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會得腰肌勞損?腰肌勞損的診斷和治療方法
腰肌勞損是指腰骶部肌肉、筋膜以及韌帶等軟組織的慢性損傷,導致局部無菌性炎症,從而引起腰臀部一側或兩側的瀰漫性疼痛。本病又稱腰臀肌筋膜炎或功能性腰痛,祖國醫學稱為腎虛腰痛。是慢性腰腿痛中常見的疾病之一。
腰背部肌肉尤其是腰背部伸肌群具有等張收縮和等長收縮的雙重作用,前者產生或控制脊柱的運動,後者在任何位置(舒適站立和運動極限除外)均要拮抗重力的牽拉而維持軀幹的姿勢和脊柱正常的屈度。由於腰部過度疲勞,如長時間的彎腰勞動致使肌肉、筋膜、韌帶持續牽張,使肌肉內的壓力升高,血供受到影響而處於缺血狀態,肌肉痙攣併產生大量乳酸,加上代謝產物(自由基、5羥色胺等)不能及時消除,積聚過多而引起水腫、粘連,久之可導致組織變性,形成慢性勞損。或由於腰部軟組織急性損傷後,未及時治療或治不徹底,使受損的腰肌筋膜不能完全修復,局部形成慢性無菌性炎症,肌纖維變性或疤痕化,刺激神經末梢而產生腰痛。此外,由於先天性病變如腰椎骶化,脊柱隱裂,造成結構上的不穩定,部分肌肉和韌帶失去附著點,從而誘發勞損而產生腰痛。
1.診斷
(1)持續性腰部隱痛,易感疲乏,即使卧床休息,亦有腰部疲乏感;
(2)經常反覆急性發作;
(3)查體見腰肌輕度痙攣,但活動受限不明顯,局部有壓痛。
2.治療方法
(1)針灸治療
取穴:主穴:阿是穴、委中、崑崙。 配穴:三焦俞、腎俞、大腸俞、關元俞、腰眼
操作方法:阿是穴合谷刺(一針多向透刺),用中強刺激;委中穴可直刺1.0~1.5寸,使局部酸脹或有麻電感向足底放散;崑崙穴直刺,可透太溪或稍偏向外刺,深0.5~1.0寸,使局部有酸脹感並向小趾擴散。三焦俞、腎俞、大腸俞、關元俞、腰眼針感為局部酸脹或向臀部放射。留針20~30min。
(2)刮痧治療:腰部(疼痛部位、患側腎俞、大腸俞、關元俞)
(3)推拿治療
選穴:脾俞、腎俞、志室、大腸俞和腰骶穴位的主要位置:脾俞在第十一根胸椎棘突下,旁開二指處,大概就是後背腰部上方二十公分左右,主要手法,兩手中指按在穴位上,用力按揉30-50次;擦至局部有熱感。腎俞位於第二腰椎棘突下,旁開兩橫指處取穴,兩手拇指同時按第十一根肋端,雙手護腰,中指用力,四指合力拿捏,20-30次。腰骶從腎俞到尾骨,左右距腰椎中線五橫指範圍,手法:雙手五指併攏,掌根向上按在腎俞,雙手同時自上而下反覆斜擦。30-50次,發熱為止。志室在腎俞外兩指處,手法:兩手同時握拳,食指掌部突起處砥住志室,揉按20-40下,再用指掌擦揉20-40次,直至腰部發熱。大腸俞在第四腰椎棘突下,旁開兩指處。也就是在胯上方腰椎旁兩指處。手法,雙手護腰,或者握拳用食指掌指關節按揉20-50次。再加上扳腰法、滾腰法、彈撥法、牽拉法、下肢抖動法等手法會事半功倍。
最後,小編在此提醒,腰肌勞損雖然不是危及生命的大病,但是長期酸脹疼痛還是非常惱火的,因此,除了治療外,平時我們也要多注意自己的坐姿站姿睡姿,另外,要注意保暖,加強功能鍛煉等,這樣,就能夠有效預防。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路


※腰肌勞損「死對頭」,每天一次治個好個,比中西藥管用!
※腰肌勞損怎麼治療呢?原來可以用這些方法,簡單又見效快
TAG:腰肌勞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