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這個病如萬蟻噬骨,讓你撕心裂肺、懷疑人生……看完我不禁捂住了膝蓋

這個病如萬蟻噬骨,讓你撕心裂肺、懷疑人生……看完我不禁捂住了膝蓋

小編到河南省中醫院採訪,在風濕病科主任孟慶良教授的診室,偶遇一目測180cm的年輕壯漢,人高馬大肌肉發達,這不是重點,重點是:他哭著來的!對,哭著,被倆人攙著!全程都在抹淚……

原來,他這是痛風發作了。直到孟主任給他敷上膏藥,壯漢才忍住稍稍恢復常態。。。怎麼會這麼誇張?!孟教授只給小編說了一句:痛風,是會呼吸的痛。

竟然還有這樣一種病,能讓一大老爺們哭哭啼啼?小編上網查了下,發現原來那麼多人對「痛風」痛之切恨之深!網上關於「有一種撕心裂肺的痛叫痛風」的文章更是一大把。

痛風發作,到底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看知乎上「瘋友」回復,字字泣血

感覺說的太隨意太誇張?請往下看詳細描述

下面這兩位瘋友精神已經因痛風得以升華了

這位瘋友描述的比較詳細……

我相信這一定是痛到精神高度放空了,才能把同感描述如此逼真貼切,讓看得人都不自覺捂住膝蓋。

畢竟,很多堅強的人都敗給了痛風

?

你以為這就完了?NONONO,眾瘋友表示:那種痛,堪比女人生孩子……

得了痛風,上廁所是大敵,睡覺是奢侈

看到現在,很多網友還不知道痛風咋得的,吃貨用實際行動來告訴你

於是,痛定思痛

一些吃貨好了傷疤忘了疼,「不思悔改」仍舊大吃大喝,結果

啥,吃藥?以為痛風發作時吃吃藥就行了?

不過,就算管住嘴,也不一定就遠離痛風。但凡很多病,都是建議多運動,但是痛風偏不吃這套,你越運動,它就發作越猛

痛到你瘋起來想操刀自殘、自殺、殺人

直到你痛的大徹大悟,思考人生,懷疑人生,從而改變人生

看到這裡,年輕人也別得意,因為痛風不是老年人的專利

痛得多了,有些瘋友都會預期了

看完了?笑完了?吃鯨了?現在,請牢記瘋友的諄諄教誨

最後,接受瘋友們發自內心的祝福吧

看完上面70多位瘋友的真實自述,我相信沒體會過痛風發作的網友,看到瘋友的描述,有一種忍不住大笑的衝動,至少小編是這樣……而體會過這種迷之酸爽的瘋友,會有一種「同是天涯痛風人」的感慨。

如果您也體會過痛風發作,請留言,讓瘋友們知道你不是一個人在戰鬥!

小編專門找出一年前孟慶良教授專門精心整理的一篇文章,痛風的病因、預防、治療、飲食等等一應俱全。在此送給各位網友及瘋友,拿走不謝!

【第一點:痛風為什麼這麼痛?】

痛風是一種古老的病,「疼痛來去如風」,故而得名。

痛風之痛,夜半來襲,第一跖趾關節如刀割,如咬噬,痛徹心扉,活動不能。這種痛楚,讓堂堂七尺男兒也只能奔向醫院。

痛風為何這麼痛?看看下面就知道了。

痛風是由嘌呤代謝紊亂引起的,主要特徵是血尿酸增高。尿酸是人體正常的代謝產物,當尿酸過多沉積在關節腔內,就會形成尿酸鹽結晶。打個簡單比方,就好像往杯子里放糖,當超過一定量時,糖便無法溶解。

在偏振光顯微鏡下,尿酸鹽結晶是一根根「小銀針」,細長、鋒利、白色透明。它誘發急性炎症反應,主要表現為受累關節的紅、腫、熱、痛。

痛風反覆發作,尿酸鹽大量沉積,就會形成痛風石。痛風石大小不一,若皮膚破損,可見皮膚破潰處牙膏狀或白石灰狀的物質,它就是尿酸鹽結晶。病程日久,痛風甚至會造成關節變形或致殘。

【第二點:痛風還是富貴病嗎?】

在說這個問題之前,先看一組數據:相關部門統計,目前我國高血壓3.3億人,高血糖1.14億人,高血脂1.6億人,高尿酸1.2億人。痛風儼然已成「四高」之一。

痛風依病因不同可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大類。原發性痛風指在排除其他疾病的基礎上,由於先天性嘌呤代謝紊亂或尿酸排泄障礙所引起;繼發性痛風指繼發於腎臟疾病或某些藥物所致尿酸排泄減少、骨髓增生性疾病及腫瘤化療所致尿酸生成增多等。

