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瑞犬旺旺 萬眾同心——「駿犬嘯天——戊戌狗年新春生肖文物圖片聯展」在全國20餘個城市同步推出

瑞犬旺旺 萬眾同心——「駿犬嘯天——戊戌狗年新春生肖文物圖片聯展」在全國20餘個城市同步推出

指導單位:國家文物局

聯展單位:中國文物報社、河南博物院、遼寧省博物館、湖北省博物館、中國婦女兒童博物館、天津博物館、河北博物院、內蒙古博物院、安徽博物院、福建博物院、四川博物院、甘肅省博物館

博物館:黑龍江省博物館、北京自然博物館、廣西民族博物館、西安博物院、常州博物館、晉江博物館、洛陽民俗博物館、長沙博物館、寧波博物館、寧夏固原博物館、桂林博物館

圖片支持:故宮博物院、首都博物館、中國美術館、上海博物館、南京博物院、山東博物館、廣東省博物館、山西博物院、南京市博物總館、鎮江博物館、湛江博物館、甘肅省博物館聯盟

十二生肖里,狗是人類最好的夥伴,也是「六畜」中最早被馴化並融入人類生活的動物。自古以來,無論農耕還是游牧,狗都擔負著看家護院、狩獵娛樂之責,與人類朝夕相處,堪稱人類的好夥伴、好幫手;在中國文化中,狗能給人們帶來吉祥:所謂「狗來富貴」。進入現代社會,天性忠勇的狗被逐漸演化為人們居家相伴的萌寵,其撫慰人類的溫良之名則更譽滿全球。

在「駿犬嘯天——戊戌狗年新春生肖文物圖片聯展」中,來自全國30多家博物館、500餘幅神采各異的以狗為題材的文物圖片相約相聚,浮現狗與人類相依相伴的漫漫歲月,伴著早春時節和煦的陽光悄然溫暖著人間。

本次展覽於戊戌新春佳期在國家文物局主辦的「北大紅樓櫥窗」和22家聯展博物館同步推出——也許展覽就在您的身邊。節慶的歡歌里,「駿犬嘯天」正帶著歷史文化的溫情,陪伴我們走向美好未來。

犬之由來:從狼到犬的馴化之路

基因證據顯示,家犬是古代人類對灰狼馴化而來的,這是一個偉大的改變。從狼到犬,可能走過了漫長的基因改變之路。動物考古學家甚至設想,也許是狼主動接受了馴化,從而進入人類生活。在大約1萬年時間裡,家犬的品種發展到幾百個,職能角色從家庭延伸到社會生活的多個領域,在衣食住行玩方面都給人類提供了助益,由此還滋生了「相犬」行業。

▲艾啟蒙·十駿犬圖冊之雪爪盧·清·故宮博物院藏

▲ 栗犬圖軸·清·故宮博物院藏

與人為伴:人類養犬史話

根據考古發現,長江流域和黃河流域的農業社會,都在距今七八千年開始養狗。狗擔負著看護家宅田園、防止盜賊及野獸侵害等職責。狗生性嗅覺靈敏、奔跑速度快、服從意識強,因此成為看護牧群的得力助手。歷史上的「東戎」「犬戎」等游牧族群就是以養狗而聞名。古代貴族對犬的喜愛,遠遠超出普通百姓的役使範圍,漢代朝廷設「狗監」掌管皇帝獵犬;唐代設專為皇帝飼養獵犬的官署「狗坊」;狗也是向皇帝職貢的重要禮品。

▲ 青瓷狗·宋·福建博物院藏

▲玉犬·商代·上海博物館藏

▲銅狗·戰國·內蒙古博物院藏

▲紅陶騎馬狩獵俑·唐·故宮博物院藏

▲越窯青釉瓷狗圈·西晉·寧波博物館藏

人性神犬:忠勇的陪伴者

十二生肖中,狗是最通人性的動物,與人類關係之密切是其他動物難以比擬的,狗也成了寵物之首。狗具有發達的神經系統,敏銳的感受器官,頑強的忍耐性,豐富的信息表達方式,以及和人類接近的細膩心理活動。人們通俗地將狗的自然習性歸納為「通人性」,通過大量文學作品和異曲同工的民風民俗來表達對狗本性的讚美,認同狗是自己最忠實的伴侶。狗所象徵的忠勇、機靈、聰慧和善解人意,也被人們用來反映審美的情趣,表達趨吉納祥的願望,傳播忠孝禮儀的美德。

▲陶狗·漢·河南博物院藏

▲守門犬壁畫磚·魏晉·甘肅省博物館藏

▲綠釉大陶狗·東漢·遼寧省博物館藏

▲青玉十二生肖·清·遼寧省博物館藏

▲犬馬相鬥銅牌飾·漢·山西博物院藏

▲青玉十二生肖 遼寧博物館

造物頌犬:藝術天地里的狗

人和狗從馴養伊始就結下的情緣,也反映在無處不在的藝術創作中。狗作為藝術形象最早出現在陰山岩畫「牧羊犬」畫面中、新石器時代的陶器上,隨著狗和人的頻繁互動,各種材質的文物里逐漸都出現了狗的題材。古今文人借犬詠情,抒發對世態的感想;又或,在描繪家宅田園的畫里,總是會不經意地出現一隻活潑靈動的小狗來點綴。狗是十二生肖里的精靈,反映了人們的思想意識和審美情趣,注釋著狗與人類的相隨相伴,不曾須臾分離。

▲山東煙台任憑、於平剪紙·十二生肖 中國美術館藏

▲炭精狗·清·南京博物院藏

▲鬥犬紋短頸壺·仰韶文化晚期 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陶狗一組·唐·西安博物院藏

編輯:陳 梅

《中國文物報》2018年2月16日第2-3版

(來源:文博中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甘肅省文物局 的精彩文章:

甘肅藏敦煌藏文文獻·敦煌研究院卷

TAG:甘肅省文物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