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勵雙傑:胡耀邦家譜收藏記

勵雙傑:胡耀邦家譜收藏記

2004年9月18日一位跟我熟識的寧波書商從湖南打來電話,說看到一套胡姓家譜,上面有胡耀邦的名字,但他不知道是不是總書記胡耀邦,因為人家要價高,要12500元,問我怎麼辦?我要他看看出生年份,如果是民國四年,那就有點接近。他回答我說他現在人已到了旅館,剛才看過好象是民國十四、五年,但肯定不是民國四年的。這事到這時也就算完了,年份對不上,就說明問題了嘛。但到了晚上十一點鐘,他又來了電話,說又去看過了,是民國四年出生的,剛才記錯了,還是問我怎麼辦。我無法提供更多的資料給他,要他自己搞清楚,如果是,就買下來,如果不是,當然不值這個價了。又過了一小時,他又把電話打了進來,說已和對方說好他先把錢付了,把東西帶過來給我看,如果不是,再把譜還給對方。這辦法對路,也就這麼說定了。沒想到又過了一小時,電話又來了,說對方收了錢以後馬上就反悔了,說哪怕是不是胡耀邦的家譜,都不能退。神情急迫連我在電話這頭都能感覺得到,畢竟是只做點小生意的,我能理解。想想也就算了,如果真不是,虧算我吃吧。事情就定下來了。說老實話,從他描述的內容來看,如「奉先堂」、「十一修」等,我意識到很有可能就是胡耀邦家譜。

過了兩天,也就是到了20日,也是晚上,九點多,他的電話又來了,說有一件事他不好意思說,有點對不起我,難以出口,我意識到可能是胡耀邦家譜在哪兒出了點差錯了,心下一涼,要他說。他說一個《三湘都市報》的記者剛剛走,硬要拿走胡耀邦的家譜,價都出到15000元了,現在還在等他的電話。當時我那個氣啊,都沒辦法形容,冷靜了一會才說你還是賣了吧,這麼高的價格我是出不起了,哪天再看到有這麼一部,你再幫我弄吧。把電話掛了後,連喝了二大杯白開水,這口氣也沒能緩得過來。到了十一點,他的電話又來了,說「思想鬥爭了半天」,覺得這譜不能賣給那個記者,錢多賺是不錯,可錢不能這麼賺。完了要我放心,譜一定給我帶過來。

後來我聯繫上了那個他說的記者,竟也是我所熟識的,事情確有其事,「因為我不知道是你要」。哎,他沒可想過這麼一搞,給我帶來了多大的麻煩。但仔細想想,有幾人能面對這樣的東西不動心?

家譜是10月17日才到我手上的,一看他翻給我的卷九第七十葉「耀邦」條下,記載:「通派盛邦,字國光,民國四年乙卯陰曆十月二十四日午時生,瀏陽初級中學畢業,民國十九年從戎,卒業軍政抗日大學,現服務陝西延安西北青年救國會」。我當時是哭笑不得,這不就是那收藏界所說的術語——開門之物嗎,竟然會弄出這麼多話來。哎,也真是因為「開門」,連最最下家都知道是名人之物,所以也就叫我在經濟上付出了沉重代價,多出了好多的銀子。不象我以前收藏的好幾部名人譜家,是我自個兒從眾多的家譜中慢慢找出來的,花的錢也就一普通家譜價兒。

瀏陽《安定胡氏家譜》,民國三十二年「奉先堂」木活字本,十一卷十一冊。當時總共才印了十七部。據我所知,現在湖南圖書館館藏兩部;瀏陽圖書館館藏一部;我長沙的一個書商看到過中間缺一冊的一部,因為要價在萬元以上,他沒能幫我買下來,算是第四部;另外有一個書商看到過一部少了首一冊(卷一)的,人家沒心思出讓,是第五部;連我這一部「先字型大小」,已知的就有六部。經過歲月的慢慢消耗,能夠保存下來的,應該已不會很多。這也是我為什麼要花這麼多銀子買下這部譜的原因。當時我的心裡價位只是在最高10000元這一檔上,後來所付出的竟然高出近倍,我的想法是,錯過這一部,說不定以後再也看不到了。藏界朋友都自嘲說搞收藏的人饞而貪,既然入了這一行,自然也免不了,呵呵。