但不得不說的是,痛風曾被認為是一種富貴病、現代文明病,近年伴隨高蛋白、高嘌呤飲食、飲酒等原因,痛風已經成為一種比較常見的疾病,而高嘌呤飲食是促進發病的直接因素。肉類蛋白攝入過多,引起嘌呤代謝紊亂,會引起血尿酸水平升高。無論動物、植物還是人,體內都有嘌呤,而尿酸,便是嘌呤的代謝終產物。人體內,20%的尿酸由外源性嘌呤轉化而來,而這20%恰恰影響著人體的血尿酸波動。

以前生活條件不高的時候,普通人肉類食物較少,且通常也會留給長輩吃,同時,老年人腎功能下降,所以患痛風的多是中老年人。而現在,經濟條件好了,年輕人飲酒食肉也多了,同糖尿病、高血壓等疾病一樣,痛風也由逐漸年輕化的趨勢。值得一提的是,痛風與肥胖、高血脂、高血壓、糖尿病、心腦血管病等「富貴病」都有關係,飲食不科學、長期大量飲酒、不良的生活習慣,都容易引起痛風。

【第三點:痛風不同階段的癥狀有啥區別?】

首先,是無癥狀期:顧名思義,在這個階段,可以說患者幾乎沒有任何生理上的不適,唯一能夠判定他們患有痛風的指標就是血液中尿酸含量呈持續性或波動性的增高。

其次,急性關節炎期:患者常常會在半夜,因為腳趾、踝關節、膝關節、腕關節、指關節、肘關節等處出現紅腫熱痛的癥狀而被痛醒。並且患者會發現,這些關節的正常功能有了明顯的障礙。測量體溫時會發現溫度有升高。

第三,痛風石及慢性關節炎期:發病的關節會出現腫脹、僵硬、畸形,就像石頭一樣,不對稱,大小也不一致。多見於耳朵輪廓、腳趾、手指間等地方。

第四,腎病變:90%以上的痛風患者都伴有腎臟的病變,早期表現為偶發性的蛋白尿,隨著病情的加重,就會轉變為持續性蛋白尿,夜間起夜次數增多,再發展下去就是腎功能不全,甚至會因為腎衰竭而死亡。20%左右的痛風患者則會出現尿酸性的尿路結石。如果不及時治療,結石反覆造成損傷時,就有可能會合併感染,引起腎炎,對腎臟造成近一步的損害。可以說,這個病變對於人體所帶來的傷害是相當嚴重的。

最後,就是高尿酸血症與代謝綜合征:高尿酸血症的患者也往往合併有糖尿病、冠心病等代謝綜合征,痛風會加重動脈粥樣硬化的程度,這就大大增加了痛風患者心肌梗塞、腦梗等疾病發作的風險。

【第四點:高尿酸就是痛風嗎?】

許多人看到體檢報告上寫著「高尿酸血症」,就開始害怕自己也得了痛風。實際上,只要沒出現急性關節疼痛,就不需對號入座。

高尿酸血症是痛風的重要發病基礎,但並不等於痛風,不能僅依據血尿酸水平來確定或排除痛風。大量事實證明,許多高尿酸血症患者終生不發作痛風性關節炎。反之,一部分患者在關節炎急性發作期,血尿酸水平是正常的,並不高,因為腎上皮質素促進排酸、痛風發作後忌口了、部分尿酸結晶在關節等原因,都可能導致痛風發作時尿酸並不高。

至於為何血尿酸不太高,痛風還發作的問題——實際上,痛風發作就是血中的尿酸過高,在一定的環境下,在關節局部沉積,形成晶體,吸引很多的白細胞。白細胞是保家衛國的「戰士「,被召集到這些晶體附近,試圖把這些晶體異物全部吃掉,結果這東西太硬,不好消化,自己壯烈犧牲了,就釋放出很多導致疼痛的物質,誘發了痛風發作。

我們把痛風結晶比喻是一堆「雪人」,把血管比喻是一條「河流」,雪人(晶體)逐步融化為水(可溶解的尿酸),彙集到河流(血管),流入大海(排出體外)。堆雪人的地方就是關節,有幾種情況出現痛風發作:

(1)短期內雪人堆得太大太多:招募過來吃雪的「戰士」很多,犧牲太多了;

(2)穩定的雪人受到各種外來刺激外傷和劇烈運動,導致其肢體散落;

(3)周圍氣溫回升快等(比喻降尿酸太猛烈),雪人快速溶解,崩解出一塊塊小雪塊。散落的雪塊肢體或小雪塊經過小溪流跑到附近或另外一個地方,啟動另一個地方部隊,同樣出現痛風的發作。

