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的最高要求——孫子兵法與管理
前言:
管理的最高要求是帶兵,兵家的管理正是從春秋到戰國(公元前八到三世紀)歷經五百年生死存亡的嚴格要求所總結的產物。
框架:我們不為管理而管理。管理是一個最好能去掉的工具,管理是為了不管。用兵家的說法,管理的目標是道。道就是大家所走的路,也就是西方管理學裡頭所說的方針(Mission)。(1)道(2)謀劃 (3)執行
(1)道:素書說,道就是人所走的路,也就是現代人說的路線。俗話說,有道者昌無道者亡;素書說,國家的盛衰取決於道,正是這個意思。兵家講道,經商一樣也要講道。唯利是圖是不能長久的,因為你天天就在身教他的下屬見小利而忘義,教他們為了蠅頭小利而出賣你。假如管理的道是為了升官發財,那麼領導無意的身教就會培養出一群專會搞權術而不會搞增值的太監。從這個角度來看,中國僅有的少數成功商人中,最成功的就是兵家范蠡,應該不是偶然的。老子說:""天地不仁,視萬物為豬狗。"" 學者也許會追問天地為什麼這麼不人道?或者更準確的是老子為什麼這麼不人道?其實準確的問題應該是,學者為什麼那麼不自然?天地讓人欺凌屠殺鄙視豬狗,也讓老虎蚊子細菌病毒殺人,天地平等看待宇宙萬物,不帶學者的偏見。領導就應該向天地學習,不帶偏見和傲慢,就事論事,平等對人。老子又說:""大海所以為百穀王是因為它能能自自然然地處身於最低下的位子,所以它就能容百川之水而長大。""追隨自然的道,領導要如大海一般的謙虛。用老子的話是,聖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關心大家,大家就會關心你。在本質上,人的心靈是脆弱的,人的力量和偉大來自周圍的人對他的關心和支持。近代日本工商界所追隨的道就非常接近老子的道。松下幸之助相信,商人的責任是改善人民的生活。三菱的道也是為日本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做出貢獻。
2)謀劃:
2.1 哲學: 準備一千部快車,裝備一千部裝甲車和十萬披甲部隊,千里饋糧,則里外費用和外交開銷,裝備費用,部隊薪金,每日要花費黃金千兩,然後才能組成一支十萬人的軍隊。開戰起來,久戰不勝就鈍挫銳氣;攻城則兵力衰減;長久征戰則國家物品供應不足。所以長期作戰而對國家有利的例子是從未見過的。因此如果不盡知用兵的害處就不能盡知用兵的好處。百戰百勝並不是最好的策略,最好的策略是不戰而屈人之兵。所以最上乘的策略是謀劃,其次是搞外交,再其次是作戰,最差的策略是攻城, 攻城為萬不得以。
2.2 計算:盛衰取決於路線(道);勝敗取決於力量(數);治亂取決於形勢(勢);去留取決於道理(理)。
2.2.1 道(路線)道是眾人所走的道路或路線,能讓人民和領導都追隨同一條路線,大家就能同生共死。
2.2.2 數(力量)土地產生國度,國度產生數量,數量產生力量,力量產生勝利。 案例中國96500平方公里的土地產生了一個龐大的市場和人力資源,叫海外商家垂涎三尺。中國人缺乏管理的知識和能力去把這些資源(量)轉換成力量,而讓十二億中國人成為負擔,是最要命的事!