胡氏一世祖藩,字道序,號永維,生晉帝時,仕南朝,劉宋元嘉中為大子左衛將軍,錫土豫章,愛華林山水之美,始就其地而居,後世就有了「華林胡氏」之稱。《宜春日報》曾有過一篇《胡耀邦之子尋根記》的報道,說:「1989年5月23日,胡德平(胡耀邦長子,時任中央統戰部秘書長鬍德平)從南昌來到高安縣統戰部。他說,聽老一輩講,他們的祖籍是江西華林。江西有兩個地方叫華林,他先從共青城到了一趟星子縣的華林。這個華林的確有許多胡姓居民。他翻閱了星子華林胡姓家譜,得知星子華林胡氏最早是從高安華林遷去的。於是轉道來到高安。5月24日,胡德平前往伍橋鄉蔡溪村。蔡溪村是個好地方。它位於華林山南簏,緊鄰華林鄉的東溪村。蔡溪村50多戶人家,大部分姓胡。他與村支部一同到胡家謀老人那裡去拿家譜。胡家謀的家譜是好不容易才保存下來的,平時輕易不肯示人,聽了緣由,才從樓上搬下一個舊箱子,取出了12本家譜。

胡德平接過家譜仔仔細細看了很久,並掏出本子進行摘抄,看出眉目後,他顯得比較激動,邊看邊說:『是呀!是呀!我們老家就是這裡,我們文家市是從這裡遷去的。』並說,星子縣的胡氏家譜與這裡的記載差不多,他們遷到湖南是在明朝,至今只有20代(此處有誤,從遷湖南始遷祖起至胡德平,才十三世)。

看完家譜,臨別蔡溪時,他獨自一人對著巍巍的華林山深深地鞠了三躬,對文家市胡家的發脈之地,對曾養育了祖先的山水,表示一種莊重的謝意和親情。」

我在購得這部民國三十二年的《安定胡氏家譜》後一星期,又購得一九九四年所修的《安定胡氏族譜》及光緒十三年修本《安定胡氏大成譜》。九四年修本即為民國三十二年的遞修本(十二修),倡修者有胡耀邦的三哥胡耀馥。而光緒《大成譜》,則是湘、贛所合修,民國修本首序(柏村間雲陳盛翔撰)予於說明:「至光緒十三年,修於坑口睦雍祠者,乃合贛西諸支之大成」。這部譜,堂號就叫做「華林堂」,所記者為散居於贛、湘間的華林胡氏各支後裔,世系記止明嘉靖、萬曆年間,最末有「其後世系詳載支譜」的句子。譜中還有 「西嶺胡氏族譜序」一篇,這證明了三部譜是相承相聯的。我猜想胡德平是看過光緒大成譜與民國譜的,後才有尋根的想法。《大成譜》中作於宋孝宗乾道三年的「華林胡氏族譜九世祖秘書公原敘」曾說:「雍熙年間始建華林書院,招延儒學,而斌之孫亦於所居作藏書閣,貯書萬卷,以崇義方,時鄉人以其樓曰『書樓』,名其里曰『樓下』,代多顯者,皆尚書之澤也。」斌公,藩公二十七世孫,可見,華林胡氏世有耕讀的家風。

民國譜中,自一世祖藩至三十世用先、用方兄弟後又開始以用先為「浯塘」一世祖。用先,「通譜作用簡,字傅仁,號亘一,祖居華林,隨父任由吉水遷廬陵之燕山,累中鄉進士,官授岳州巴陵縣令,升授福建邵武府同行銜,卒於任,子汪,載柩經崇仁六十三都(紹興二年改為樂安十七都)地名浯塘,雪凍日久,寸步難行,卜葬其地楓山。」其子汪,字安民,號作楫,行六一,在「楓山結廬墓左三載」,「父瘞於斯,曷忍棄置?此邦山水清翠,土沃風淳,吾雖不生於斯,當娶族於斯」。遂為浯塘(在江西高安縣,今龔坊鄉浯塘村)開基之祖(譜作第二世)。