從以上形象的比喻中,可以看出,痛風發作與局部沉積尿酸晶體相關。也許數年後,尿酸晶體完全溶解了,就不再發作了。在沒有徹底清除尿酸晶體前,也許檢測的血尿酸很低,但誘發痛風發作的物質還存在,還是會發作的。但這是暫時的,數年後,隨著晶體清除,痛風再也不發作了。

因此呢,高尿酸血症和痛風是要加以區別的兩個概念。

實際上,心血管系統疾病、腎臟疾病及腫瘤裂解綜合征(多見於對化療高度敏感的兒童腫瘤和白血病)及某些藥物,亦可能引起血尿酸升高。

偏振光顯微鏡下的尿酸結晶

【第五點:查尿酸水平,如何得到一個真實可靠的結果?】

關於痛風的檢查及確診,通常有血尿酸測定、尿尿酸測定、尿酸鹽檢查、影像學檢查、超聲檢查等。

醫生診斷痛風,除了根據血尿酸水平外,還要鑒別痛風的典型癥狀、患者發病前的飲食生活習慣,才能做出大致診斷。在偏振光顯微鏡下觀察到尿酸鹽結晶,才是痛風診斷的「金標準」。不過,病人疼痛難忍,你還拿針去穿刺,會大大增加病人的痛苦,所以檢查的必要性不大,一般少採用。而關節的超聲波檢查、雙源CT等,也能發現尿酸鹽結晶,有助於痛風的診斷。

血液中尿酸的水平是波動的,它會因檢查當天的身體狀況、前一天的飲食、運動量、使用的藥物等不同而產生變動。

為了得到真實可靠的結果,有以下注意事項:

(1)檢查的最佳時機是清晨空腹狀態下:如果吃飽了肚子,尤其是大魚大肉之後,血中的尿酸值難免偏高。在檢查尿酸的前一天,注意清淡飲食,避免飲酒和進食肉、魚、蝦等高嘌呤的食物。

(2)檢查前不要劇烈運動:劇烈運動後,肌肉大量分解 ATP,間接促進尿酸的產生,也會讓尿酸檢查結果偏高。因此,不要在跑步、快速登樓、負重、鍛煉等活動之後到醫院檢查。

(3)藥物影響:部分藥物如阿司匹林、利尿劑和一些降壓藥,會影響到尿酸的排泄。檢查前最好停用 5~7 天;如果病情需要不便停葯,檢查後發現尿酸異常,需要諮詢專科醫生,結合自己服用的藥物,來把握高尿酸的治療指征。

注意複查:對於有尿酸高危因素的人來說,一次尿酸檢查結果正常,也不能掉以輕心,從而輕易排除痛風和高尿酸血症的可能性,建議至少每年複查一次。如果尿酸的結果處於正常範圍的高限,建議在不同的日子裡,找同一時間段測定 3 次以上,取其平均值才能得到可靠的結果。

高尿酸血症與其他疾病的關係

【第六點:怎麼才能治療痛風?】

痛風剛發病時只是在一兩個關節,很多人覺得忍忍就過去了,往往不會被重視。如果延誤治療時機,導致腎功能衰竭及尿毒症併發症,可間接導致死亡,所以切勿小病攢成大病。

中醫「痛風」一詞最早見於梁代陶弘景《名醫別錄》:「獨活,微溫,無毒,主治諸賊風,百節痛風無久新者。」金元四大家之一朱丹溪創立「痛風」病名。古代中醫學之「痛風」與現代西醫學之痛風有一定區別。國醫大師朱良春教授認為「中醫學之痛風是廣義的痹證,而西醫學之痛風則是指嘌呤代謝紊亂引起高尿酸血症的『痛風性關節炎』及其併發症,所以病名雖同,概念則異。」中醫認為痛風性關節炎的發病是正邪相爭,脾腎功能失調的結果。脾腎功能清濁代謝紊亂,濁毒內伏,復因勞累、暴飲暴食及外感邪氣而誘發。

1.首先說西醫

在治療痛風方面,西醫治療方法主要為鹼化尿液、降尿酸療法。其中鹼化尿液法適合於任何時期,包括無癥狀高尿酸血症,急性關節炎發作期,急性發作的間歇期。使用排尿酸葯時必需鹼化尿液,防止尿路結石,服碳酸氫鈉,使尿PH在6.2-6.8之間,不要超過7.0,否則易引起草酸鈣或其他結石形成;但是假若患者經飲食控制後血尿酸仍大於9mg/ml,每年急性發作3次以上,有痛風石和腎功能損害者,應使用降尿酸藥物。

