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疼痛訊號,了解疼痛了解傷害
人都怕痛,但痛未必全然是件壞事,至少它替身體向我們發出警訊。運動時,如
一般處理運動所造成的疼痛有兩種方法:
1. 服用止痛藥
它只能幫你減輕癥狀,卻無法根治發生原因,不推薦使用。
2. 仔細聆聽身體訊號
Chi Running網站將其名為身體感知技能,要點是借心靈與身體對話,使你能更準確地評估傷處並有效率地做初步處理。雖然這個技能感覺很抽象,我們下面會舉例說明,聽身體的准沒錯。
疼痛常見發生原因:
1. 用進退廢
一個部位如果非常僵硬、緊繃,熱身又不足的話,貿然運動很容易造成傷害。最好先以較和緩的方式開始,然後慢慢地增加動作幅度。
2. 不當的動作
著地時讓腳跟承受過大的衝擊、奔跑時跨步幅度太大、勉強不適的雙腳衝刺、或刻意加重某部位的練習量等,皆為損害身體的行為。
3. 過度使用
不是只有一直重複相同動作才叫過度使用,用進退廢、不當的動作也都是間接造成過度使用的元兇。假設臀部僵硬,那麼兩腿就很容易過度使用;如果姿勢不對稱,肌肉就必須出更多力保持平衡;腳跟承受過大衝擊的話,膝關節也會受到影響。
當你感覺疼痛時,首先停下來問問自己:
1. 痛的感覺是從哪來的?肌肉還是關節?韌帶還是肌腱?
2. 是否只有在受到地面衝擊的時候發生?
3. 是否只發生在身體某一側?
4. 是大範圍的疼痛還是特別位於某處?
5. 是一開始練習就產生還是過了一陣子之後?
6. 是不是做了某個動作就變得比較輕微或甚至沒感覺了?
7. 我的動作是不是不對稱?哪一側的運作比較順利?
舉例來說,作者上周覺得右邊膝蓋有點疼,所以就先仔細檢查一下疼痛處,然後發現靠近內側的有一個痛點,像是發炎的肌腱,於是便問自己為什麼?。首先檢查步伐,發現大部份膝蓋的痛楚來自落地時的衝擊,而且還聽得見細微的摩擦聲,然後他注意到左腳落地的時候位置在臀部後面,但是右腳卻在臀部前方,這使得他用腳跟跨步。
其次,作者將右腳擺動幅度較大較往前這件事提出來檢視,觀察另一邊身體,結果發現他左側臀部並沒有在左腿往後延伸的時候同時向後擺動,骨盆沒有完全旋轉。骨盆轉動會讓雙腳落地點在身體中心的正下方,而不是前方,如此自然會以腳底中央著地,非腳跟。
為了要解決臀部轉動與擺動的問題,作者到了附近田徑場以順時針的方向慢跑,促使身體左側在彎道時增加擺動幅度,馬上就減輕了右膝的疼痛。這幾周下來,他靠著注意步伐改善骨盆轉動不足的問題,疼痛也消失了。我也可以把膝蓋痛當成跑步不可避免的副作用,然後吞一顆葯假裝沒事。但,好好地感知身體,才能同時達到舒緩以及預防長期損傷的功用。
借著有技巧性的詢問,然後確實接收答覆,就有可能追查到傷病的起因,進而治癒它。果感到些微疼痛,表示身體某部份運作不順利,我們這時便該意識到是否發生了運動傷害。


TAG:膝蓋保護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