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四生四世金石之約

四生四世金石之約

讀過《辭世小言》的人,很容易被王象晉圈粉。

《辭世小言》是忠勤祠眾多石刻中關注度頗高的一塊,它是一位襟懷坦蕩、家國天下的老人生前的自祭文。這位老人便是高居廟堂的清初詩壇領袖王漁洋的祖父王象晉,官至浙江右布政使,正三品。這位王氏家族最博學、最高壽的老人,既不攀高結貴,又不肯與小人為伍,在仕途的最高峰辭官歸里,書成農學巨著《群芳譜》、醫學著作《保安堂三補簡便驗方》、家訓著作《清寤齋心賞編》等,培養出了王士祿、王漁洋等名宦佳士,成為人生大贏家。而這塊刻石也成為一段四世金石之約的見證。

忠勤祠石刻多為萬曆十六年至萬曆三十八年間,由吳門名匠吳應祈、吳士端父子刻成。江南吳氏不僅是鐫刻大家、書法精絕,同王家一樣也是官宦世家。吳應祈曾供職於武英殿,吳士端也蔭襲武英殿行走。他們的刀工出神入化,登峰造極,代表了明代刻石的最高水平。忠勤祠石刻號稱「三絕」,其中「一絕」就是刻工,銀鉤鐵畫,形神兼備。父子倆為了刻好忠勤碑,精益求精,每天刻制四五十字,陸陸續續刻制了21年,260餘塊的忠勤堂碑煌煌巨制,來求拓膜拜的人絡繹不絕,造成了洛陽紙貴的局面。然而能請到他們為王家刻石,那絕不僅僅是重金就能辦到的事。新城王家的實力此時也達到了鼎盛,為官為文者眾多,被譽為「江北青箱」「齊魯望族」。這樣的家族才有底蘊把皇家御用的鐫刻大師請來。

在王家工作的20多年,不僅完成了令人拍案叫絕的忠勤堂碑,吳家父子還與王家人建立了一段長達四世的深厚友情。從修建忠勤祠的五世王之垣開始,六世王象乾、王象晉,一直到八世王漁洋,一直與吳家保持著密切聯繫。這又說到了《辭世小言》。祖父王象晉九十三歲壽終於順治十年時,王漁洋剛剛二十歲。為祖父墓道片石鐫刻之事,王漁洋向吳士端的弟弟、已近八十歲的吳尚端發出了邀請。此時寒雪還未消融,這位老人接受了王家的重託,從千里之外的江南趕赴山東新城,為昔日好友刻制自祭文。這也是忠勤祠唯一可見的署名吳尚端的作品。為此王漁洋特意作詩四首,其中三首收入他的《落箋堂集》,卷二《吳仲冕為先祖刻手跡竟暫還姑蘇,賦別並托致令侄雨來》。

五嶽游將遍,煙霞骨自輕。

老窮金石秘。書善剪刀名。

華表他年事,

(將以先祖墓道片石相屬也。)

夷門此日情。

(仲冕昔與大司馬伯祖及先祖游,今已歷三世。)

南歸逢小阮,應為話平生。

湖海高人意,經年賦遠遊。

躭思窮石鼓,落筆健銀鉤。

寒雪關河路,春江日夜流。

送君惆悵日,轉復重離憂。

千里江南路,君行雨雪霏。

遙隨陽雁去,應逐暮潮歸。

堤柳先春發,江花拂棹稀。

獨憐烽火後,迢遞過淮淝。

吳尚端老人因故短暫離開,然而王家所託之事還未完成,與侄子小聚之後,老人再次遠赴新城。漁洋先生為此又作詩一首,同樣收在《落箋堂集》,卷三《喜仲冕至》。

尚憶先生於越去,

書來聞已渡淮河。

大江暮雨吳帆重,

驛路春風楚竹多。

白袷依然成野逸,

朱顏猶喜未蹉跎。

行年八十躭奇勝,

萬里沙頭幾度過。

吳尚端(約1575-1660),號仲冕,官禮部儒士。從這兩詩中不難看到,吳王兩家交好歷經四世,穿越百年。吳尚端在《辭世小言》後署名「姑蘇望八老人吳尚端刻」。有資料記載:「會丙申(順治十三年)春,仲冕過照邑,聰明矍鑠,猶如五六十許人」。一位精神矍鑠的八旬老人,秉持著藝術上的最高水準,將平生知己松形鶴骨的人格精神、超凡入聖的人生境界鐫刻於金石之上,高山景行,千古流傳,這是怎樣的契合與情懷呢?

(本文編輯:逯夢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王漁洋文化 的精彩文章:

TAG:王漁洋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