西醫推薦藥物

(1)在痛風發作期:立即用非甾類抗炎葯如扶他林、莫比可、氨糖美辛或樂松等及時消炎止痛,選其中一種葯短期治療,關節癥狀消失後可停葯。開始發作的前1-2天藥物劑量可適當加大。

(2)急性發作時:可服用秋水仙鹼、非甾體類抗炎葯(最常用的是吲哚美辛),如果無效,則要考慮使用糖皮質激素進行短期療法。

(3)發作間歇期或是慢性期:可以服用促進排泄尿酸的藥物、抑制尿酸形成的藥物。如果痛風石對關節功能造成的障礙影響過大者,可以去醫院進行理療,必要時可以行手術去除痛風石。如:丙磺舒(羧苯磺胺)、苯磺唑酮、別嘌醇、苯溴馬隆、乙醯水楊酸、水楊酸鈉、對乙醯氨基酚(別名:百服寧、必理通、泰諾、撲熱息痛、醋氨酚。)、保泰松等。

2.其次是中西醫結合

中西醫治療痛風的治療原則有很大相似之處,西醫治療原則為:1.終止急性關節炎發作:快速徹底,越早越好,不使用降尿酸藥物。2、控制疼痛。3.預防再發。中醫治療要點為:急則治其標,緩則治其本;急性期以清熱通絡、祛風除濕著眼;後期根據陰陽氣血的虛衰,注意培本,補養氣血,調補脾腎。針對兼加痰濁、血瘀者,隨證參用化痰泄濁、祛瘀通絡之法。

3.最後,重點說下中醫

中醫治療痛風采用辯證施治。根據國家中醫藥管理局 1994年頒布的「中醫診斷療效標準」和中醫病症療效標準中痛風的證候分為濕熱蘊結、瘀熱阻滯、痰濁阻滯、肝腎陰虛。

中醫推薦藥物

中醫所用中成藥主要有痛風定膠囊、痛風舒膠囊、濕熱痹膠囊。

(1)風濕熱痹證:治法:清熱通絡,祛風除濕。

方葯:白虎桂枝湯加減:生石膏、知母、粳米、甘草、桂枝等。

(2)風寒濕痹證:治法:祛風散寒,除濕通絡。

方葯:薏苡仁湯加減:薏苡仁、麻黃、桂枝、蒼朮、防風、羌胡、獨活。

(3)痰瘀痹阻證:治法:活血化瘀,化痰散結。

方葯:桃紅飲合二陳湯加減:桃仁、紅花、當歸、川芎、茯苓、威靈仙、制半夏、陳皮、甘草。

(4)氣血虧虛,肝腎虧虛證:治法:補益氣血、調補肝腎,祛風勝濕,活絡止痛。

方葯:獨活寄生湯加減:党參、茯苓、當歸、白芍、熟地、杜仲、牛膝、肉桂、獨活、桑寄生、防風、甘草等。

特別提醒:高於520就必須降酸 把300作為降酸目標

即便從沒有痛風發作過,只要超過了520μmol/,就要進行降尿酸治療;如果同時有糖尿病、慢性腎病等,只要尿酸超出正常值,即使沒有痛風發作,也需要啟動治療。

不管是中醫、西醫、中西醫結合,一定要把300作為降酸目標。尿酸正常範圍:男性

【第七點:痛風易患人群,有你嗎?】

痛風患者大多數為男性,女性的痛風,一般在絕經後。育齡女性體內的雌激素可促進尿酸排泄,因此絕經前的女性,很少痛風,除非伴有腎臟功能不全、卵巢功能衰退,或腫瘤等疾病。

需要注意的是骨髓增生性疾病如白血病、淋巴瘤等、惡性腫瘤放化療後、腎臟疾病及某些藥物如噻嗪類利尿葯、呋塞米、小劑量阿司匹林等均可引起高尿酸血症。

對於一般人群,有幾種生活方式與痛風密切相關,尤其需要警惕——

(1)大口吃「肉」:患者痛風發作的前,往往有大吃大喝經歷。湯鮮味美的食物,大多數嘌呤含量較高。高嘌呤食物,特別是動物內臟、海鮮,一旦過量食用,導致尿酸生成過多,又來不及排出去,就有可能招來痛風。高湯及火鍋等湯類,也可能誘發痛風。有研究顯示,每100毫升肉湯內含嘌呤160~400毫克,比正常飲食要高出30倍。

(2)大口喝酒:我國酒文化源遠流長,工作應酬,朋友聚會,無不飲酒助興。酒,恰恰是痛風的導火線。一方面,乙醇能促進腺嘌呤核苷酸轉化,使尿酸生成增多;另一方面,乙醇的氧化會使血液中乳酸濃度升高,使血液的酸鹼度下降,促使尿酸鹽析出晶體。喝酒的同時,人們也常會吃肉類,更易導致痛風急性發作。特別是啤酒、黃酒,雖然酒精度數低,但通常會喝得多,最易誘發痛風發作。