計(數)有五:
(1)道
(2)將 將是執行者,他是國家的輔助者,輔助強則國富民強,輔助弱則國家衰弱。 將有五個關鍵的素質,它是: 智、信、仁、勇、嚴。
(3)法 法是制度和流程,目的在於實用 案例 :法制的唯一目的就是實用或解決問題。一個機構必須經常做流程再造,目的在於簡化流程,排除無用功。任何不實用的條規都是無用功,它象是人體中的腫瘤,良性的還好,它只是吸取你的滋養料,如果是惡性的,那就是癌症!在封建的中國歷史上,良性的腫瘤被歌頌為清官;癌症則習以為常;前車之鑒,後車之師。
(4)天地 知天知地,戰勝的方法是無窮無盡的。那家的領導有明確的路線?那家的法令是能執行的?那家的軍隊強大?那家的士兵熟練?那家的賞罰分明?我這就知道那家的軍隊會取勝。
3) 執行:
3.1 將軍的素質:將軍要具備五個必需的素質:
(1)智知彼知己,百戰而不會戰死;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不知己不知彼,每戰必死!知道自己的士兵善戰而不知敵軍不可被擊敗,勝算只有一半;知道敵軍可以被擊敗而不知自己的士兵不善戰,勝算只有一半;知道敵軍可以被擊敗,知道自己的士兵善戰但不知地形不適合開戰,勝算也只有一半。因此知道兵情的,行動時不會迷惑,舉兵時有無窮的途徑。將有五危:必死可殺;必生可虜;忿速可侮;廉潔可辱;愛民可煩。這五種通病是將軍的過錯,用兵的災害;復軍殺將,必定是因為這些通病,不可不重視。
(2)信 將軍之事靜以幽,正以治。考慮問題,有智慧的人一定要同時考慮利與害;看到別人的利,別人才會接受你的操作;看到他的短處,才能解決存在的問題。 領導在三方面會給領導帶來災難:不知不可進軍而命令進軍,不知不可退兵而命令退兵,就會使士兵迷糊。不知三軍之事而同三軍之政,會使三軍困惑。不知三軍之權而同三軍之任,則軍士就會懷疑。三軍既然既困惑又懷疑,則諸侯的災難就來了,這就叫做亂軍引勝。
(3)仁 仁就是把人當人看。把士兵象嬰兒一般看待,他就會和你共赴深溪;把士兵看待如愛子,他就會和你同生共死。 案例 我那負責銷售的同事堅決要聘請一個經營豐富的內行人來負責華東區的銷售。新官上任三把火,輕視原有員工,連帶來的司機薪水都特別高。肯定現有的員工不能接受他。雖然他炒了一部分舊員工他們也無可奈何,但是一年後,這位華東第一把手還是被上司炒了,原因是業績差。
(4)勇用兵之法,將受命君王,組織軍隊,散地不開戰,輕地不停頓,爭地不進攻,交地不絕交,死地則拼戰。路有所不走,軍有所不擊,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爭,君命有所不受。必勝的戰爭即是君王不要戰則照戰不誤;不可能戰勝的戰爭,雖然君王說必戰則不戰可也。故進不求名,退不畏罪,只是考慮人民的安危和國家的利益而已。
(5)嚴以身作則是嚴的先決條件;然後再了解到法制就是解決問題用的制度和管道;那麼紀律的問題就已解決了一半。嚴必須要律己,然後在由上而下管下去,把幹部管好,管理就完成了大半。把幹部給管好了,法令就通行了,法令通行了再教誨人民,人民則服從;法令不通行而教誨人民,人民則不服。法令通行就是讓人民能認同而已。
3.2 主動與虛實: 會用兵的人,制人而不受制於人。因此會用兵的人,布成陣勢則敵人必定跟著行動;準備給予敵人利益,敵人就一定會要它會用兵的人,所以一出兵就能制勝而成功出眾,那是因為他預先知道敵情。與敵人相持數年,以爭一日之勝,卻不知道敵情,那簡直就不是人啊! 先到戰場而等待敵人的安逸;後到戰場而開向敵人的疲勞。能使敵人自自動過來的,是因為我給他利益;能使敵人不能來的,是因為我傷害他。因此敵人安逸我能使他疲勞;敵人吃得飽我能使他譏餓,敵人安寧了,我能使他移動。從前會用兵的人,先保持不會被擊敗,然後就等待敵人可以被擊敗的時機,不可被擊敗的主動權在於自己,可以被擊敗的主動權在於敵人。因此用兵的方法,不寄望敵人不來,杖恃我有準備;不寄望敵人不進攻,杖恃我不可以被擊敗而已。