到了二十三世胡允欽(1569-1624),行建十,他攜家眷離開江西故土浯塘徙居到湖南瀏陽南鄉十三都西嶺下,譜稱之為「古嶺胡氏開基始祖」,湖南瀏陽的胡氏家族,即是從他開始的。「賞戴頭品頂戴、兵部侍郎、太子少保、欽命湖北巡撫」譚繼洵所作的《一世建十公贊》有詩云:「哲人雖往名未終,典型就徵田舍翁。仰瞻遺像契我衷,願肅冠裳拜下風。」這位譚繼洵是「戊戌變法」中「六君子」之一譚嗣同的父親,譚家算得上清代瀏陽第一大家庭,當年能請出譚繼洵為胡氏先祖寫贊,可見胡氏在瀏陽還是有點影響的。

胡耀邦從用先祖起已為三十四世,而從允欽起則為十二世。

從胡耀邦這一支往上推,二十八世即西嶺第六世奇思公起家譜中開始有習文、功名的記載。六世奇思,「通派美思,字九懷,學養純粹、屢試不第」;八世中泮,「通派久泮,字采芹,號樂齋,例授國學生」;九世名鍾,「通派鍾著,字秀卿,號毓元,例授國學生」;十世成瀚,即胡耀邦祖父,「通派有瀚,原名成彩,字海文,號彰五,業儒,博通經史,崇尚聖道,倡建孔孔嘉坪族祠,並作記勃石」。

胡耀邦父親祖侖,字元圃,號伯龍,父親死時他才十四歲,譜中不見載學業,或與父親早逝有關。據有關資料稱,胡祖侖曾靠挑煤為生,一大早需趕到文家市去挑出煤來到東鄉去賣(載《南方周末》,作者錢江)。他生了六子四女,可惜長耀芬、五耀傑、六耀英早殤,上譜者只次子耀襄、三子耀馥、四子耀邦三人。而次子耀襄,字思贊,號純生,在20歲時也因患骨髓炎早逝。只有胡耀馥,在家鄉務農,直到一九九四年前才逝世,一九九一年開始續修家譜時,他還寫了一篇「第十二屆續修族譜序」,情殷切切,為新時代修譜序言之範本,茲錄之後:

「胞弟耀邦先我而逝,悲痛未已,留我耋耄,亦復何為。常思:為人一世,應仰不愧乎天,俯不愧乎地,前不負乎先祖,後不負乎子孫,則足矣!然而,余有一事,常亘於懷,未可獲釋:即我安定胡氏族譜,已近五十年未復續修矣,至使亡者未詳其葬處,後生者不知其生庚;近者每忘其派名,遠者不識如途人。親親之誼不復存矣,又何談炎黃子孫以為榮哉!似此以往,雖活百歲,仍將愧對祖先在天之靈。余之所以未忘於懷者,深以為憾也。

我胡氏媯滿公,於周武王時,以元女太姬嬪於滿,分封於陳,以備三恪,謚為胡公,此則胡氏之所昉也。受姓以來,時越三千餘年,傳一百二十七代。稽之舊譜,胡氏淵源,源源本本,明若指掌。此乃胡氏祖先留傳給後人者也;若譜不修,則今人復何以留傳給後人哉!