(3)突然劇烈運動:痛風患者中,久坐少動的腦力勞動者多,體力勞動者少。箇中原因,可能是「運動能促進新陳代謝,幫助降血脂、血糖、尿酸」。不過,運動不當也會誘發痛風。這通常是平常不太運動的人,且他們的關節腔內已沉積了一定量的尿酸鹽結晶。平常走路較慢,摩擦力小,所以不礙事,而突然的劇烈運動會給關節腔造成巨大摩擦,即誘發急性炎症。對於二者如何鑒別,運動扭傷有明顯誘因,而且當下即發作,不會等到半夜發作。

(4)「三高人群」:痛風的年輕患者中,大部分是「胖子」、「三高人群」。比如被傳患有痛風的朝鮮領導人金正恩,就是個典型例子。肥胖雖不是痛風的直接原因,但是肥胖病人通常同時存在高血脂、高尿酸、高血糖,這三者又會互相影響,形成代謝綜合征,容易引發痛風、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

(5)過度疲勞:加班熬夜是許多年輕人的家常便飯。然而,疲勞、緊張也有可能誘發痛風。過度疲勞會使身體抵抗力下降,一旦累積到一定程度,機體的一些潛在炎症反應就會表現出來。

【第八點:痛風患者怎麼吃、怎麼做?】

痛風雖然危害大,但是通過膳食控制是行之有效的,從有痛風記載以來,就有許多膳食治療的例子,19世紀歐亞大陸通過嚴格膳食控制來預防痛風發作,取得了明顯療效,現代醫學也確定了這一點。痛風關節炎患者平時的注意事項如下:

(1)多飲水和口服碳酸氫鈉:每天喝水2000~3000ml,以增加尿量,使體內尿酸迅速排出;並適量服用鹼性葯如碳酸氫鈉,以鹼化尿液促進尿酸排泄,服用該葯期間注意監測尿液的PH值,最好數值在6.5-6.8。為了防止夜尿濃縮,提倡夜間也應補充水分,這樣可預防尿道結石的形成,延緩腎臟進行性損害。

(2)嚴格低嘌呤飲食物,每日嘌呤攝入量

(3)戒酒:酒精容易使體內乳酸堆積,對尿酸排出有抑制作用,易誘發並加重痛風,特別是啤酒和葡萄酒含大量嘌呤,應限制。

(4)限制脂肪攝入,控制體重:脂肪會阻礙腎臟排出尿酸,因此脂肪的攝入量應限制在每日60g以下,烹調方法盡量採用蒸、煮、煲、燉等,肥肉、油煎、油炸等脂肪含量高的食物要避免食用,可將米飯、麵食作為主食。此外,肥胖是引起高尿酸血症及痛風的重要原因,所以控制體重對於痛風來說非常重要。

(5)禁止熬夜:熬夜使得人體成酸性環境,不利於尿酸排泄,相反會誘發痛風關節炎。

(6)定期監測血尿酸水平和尿液的PH值,定期就診:長期服藥者還應常查血象和肝腎功能,以觀察藥物不良反應。

(7)積極防治相關疾病:許多相關疾病常與痛風合併存在,如肥胖,糖尿病,高血脂和高血壓等,需積極進行治療。肥胖者注意緩慢減輕體重。使用某些藥物時需仔細看使用說明書,很多藥物均可能導致血尿酸增高,而誘發痛風,如北京降壓零號、速尿等。此時需要換用其它藥物。

痛風是一種危害性極大的疾病,所以從日常飲食和生活習慣上要多加註意,為了自身健康和家人,在發現痛風癥狀時應及時到醫院進行診治,並養成平衡膳食的好習慣,能對痛風有很好的預防作用。

【第九點:痛風患者13個飲食疑問——果蔬篇】

只有知道痛風病人不能吃什麼,才能讓病症儘快的恢復,因此患者在平時生活中一定要特別的注意日常飲食。對於痛風病人不能吃什麼的問題,專家指出生活中很多常見食物都是患者必須要注意的。

1.痛風患者食用蔬菜、水果、五穀雜糧和調料要不要限制?

這個問題問的很好,因為每天我們的餐桌上都少不了這些食物!

