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安史之亂爆發後,唐朝為何還能存在152年?

安史之亂爆發後,唐朝為何還能存在152年?

安史之亂,即安祿山和史思明的叛亂,起於公元755年,終於公元763年,歷時近八年。

公元755年,這一年是唐玄宗天寶十四年,這一年大唐建國137年。

開元年間的大唐

我們可以通過安史之亂結束後的第二年,公元764年杜甫的七言古詩《憶昔》來看一下大唐在安史亂前的盛世景象:

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

九州道路無豺虎,遠行不勞吉日出。齊紈魯縞車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宮中聖人奏雲門,天下朋友皆膠漆。百餘年間未災變,叔孫禮樂蕭何律。

豈聞一絹直萬錢,有田種穀今流血。洛陽宮殿燒焚盡,宗廟新除狐兔穴。

傷心不忍問耆舊,復恐初從亂離說。小臣魯鈍無所能,朝廷記識蒙祿秩。

周宣中興望我皇,灑血江漢身衰疾。

安史之亂後呢?杜甫的《無家別》寫到:

寂寞天寶後,園廬但蒿藜。我里百餘家,世亂各東西。

存者無消息,死者為塵泥。賤子因陣敗,歸來尋舊蹊。

人行見空巷,日瘦氣慘凄。但對狐與狸,豎毛怒我啼。

四鄰何所有,一二老寡妻。宿鳥戀本枝,安辭且窮棲。

方春獨荷鋤,日暮還灌畦。縣吏知我至,召令習鼓鞞,

雖從本州役,內顧無所攜。近行止一身,遠去終轉迷。

家鄉既盪盡,遠近理亦齊。永痛長病母,五年委溝溪,

生我不得力,終身兩酸嘶。人生無家別,何以為烝黎。

1、開元,唐玄宗的年號,公元713年至公元741年,這是唐朝最輝煌的時期,然而這一切在安史之亂後戛然而止。

開元盛世實在太美好,而安史亂後的現實太殘酷,前後對比實在太過強烈。

然而犯錯的並不是大唐本身,而是安祿山和史思明!安史之亂不是農民起義,不是藩王造反,也不是外敵入侵,這是安史之亂與其它動亂的根本區別。

安史之亂

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闕煙塵生,千乘萬騎西南行。

安史之亂髮生在大唐最盛之時,本身就不得人心。

因此,安史之亂並未影響大唐的「氣數」,也就是執政的合法性。

大唐最終在李光弼和郭子儀的帶領下平定了叛亂,開元盛世是如此的美好,而美好就在七年多以前,因此人們即使面對滿目瘡痍的景象,仍然希望能夠在李氏的領導下重新回到曾經的輝煌。

這是大唐能繼續延續下去的基礎。

2、大唐成也藩鎮,敗也藩鎮

大唐的藩鎮大致分為四類:割據型、防禦型、御邊型、財源型。

大唐藩鎮

而對大唐有威脅的就是割據型的藩鎮,那麼割據型的藩鎮有多少呢?只有河朔三鎮和淮西鎮。

天下藩鎮四十八,除此之外,中原的防禦型藩鎮防的就是河朔,御邊型在邊疆,財源型在江南。

公元817年,唐憲宗元和十三年,李愬雪夜襲蔡州,生擒吳元濟,平定淮西鎮。從此天下割據的藩鎮只有河朔三鎮,直至黃巢之亂。

李愬雪夜襲蔡州

但從另一方面看,大明在國都被李自成攻破後速亡,而大唐國都被攻破之後依然能夠重新崛起靠的也是藩鎮。

嚴格來說,大唐並非真正的中央集權,即使國都淪陷,地方藩鎮依然能夠「救駕」。而從明朝開始,我國進入真正的專制社會,天下安危完全繫於中央,中央被滅,地方的反應太慢,無力回天。

大唐的轉折——安史之亂,就是強大的藩鎮做大而反噬中央,而大唐得以續命的根本也在於中央中樞被毀後,其他藩鎮能迅速響應從而使大唐重生。

3、江南財賦重地未遭戰亂——張巡死守睢陽

經過南北朝至唐朝的發展,南方的經濟開始逐漸趕上北方。

安史之亂,亂的是中原,而南方得以倖免,倖免的原因是張巡死守睢陽。

公元757年,安慶緒派部將尹子琦率軍南侵江淮屏障睢陽,張巡在內無糧草、外無援兵的情況下死守睢陽,前後交戰四百餘次,保障了大唐東南的安全,從這一點看是張巡保證了大唐延續的經濟基礎。

公元848年,張巡繪像凌煙閣,從祀歷代帝王廟。

4、大唐滅亡從黃巢起義開始

公元884年,黃巢起義之後,平定黃巢起義的藩鎮紛紛坐大,當江南也同遭蹂躪之時,大唐再無力掌控藩鎮。

群雄割據

公元891年,王建割據四川。

公元892年,楊行密割據淮南。

公元893年,王潮割據福建,錢繆割據浙江。

公元896年,馬殷割據湖南。

公元905年,劉隱割據廣東。

與此同時的北方,晉王李克用、梁王朱溫、岐王李茂貞、燕王劉仁恭征戰中原,最終朱溫製造白馬之變,幾乎殺光大唐宗室和朝臣,大唐滅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安史之亂 的精彩文章:

安史之亂後,五代十國混亂不堪,宋太祖趙匡胤一統華夏!
倭國曾向大唐派出遣唐使稱臣,安史之亂大唐為何不從倭國借兵平叛

TAG:安史之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