案例 :管理企業必須對資產負債表中的數字掌握好。股東投資並不是資產而是負債!投資越大,管理者就欠股東的債越多。對管理者來說,要股東投資和向銀行貸款是沒有兩樣的。管理者必須精打細算,在操作之前就要推敲,只要最少的投資額;然後就要反覆計算銷售額,所需的最少員工人數,折舊,工資和其他開銷等,預算如何能在年底給股東分不低於銀行利息的分紅;同時又要能給員工提供足夠的福利並能有足夠的發展基金。然後就是嚴厲地執行。這樣就能掌握了不被擊敗的主動權。 如果不能做到上述幾點,就沒有資格管理企業。從另一個角度看,企業都是千瘡百孔的,如果能在經濟布景氣的時候保持不敗,撐過了危機的企業就會壯大。在企業界有這麼一個非正式的統計,撐得過八年就能在本國立足;撐得住四十年就能在國際立足。這應該和經濟蕭條的周期有關係吧?我選敵人不會來攻的地方出兵;我攻擊敵人所意料不到的地方;我行軍千里而不感到疲勞,那是因為無人之地行軍。攻而必取的,那是因為攻敵人不防守的地方;守而必固的,是因為守在敵人所不攻的地方。因此會攻擊的人,敵不知該守哪裡;會防守的人,敵不知他會進攻哪裡。我的操作細膩啊!使敵人根本看不到我的形體;我的感覺準確啊!使敵人根本就聽不到我軍隊的聲音;所以我能夠主宰敵人的命運。
3.3 速度: 軍爭的難處在於以迂為直,以患為利;所以要使得敵人兜圈子進軍,然後以利誘之。這樣就能後人出發而先人到達目標,這就是知曉迂直之計的人了。用軍的規律在於快速,乘敵人來不及,由不他意想不到的道路,進攻他所不戒備的地方。所以兵以詐立,以利動,以分合為變化。因此它快速如風,緩慢如林,侵略如火,不動如山,難知如陰暗,發動如雷震。
3.4 分數與溝通治眾如治寡,那是分數(組織)的問題。案例 :上述關於中國地大人多,管不好的問題,其實管理要說它容易確實是還有點難度;但是如果說它是很高深的學問,他確實又是很簡單的。關鍵是要為了解決問題,創造增值而管理,不要為了管理而管理;關鍵是要精兵簡政,簡化程序,減掉條規,去掉無用功,去除做無用功的職位;關鍵是管理要以身作則,從上而下把幹部管好。說得再簡單一點,管好中國不需要管十二億人,只需要管好三千萬官員而已;其實工作應該是比管三千萬人還簡單的,因為中國不需要三千萬公務員,只需要三百萬就夠了。管三百萬人難管嗎?就和管新加坡差不多。相互的說話都聽不清了,所以要採用金鼓;相互都看不見了,所以要採用旌旗;金鼓旌旗的作用是讓大家看到和聽到的都是一樣的信息。大家的信息都統一了,則勇敢的人不能獨自前進,膽怯的人也不能獨自後退,這就是調度眾人的方法。因此夜戰多用火把和金鼓,晝戰多用旌旗,這就是為了統一大家所接受的信息而已
3.5 形名、奇正犯三軍若使一人,犯之以事,勿告以言;犯之以利,勿告以害。 治揮眾人去戰鬥和指揮很少人是一樣的,關鍵是形名。 三軍之眾,能使它受敵而不會戰敗,那是因為奇正的運用。 戰爭一般上以正兵與敵軍對持,而以奇兵致勝。所以會用奇兵的,無窮如天地,不竭如江河;終而復始,就如日月;死而復生,就象四時。聲不過五,五聲的變化,聽也聽不完;色不過五,五色的變化,看也看不完;味不過五,五味的變化,嘗也嘗不完。因此戰勢雖然不過奇正,奇正的變化,卻是無窮無盡的。奇正相生,循環不終止,怎能窮盡呢? 紛紛紜紜,戰鬥混亂而軍隊卻不可以亂了陣腳;渾渾沌沌,軍隊的基本隊形是前後銜接而不可被擊敗的。
3.6 擇人而任勢: 會用兵的人,他的氣勢險要,他的節奏短促,他的氣勢如上弦的弓箭,他的節奏如弓箭上的發機。會用兵的人,尋求優勢而不指責別人;所以他能選擇恰當的人來製造出優勢來。會製造優勢的人,他的指揮作戰,就如轉動木桐和大石;木桐和大石的特性是安寧則靜止,危險則滾動;方則靜止,園則滾動。因此會用兵的人的氣勢,如轉園石於千仞的山上,這就是勢。因此會用兵的人,迴避敵人的銳氣,攻擊他士氣低落的退兵,這是治氣。以治待亂,以靜待嘩,這是治心;以近待遠,以逸待勞,以飽待飢,這是治力;不向旗幟正正的軍隊挑戰,不去攻擊堂堂的陣勢,這是治變。治和亂的差別就是形勢的問題。營造一個治勢就能無為而治;放任成一個亂勢,積極的人都要被排斥。


※《孫子兵法新解》始計第一:用「七計」來比較優劣
※淺談《孫子兵法》中的造勢觀點
TAG:孫子兵法太和文理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