(1)首先說蔬菜,大部分蔬菜嘌呤含量較低,屬於低嘌呤食物,香菇、紫菜和蘆筍等嘌呤含量最高,屬於高嘌呤食物。鮮豆類蔬菜嘌呤含量比葉菜、瓜菜類高,比如黃豆芽、豆苗、四季豆和豌豆的嘌呤含量比油菜、冬瓜和茄子高。急性發作期盡量不吃嘌呤含量高的蔬菜,緩解期可以適量吃點,建議每周可以吃1~2次,每次不超過50g。但是,國外也有研究認為,雖然這些食物嘌呤含量高,但屬於鹼性食物,鹼性有助於排除尿酸,故誘發痛風風險低。特別提一下,蔥蒜類雖然嘌呤含量不高,但由於刺激性較強,容易誘發痛風急性發作,建議盡量少吃。

(2)水果:富含多種維生素、礦物質和植物化學物,是非常有益於健康的一類食物。水果比較甜,非常好吃,是因為絕大多數水果裡面都含有一定量的葡萄糖、蔗糖和果糖。果糖能加速尿酸的合成,蔗糖分解後會產生果糖。果糖在蜂蜜中含量最高,添加了蜂蜜的果汁飲料最好不喝。另外,果脯、果乾的含糖量很高,盡量少吃,最好選擇新鮮水果。但是部分新鮮水果所含的能量並不低,為了控制總能量的攝入,水果的攝入量要適當限制,中國居民膳食寶塔建議水果每天吃200-400g,大家可以參考一下。

(3)穀類:是我們能量的主要來源,一日三餐中都有主食。穀類中,粗糧比細糧嘌呤含量高,麥麩、米糠和麥胚屬於中等嘌呤含量,建議每天粗糧細糧搭配著吃,粗糧佔主食的1/3就可以。

(4)調味品:種類可謂五花八門,選擇的時候確實令人頭疼,所以我給大家歸納一下,大家只要記住有兩大類調味品需要限制就可以了。第一類是含鈉量高的調味品,如食鹽、味精、醬油、醬類、腐乳和鹹菜,因為鈉具有促使尿酸沉澱的作用,不利於尿酸排出;第二類是刺激性的香辛料,比如芥末、胡椒、辣椒等,可以誘發痛風的急性發作。

2.豆腐、香菇和韭菜哪種食物嘌呤含量最高?

(1)香菇屬於高嘌呤含量的食物,有部分病人以為香菇能抗癌而多吃,結果痛風老犯病。目前國內的蘑菇宴盛行,很多的痛風患者在吃完蘑菇宴後晚上發病的。

(2)不少痛風患者認為不能吃豆製品,因為豆製品嘌呤含量很高。實際上,痛風患者不是完全不能吃豆製品,這是因為豆腐製作過程中一部分嘌呤溶解於水,使豆腐中嘌呤含量約減少2/3,豆腐屬於中等嘌呤含量的食物。國內外有些營養專家認為,豆類及其製品的攝入並不會升高尿酸,甚至還有保護作用。每天1杯豆漿或者2兩豆腐,不會引起嘌呤攝入量的明顯增加,故可以適當吃。

(3)韭菜屬於蔥蒜類蔬菜,嘌呤含量較低,屬於嘌呤含量很少的食物。但是韭菜的刺激性較強,容易誘發痛風急性發作,建議盡量少吃。

3.香菇是菌類,要少吃,那銀耳和木耳呢?

(1)香菇的嘌呤含量很高,所以很多人就誤認為所有菌類都是高嘌呤食物,其實不然。

(2)木耳的嘌呤含量並不高,每100g干木耳含嘌呤8.8mg,一般我們每日攝入木耳的量大約在5~10g左右,所以痛風患者可以放心食用。

(3)銀耳則屬於中等嘌呤含量的食物,吃的時候要注意,不要吃太多,最好控制在10~20g左右!

4.豆腐可以適當吃,那麼黃豆和豆芽呢?

(1)剛才講了豆腐的嘌呤含量中等,痛風患者應該少吃!少吃是什麼概念?吃多少呢?急性發作期盡量不吃,緩解期可以每周吃2-3次,每次100g左右。豆腐的原料——黃豆,它的嘌呤含量是豆腐的2倍多,因此黃豆更要少吃,急性發作期盡量不吃,緩解期可以每周吃2~3次,每次不超過50g!

(2)豆芽是干豆類發泡製成的,在浸泡過程中,豆芽的營養成分有所改變,嘌呤含量並沒有減少,豆芽和干豆類一樣屬於中等嘌呤含量的食物,因此,豆芽也要少吃。

5.除了提到的這些,蔬菜里還要注意什麼?

(1)腌制後的蔬菜如酸菜、腌菜和泡菜要少吃:含鈉量增多;(2)嘌呤含量高的蔬菜如蘆筍、香菇、紫菜要警惕;(3)深色蔬菜如芥藍、油菜、紅蘿蔔、紫甘藍等可多吃。

6.痛風患者要遠離哪種水果?

