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易經》的唯物性-排斥神創論,被稱為「古代樸素唯物主義」

《易經》的唯物性-排斥神創論,被稱為「古代樸素唯物主義」

《繫辭》中的「生生之謂易」是對「易是什麼」的最好回答,也是對《易經》核心思想的透徹說明。「生生」的觀點駁斥了「神創論」,是徹底的唯物主義,常被稱為「古代樸素唯物主義」。

《易經》認為,世界不是由一個萬能的「主宰者」來創造生命,而是萬物遵循一定的變化法則使得自身不斷地更新,這就是「生生」。詳細來說,它包括兩方面:

事物都處在連續不斷、時刻不停的變化過程中。由A變化為B,可以稱之為A生B;再由B變化為C,可以稱之為B生C,無始無終、循環往複以至無窮。這是「生生」規律的體現。

人類社會的演化規律也在於「生」,生動地把這個過程描述出來,就是言簡意賅、意蘊深遠的「生生」一詞。宇宙從混沌未分的「無極」而來,無極動而生太極,太極分陰陽兩儀,再由陰陽分化出太陰、太陽、少陰、少陽這四象,四象分化而為八卦,八卦代表著世界的八種基本屬性,可以用「天地風山水火雷澤」來概括。《說卦》認為,「乾,健也;坤,順也;震,動也;巽,入也;坎,陷也;離,麗也;艮,止也;兌,說也。」八卦又分出六十四卦,但六十四卦並不代表事物演化過程的終結。六十四卦最後兩卦為「既濟」和「未濟」,象徵事物發展到最後必然有一個結果,但這個結果作為一個「節點」,以它為開始將展開另一次全新的演變。所以,「物不可窮也,故受之以未濟終焉」。這個演化的過程體現在人倫關係中,就是《易經》中說的:「天地姻醞,萬物化醇,男女構精,萬物化生……有天地,然後有萬物;有萬物,然後有男女;有男女,然後有夫婦;有夫婦,然後有父子;有父子,君臣;有君臣,然後有上下;有上下,然後禮儀有所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易經 的精彩文章:

以易理為準則,周易重在理性判斷,而非占卜
「周易書場」:180208篇:為什麼「易經」和「周易」不應混淆?

TAG:易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