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乍暖還寒,養生應該注意什麼呢?
乍暖還寒 注意保暖
雨水期間要注意「倒春寒」現象。雨水之後空氣中水分增加,導致氣溫不僅偏低,而且寒中有濕。這種濕寒的氣候對人體內臟和關節有一定的影響。
因此,在初春乍暖還寒的時節,大家不要過早減去外衣,應多捂一段時間,以緩慢調整身體的陰陽平衡,適應新的氣候條件。要將保暖的重心放在下身上,遵循「下厚上薄」的穿衣原則,腿腳的保暖工作做好了,才能防止春季疾病的入侵,尤其是老年人更不能把下身衣服減得太多。
暖濕天氣 呵護脾胃
《黃帝內經》說「春主肝」,肝臟在春季活動比較旺盛。但肝木易克脾土,稍有不慎容易損害脾胃。同時,降雨增多,濕氣加重,濕邪易困擾脾胃。所以,要注意對脾胃的養護,健脾利濕。
先平時喝水盡量喝溫水。一些人在春季容易出現所謂的上火癥狀,不宜輕易飲用涼茶,以免導致虛火更甚。
另外,注意食物清潔與保鮮,避免出現腹瀉等問題。不可以盲目進補,避免因肥甘厚味滋膩脾胃,肝鬱脾虛,脾失健運,造成水濕不化、聚濕生痰、助長濕滯,導致一系列的脾胃問題。
食物以平性為宜
雨水時節氣候轉暖,但又風多物燥,常常會出現口舌乾燥、嘴唇乾裂等現象,因此應該多吃新鮮蔬菜、多汁水果以補充人體水分。
食物以平性為宜。「倒春寒」容易使人內臟鬱熱,因此不宜吃燥熱食物「火上澆油」。鬱熱使人「貪涼」,過於食涼,又會「同氣相求」使濕寒傷及臟腑,引起胃寒、胃涼、腹瀉之類的失衡癥狀。所以,飲食保持中庸,吃熱飯熱菜,慎吃辣椒、白酒等性溫、性熱的食物為宜。
推薦飲食:
溫度上升,很多人會感覺胃口漸漸好轉,很高興。但提醒,春天其實是各種慢性胃炎、胃潰瘍高發季節。因為春季與五臟中的肝臟相對應,肝氣過旺,會對脾胃產生不良影響,妨礙食物正常消化吸收。
甘味食物能滋補脾胃,首推山藥,是一味平補脾胃的葯食兩用之品,不妨做山藥丸子。
做法:把山藥洗凈上鍋蒸熟,去皮,切小塊後,放入保鮮袋中,用擀麵杖壓成泥,放鹽、胡椒粉、海鮮粉、熟糯米粉拌勻,揉成球狀即可。可搭配西蘭花、紅椒絲一塊吃。


TAG:德州市中醫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