(1)痛風患者選擇水果時應該首先考慮水果的嘌呤和果糖含量兩方面。草莓的嘌呤和果糖含量高。雖然草莓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但是草莓的草酸含量較高,如果和含鈣高的食物同食,會造成尿路結石,影響尿液排出,建議痛風病人少吃草莓。

(2)櫻桃中含有一種神奇的植物化學物——花青素,它能清除人體代謝產生的自由基,具有較強的抗氧化作用,同時有抗炎作用,可以減輕痛風患者的疼痛。每天應吃20顆。

(3)獼猴桃可多吃,維生素C含量較高,VC可以促進組織中尿酸鹽的溶解。

7.這麼多水果,哪些危險,哪些不危險,怎麼記呢?

(1)少吃含糖量高的水果:葡萄乾、柿餅、干棗、桂圓乾、菠蘿蜜、香蕉、椰子、鮮棗、紅果;

(2)適當吃含糖量少的水果:西瓜、甜瓜、檸檬、杏、李子;

(3)多吃含維生素C多的水果:刺梨、酸棗、黑加侖、番石榴、獼猴桃;

(4)適當吃紫紅色水果:葡萄、藍莓、樹莓;

(5)少吃草莓。

8.好多人減肥,說不吃肉,多吃水果,可以嗎?

(1)科學減肥應該是在減少一天的能量攝入的基礎上,做到平衡膳食,並與合理運動結合起來。

(2)肉類是日常膳食中蛋白質、B族維生素和Fe、Zn等微量元素的重要來源。如果因為減肥長期不吃肉類會造成這些營養素的缺乏,且用水果替代肉類,並非明智的選擇,因為水果含糖量較高,能量並不低,過量吃水果也會增加能量攝入,比如1天吃3斤西瓜就相當於吃了一大碗米飯(3兩左右)。而且水果中含有的糖分都是一些簡單糖,吸收快,容易造成血糖的波動,一般吃完水果以後很快會感到飢餓。

(3)建議痛風患者減肥,可以每天1~2兩瘦肉,1個中等大小的水果,做到膳食平衡。

9.哪種主食更適合痛風患者?

(1)主食是碳水化合物的主要來源,如果主食攝入不足,體內碳水化合物不足,容易造成脂肪組織動員起來,分解產生一種叫酮體的物質。酮體對腎臟排泄尿酸有抑制作用。可以說,攝入充足的碳水化合物有利於尿酸排泄。

(2)粗糧如玉米、小米、高粱、糙米、燕麥片含嘌呤比細糧多,痛風少吃(糖尿病相反,應多吃纖維成分較多的粗糧)。

(3)細糧如上等大米或精白米、上等白面、精緻白面和精白麵包的嘌呤含量很少,適合於痛風,但膳食纖維含量少,容易引起血糖的波動;

(4)當然,粗細搭配,以細糧為主,粗糧適量,營養均衡更好一些。

10.主食需要控制嗎?吃多少合適?

痛風的患者一般都比較胖,為了達到控制體重或者減輕體重的目的,需要控制每天能量的攝入量,而主食是我們能量的主要來源,因此,主食是需要控制的。一般能量的需要量是根據年齡、身高、體重、體力活動等多個方面的因素計算出來的。因此,每個人的能量需要量是不一樣的,主食的量也是不一樣的,一般主食的量大概在3兩~7兩(150g~350g)(生重)範圍內。具體需要吃多少,最好找專業的營養師諮詢一下!

11.痛風患者如何吃麵食?

(1)警惕拉麵;高鹽、高湯和拉麵劑;

(2)警惕點心:高糖、高脂肪、高能量和發酵,不易控制體重,並且人造黃油反式脂肪酸含量高,對血脂不好!

(3)發酵饅頭;發酵酵母的嘌呤含量很高。

(4)灌湯包、餛飩、水餃:肉汁和肉餡的嘌呤含量很高。

(5)最好選擇非發酵性麵食,如麵條、烙餅等。

12.哪種調料痛風患者要遠離?

(1)醋是低嘌呤的,屬於鹼性食物,軟化血管,降血脂,可食用;

(2)味精:為高嘌呤和高鈉,應少吃;

(3)辣椒:興奮自主神經,易誘發痛風急性發作;

(4)鹽和大醬:鹹味調料,含鈉量高,鈉具有促使尿酸沉澱的作用,不利於尿酸排出,應該少吃,一般建議食鹽不超過5g/d;

(5)糖:甜味調料,能量比較高,痛風患者一般體重超標,需要控制總能量攝入,精製糖應該少吃;

(6)辣椒粉、芥末和胡椒粉:辣味調料,刺激性比較強,興奮自主神經,可誘發痛風急性發作,應該少吃;

(7)雞精和骨湯粉:鮮味調料,少吃。

13.難以記憶,如何總結?

