「言而有信」。
一個人沒有金錢、名位,算不了什麼,但是如果失去了信用,就是花錢也買不回來。
文丨星雲大師
1
孔子說:「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就是佛陀,也鼓勵弟子要「解行並重」。
因此,一個人如果說的是一套,做的又是一套,那麼再多計劃、言論,又有何用呢?
過去,有一個名叫張三的修道人,每當他禪坐時,都會有一隻虱子來咬他。
最後他忍無可忍,就跟虱子立誓說:「無論如何,我打坐的時候,你不能來咬我,等到我出定之後,再布施一點血給你。」
張三、虱子二者約定後,彼此也就相安無事。
但是有一天,與虱子同是難兄難弟、共同生活的跳蚤,聞到了張三身上香醇濃郁的血味,垂涎欲滴,實在忍不住,就想在張三的身上好好地飽餐一頓。
當虱子看到跳蚤跳到張三的身上,立刻上前制止,說:
「你千萬不能亂來,我已跟張三有約在先,要等他出定才能咬他。」
可是跳蚤才不管虱子與張三有什麼約定,狠狠地就將張三的肉一口咬了下去。
張三感覺有個東西咬他,就想:「哼!這個臭虱子竟然不守信用。」
在盛怒之下,張三把衣服脫下來,放了一把火就把它給燒了。
虱子、跳蚤也就這樣同歸於盡了。
2
日常生活中,人事互動,時時都在考驗一個人是否守信用,例如約會守時否?講話誠信否?承諾兌現否?
能守信用的人,一句話勝於法律;輕諾寡信的人,即使訂了契約,也難保不毀約。
言而無信,又如何安身立命呢?
有甲乙兩個和尚想到普陀山去朝聖,甲和尚雖然窮,但是說過以後,就開始計劃以步行的方式去普陀山。
當他把構想說給好朋友乙和尚聽時,乙和尚卻說:「你一貧如洗,要怎麼前往呢?我奉勸你還是跟我一樣,等一切都準備就緒後,再前往也不遲啊!」
甲和尚聽後就說:「我只要一支錫杖、一個缽,還有我這兩條腿就可以了。」
不久,甲和尚便出發前往朝聖,而富有的乙和尚心裡則是想:「反正我有的是時間和金錢,等到有空再搭船前往也不遲。」
就這樣,經過了一年,甲和尚從普陀山朝聖回來,而乙和尚則仍未成行。
所謂「坐而言,不如起而行」,一個人只說不做,是永遠不能辦成事情的,唯有透過實際的行動,才能完成目標。
所以,一個人若想把人做得健全,能說能行、言行一致很重要。
信用是維繫世情倫常的道德,守信用則必然能受人尊重。
本期編輯丨花尚君審 校丨相 松
解構十種幸福之道,歡喜心過生活
本文節選自《十種幸福之道》
星雲大師丨著
東方出版社丨出版


※愛就大聲說出來,不要讓對方去猜
※身為國家最高掌權人,唐太宗為何能克服人性弱點,虛心納諫?
TAG:活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