余乃與族人言之,族人皆有感於斯。堂侄德懋、德謙等諸君,勇於承擔修譜任務;余倡修族譜願望,則翹首可待矣。尚冀董其事者,池鄭重其事;以舊譜為基礎,原齒錄為骨架,具體內容為血肉;吸其精華,去其糟粕;刪其繁蕪,補其殘漏,徵集族稿,詳加審核。並將譜牒結合中國歷史來修。以國史記載作家譜之依據,以譜牒之翔實俾補國史之不足,通過列祖列宗要各個歷史時期之活動,以縱觀中國歷史之政治、經濟、文化、教育、軍事之梗概。將列祖列宗之宏功偉績,高風亮節加以發揚光大。由團結族人進而團結海內之炎黃子孫,則親親之誼又豈僅一族一姓哉?此乃倡修族譜之宗旨也。至於親親以仁,還需繼續努力,猶有厚望於將來,云爾。

滿公一百二十四世孫耀馥謹識」

「西嶺胡氏」所居,為湘贛兩省相交處的羅霄山余脈。胡耀邦故居位於中和鎮蒼坊村,坐北朝南,小青瓦,磚木結構,始建於清朝咸豐年間,目前所存的房屋是胡耀邦的曾祖父胡名鍾和哥哥胡名鏡當年所共有的,共計19間房。中間的「泮公享堂」最高大,是當年名鏡、名鍾兄弟供奉其父親胡中泮牌位的地方,為兩家共有,作大客堂。經兩代相傳,屬於胡耀邦父親胡祖侖家的房子為7間半。胡耀邦就出生在這兒。與中國傳統古書中凡有大人物降生必有異兆的說法相似,胡耀邦成為「大人物」之後,在蒼坊村亦流傳一件異事:說是其母劉明倫於分娩之日凌晨,夢見一位穿紅袍的人走進了堂屋。這天中午她生下了一個男孩。三伯父胡祖儀是鄉里出名的讀書人,又是私塾先生,當下就說,此夢應兆「文曲星」臨凡,此子將來必成大器。胡耀邦的母親是否在臨盆之晨夢見過紅衣人,從來沒有得到印證,胡耀邦後來的經歷也說明他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文曲星」,但後來成為了中國共產黨、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重要領導人之一卻是真的。

胡耀邦的家鄉,是中共活動的中心地帶。紅軍走後的1928年,文家市恢復了中共組織,成立了僱農協會。胡耀邦的父母雙親和哥哥姐姐都參加了革命。胡祖侖是鄉蘇維埃政府的土地委員,劉明倫當上了鄉婦聯主任,哥哥胡耀馥(福)是兒童團長,後任團支部書記。大姐也參加了蘇區的婦聯,還有許多親屬先後投身革命。其中還要說到一個人物,就是中共上將楊勇,他的母親和胡耀邦的母親是堂姐妹,胡耀邦和楊勇的關係也很親密,經常在一起玩。楊勇比胡耀邦大兩歲,於1927年4月在里仁學校加入青年團,後來都相繼成為了名震中外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元勛。

《安定胡氏家譜》至民國三十二年已是十一修,序載曰:「……其間家乘之創、續修於華林者不計,經有清乾隆庚子,浯塘倡議七續,西嶺聞訊,始得參加而有譜焉。」這說明西嶺胡氏有譜是從乾隆四十五年浯塘七修時始有家譜,「道光七年,西嶺諸戶,以丁口既庶,自修支譜於祠」此為西嶺二修,「用是道光二十一年,及光緒九年,浯塘之八續九續均未與,至光緒十三年,修於坑口睦雍祠者,乃合贛西諸支之大成。光緒二十八年,心明、心廣、心正公三支來瀏之合修,實西嶺之再續」是為西嶺三修,「而仍列於十者,蓋遠紹浯溪之紀次而言也。惟是迄今,四十有二載矣。」此民國三十二年修本,實為西嶺四修本。而此修本又與道光七年修本性質相同,只止於西嶺支,未及浯塘,或稱之為《西塘胡氏四修支譜》似更合適些。

順便說一下,我現所藏這部民國三十二年修本《安定胡氏家譜》,是一九九四年所修的《安定胡氏族譜》的校稿本,譜內塗乙累累,偶有粘貼、增補之處,視之更增歷史厚重感。現存已知胡耀邦家譜已有六部,然如此般者,恐世間只此一部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歷史內參 的精彩文章:

尹媛萍:從《夏鼐日記》看夏鼐與蔣廷黻的一段學術因緣
宋代人將春節過成萬聖節:乞丐扮鬼挨戶討錢

TAG:中國歷史內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