痛風蔬菜有誤區,菌類鮮豆要警惕;

痛風水果需適量,果脯果乾能量高;

痛風主食要足量,粗細搭配益處多;

痛風調料要注意,咸辣調料是雷區。

【第十點:注意食物嘌呤量三個等級】

根據痛風病情輕重,患者可按以下原則制定食譜:

急性期選擇第一類食物,患者每天喝的液體總量不少於3000 mL。

緩解期要禁吃第三類食物,限量選用第二類食物,自由選擇第一類食物。

烹調方法對食物中嘌呤有影響,如肉類煮沸後,只吃肉,不喝湯,這樣可以減少嘌呤的攝入。

常見食物可按嘌呤含量,大致分為三類。

1.第一類食物:嘌呤含量小於50 mg/100g

谷薯類:大米、小米、米粉、糯米、大麥、小麥、蕎麥、富強粉、麵粉、通心粉、挂面、麵條、麵包、饅頭、麥片、白薯、馬鈴薯、芋頭。

蔬菜類:白菜、捲心菜、芥菜、芹菜、青菜葉、空心菜、芥藍菜、茼蒿、韭菜、黃瓜、苦瓜、冬瓜、南瓜、絲瓜、西葫蘆、菜花、茄子、豆芽菜、青椒、蘿蔔、胡蘿蔔、洋蔥、番茄、萵苣、泡菜、鹹菜、蔥姜蒜、荸薺。

水果類:橙、橘、蘋果、梨子、桃、西瓜、哈密瓜、香蕉、蘋果汁、果凍、果乾、糖、糖漿、果醬。

蛋乳類:雞蛋、鴨蛋、皮蛋、牛奶、奶粉、芝士、酸奶、煉乳。

堅果及其他:豬血、豬皮、海參、海蜇皮、海藻、紅棗、葡萄乾、木耳、蜂蜜、瓜子、杏仁、栗子、蓮子、花生、核桃仁、花生醬、枸杞、茶、咖啡、碳酸氫鈉(小蘇打)、巧克力、可可、油脂(限量使用)。

2.第二類食物:嘌呤含量50~150mg/100g

雜糧類:米糠、麥麩、麥胚、粗糧、綠豆、紅豆、豌豆、花豆、菜豆、豆腐乾、豆腐、青豆、黑豆。

肉類:豬肉、牛肉、小牛肉、羊肉、雞肉、兔肉、鴨、鵝、鴿、火雞、火腿、牛舌。

魚蝦蟹類:鱔魚、鰻魚、鯉魚、草魚、鱈魚、鮭魚(三文魚)、黑鯧魚、大比目魚、梭魚、魚丸、蝦、龍蝦、烏賊、螃蟹。

其他:鮮蘑菇、蘆筍、鮮豌豆、昆布、四季豆、菠菜。

3.第三類食物:嘌呤含量為150~1000mg/100g

動物內臟類:肝、肚、腎、小腸、腦、胰臟。

魚以及貝殼類:白帶魚、白鯧魚、沙丁魚、鳳尾魚、鰱魚、鯡魚、鯖魚、小魚乾、牡蠣、蛤蜊。

湯類:濃肉汁、濃雞湯及肉湯、火鍋湯、酵母粉。

痛風緩解期:食譜如何定?

早餐:脫脂牛奶250毫升,麵包100克。

午餐:米飯(大米100克),西紅柿炒雞蛋(雞蛋60克,西紅柿100克),炒白菜150克。

下午加餐:水果一個(150克)。

晚餐:米飯(米100克),雞絲炒芹菜(雞肉80克,芹菜100克)或炒菜心150克,全天用油20克。

(全天總供能1800千卡,總嘌呤含量225毫克,適合中等身材的痛風緩解期患者採用)

【第十一點:最後,控制尿酸需牢記三句話】

1.不忌口是不行滴:低嘌呤飲食是前提,飲食無度導致藥量增加,提高藥物風險;

2.光忌口是不行滴:飲食控制只能下降70—90μmol/L

3.不吃藥是不行滴:規範用藥,在醫生的建議下選擇合適的藥物。

【第十二點:痛風患者飲食參考】

痛風患者可以吃的食物

痛風患者不能吃(盡量不要吃)的食物

痛風患者可適當吃一點的食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原健康網 的精彩文章:

你買的「年豬肉」,有這兩個章才吃著放心
吃飯時一動作抗癌又長壽!還能4個月甩肉40斤

TAG:中原健康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