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勵雙傑:家譜中的「假譜」與辨偽

勵雙傑:家譜中的「假譜」與辨偽

古籍作偽自古有之,這是因為隨著歲月的流逝,流傳下來的古籍善本越來越少,不少已成為孤本、善本、珍本。正因為如此,歷代都有書商採取各種手段,私下將古籍版本加工作偽,對藏家進行欺詐以牟取暴利。早在明代,汲古閣主人毛晉就在徵購宋元本時出高價按頁給錢,於是就有人製造贗品往那兒送。明高濂在《遵生八箋》一書中詳細記述了宋元版書的作偽情形:「北朝鮮新刻模宋板書,特抄微黃厚實竹紙,或用川繭紙,或用糊背方簾棉紙,或用孩兒白鹿紙,筒卷用槌細細敲過,名之早刮,以墨浸去臭味印成。或將新刻中板殘一二要處,或濕霉三五張,破碎重補。或改刻開卷一二序文年號。或貼過今人注刻名氏留空,另刻小印,將宋人姓氏扣填兩頭角處。或妝茅損,用砂石磨去一角。或作一二缺痕,以火燎去紙毛,仍用草煙薰黃,儼狀古人傷殘舊跡。或置蛀米櫃中,令蟲蝕作透漏蛀孔。」到了清代,不但有人作假宋元本,就連明代本和本朝的稀罕本子也有了假貨,而且手段也越來越高明。 常見的古籍版本作古、作偽的方法,主要有紙張作古、挖補粘貼、偽造印鑒題跋、炮製所謂孤本珍本或改換書籍目錄卷次,以殘本充全書等幾種。這些傳統的作偽方法,後來又有了新的突破,最近還出現了一種用影印本染色後再裝裱成「金鑲玉」來迷惑藏家的手段,令人防不勝防。 家譜雖屬古籍範疇,萬幸的是,因為前人認為家譜是「民間無用之族譜」 (清乾隆皇帝修《四庫全書》旨意)、「一家之言」,歷來對家譜並不重視,古籍的種種作偽現象,基本上沒有出現在家譜中。前些年家譜成為收藏品後也只有以殘充全的套路,直到本世紀之交,由於家譜熱的出現,市場上家譜價格逐漸升高,才出現了新的作偽方式。 浙江省杭州圖書館褚樹青先生在《杭州地區家譜調查敘要》(《家譜與中國文化——浙江家譜研討會論文集》,2005年10月浙江人民出版社)中曾記載了他在金華親自碰到的一樁窩心事:「有些不法之徒,利用普通群眾家譜知識貧乏的情況,不惜出賣道德和良心,偽造別姓舊家譜拋售。筆者在金華就曾經歷,詐騙者拿出30多套家譜,要求『打悶包』(好壞通吃),書款『一口價』。經仔細閱看,發現了數套家譜封面不同,而裡面的內容相同。顯然制假者用舊紙將某姓家譜重複刷印,然後做成不同姓氏的家譜,進行兜售。這破壞了家譜的真實性,是非常不應該的。」

褚先生所碰到的,正是目前市場上出現的「假譜」,但要說明的是,做假者所用的並不是舊紙,而是一種當地出產的土紙,泛黃而粗糙。因為「假譜」的售價並不是很高,不可能用成本很高的舊紙來造偽。據我從內容、紙張、格式等幾個因素分析,造假者很有可能出自江西省的萬載縣一帶。所用的方式是,先對家譜進行電腦掃描,然後根據需要重新排版,只對姓氏及很小一部分內容適當修改。印刷後再用傳統方式線裝成冊。

好在這種「假譜」造假得並不是很高明,只要知道了家譜也有「假譜」後,留心觀察,就可辨別。我對這類「假譜」辨偽的方法總結如下:

1、 修譜年份均為「民國庚子年」,書於書名頁處。民國庚子年為1960年,這樣的紀年,在大陸不可能出現,但如果不熟悉紀年,很有可能誤認為是建國前的舊家譜。

2、目錄基本相同。卷首:家聖、傳家至寶、新序、原序、祠堂圖、領譜字型大小、家規、凡例、祖宗遺像、源流考、修譜格言、陳設圖、儀注、修譜人名、跋;卷一:法淦公房世次錄、隆中公房世次錄、岳中公房世次錄;卷二:峻中公房世次錄;卷三:仲禮公房世次錄;卷四:千祥公房世次錄;卷五:應元公房世次錄、應祥公房世次錄;卷六:德公房世次錄、聖啟公房世次錄;卷七:家隆公房世次錄;卷八:治元公房世次錄、慶道公房世次錄;卷九:貴公房世次錄、萬啟公房世次錄。 3、全套冊數一般是十冊,或者十二冊,鮮見有其它冊數的;

4、姓氏相對稀見,包括一些複姓,我曾見過「司馬」、「尉遲」二個複姓的假譜;

5、堂號為「太原堂」;

6、湊近紙張聞聞,有一股油墨的味道;

7、紙色泛黃,是一種民間土紙,手感粗糙。 這種「假譜」最早出現於2000年左右,因為銷路不是很好,並且價格也賣不高,估計制假者並沒有贏利,所以一、二年後,市場上基本就沒有再出現大批量的「假譜」。但已經生產出來的「假譜」,不可能自然消亡,很大一部分已流入了藏家手中。

網名為「天涯社區」的網友在他的《潘家園的傳說》(上海人民出版社《閑談書事》)中記載了一件「崇禎後五甲子」的趣事:「一部活字版的家譜,書品寬大,紙白墨黑,最後一頁赫然印著『崇禎甲子××印製』。明代的活字本,這還了得!朋友乙買了,價錢雖然很高,但這可是明活字本呀!有人講收藏的樂趣都在查資料的過程中,乙也不例外,回家就拿出各種工具書,要弄個明白。只是第一步就有些發懵,崇禎朝根本就沒有甲子年,再看書中竟有清朝年號,再細細地用放大鏡看那牌記,才發現『崇禎』二字的下邊有些異樣,但『崇禎』二字絕對沒有問題。懷著一肚子的不明白,直到兩年後,乙才在一次拍賣會的預展上找到答案:明亡以後,朝鮮一直尊明之正朔,其刻書所用年號則標以『崇禎後××年』;乙看到的是一部與其所買相同的家譜,牌記是『崇禎後五甲子××印製』,推來已是1924年了。乙的那部,被書販挖去了『後五』兩個字,又將下邊『甲子××印製』上提,做假的心思是一流的,挖補的技術亦是一流的。」

這說明,古籍的作偽方式已波及家譜。我有一種預感,象「民國庚子年」的這類「假譜」只是一個信號,隨著家譜的價格走高和科技的發展,「高仿」的「假譜」也一定會以更「真實」的面目來「笑傲江湖」。

但魔高一尺,道高一丈,關健在於留心辨別,善於總結經驗教訓,摒棄「撿漏」的幻想,總會找出其中的破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歷史內參 的精彩文章:

成一農:中國傳統輿圖的秘密
郭萬金 艾冬景:還原墨學的本來面目

TAG:中國歷史內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