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跟著大師學國學

跟著大師學國學

作者:李 林

編輯:劉 健

「國學」之名,類如「中醫」或「中藥」,始自清末。

當時,西方學術進入吾國,被稱「新學」、「西學」,而吾國固有學問為與其區別,「改」稱「舊學」、「中學」或「國學」。同理,相對「西醫」、「西藥」而名成「中醫」、「中藥」,亦稱「國醫」、「國葯」。「名可名,非常名。[注1]」正是因為1793年中國和代表西方的英國第一次接觸[注2],開啟了東西方文化的碰撞、交鋒乃至匯通融合,中國千年傳承的一些學問或「非物質文化」才開始被冠之以「國」字或「中」字頭,但充其量這種名稱也才用了兩百年上下,尚未長及美國建國時間。

現如今,「國學」是個既時髦又高雅的詞。文人附庸風雅,不少人自稱或被稱「國學大師」;青年形似服似,穿上漢服撫琴就想進入「國學意境」。我回憶自己一個甲子的人生中,真正聽到「國學」一詞也就是在改革開放後、「日子好起來」的這幾年。可以說半個多世紀,「國學」在本土是作為「舊學」被「破舊立新」。也正因為有這個「斷檔期」,YD們才能抓過央視的「麥克風」,煮沸一鍋「動情水」,撒點「國學」的「調味料」,做碗心靈的「胡辣湯」。很無奈,「文化的手」掰不過「市場的手」,「國學」一旦被用來「稻粱謀」,就變得五花八門、眼花繚亂了。

有人建議,學「國學」要跟著大師學,我琢磨,真正的「大師」在哪裡?細思中國「批量產出」文化大師的時代應當有兩個。一個在春秋戰國,西周滅亡,促使人們更多地轉向對天下興亡的思考,打破了「庶人不議」,代之以「處士橫議」,人們的思想空前活躍,在中國文化史上形成了一個百家爭鳴的空前繁榮局面,出諸子百家,群星璀璨,有不朽之作,千年流傳。另一個應當是晚清民國初期,緊鎖的天朝國門,被洋人的堅船利炮打開,鴉片戰爭、洋務運動、甲午海戰、維新變法等史無前例的陣痛中,吾國文人面對「亡國滅種」的危難,有過一次關於「新」與「舊」的思考和「革新」自覺,仁人志士中不乏大師先哲,只不過多數都「客居」海外和那個小島。

學中醫講究「讀經典」,學國學的「捷徑」莫過於「跟著大師」學。不過,章太炎的《國學概論》、王國維的《人間詞話》、朱自清的《經典常談》、梁啟超的《讀書指南》、傅斯年《史學方法導論》……,長長的書單上列出了大師們的專著40本[注3],意味著,即便跟著大師,也終歸是「書山有路勤為徑」啊!

[注1]自《老子》第一章

[注2]自聶作平《天朝1793—1901:中西文明交鋒下的烏合之眾》

[注3]跟大師學國學「書單」

【無知茶屋】本日文章:

* 【天聲人語】 跟著大師學國學

*【茶屋薦文】2018年最精闢短文(醒腦灌頂!)

*【非常實用】衛生紙上面有一個功能,我用了10年都不知道,用起來真方便

無知茶屋

求知以曉理 求索以明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無知茶屋 的精彩文章:

特朗普談葯監

TAG:無知茶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