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成於偷,敗於盜的他,令人嘆惋

成於偷,敗於盜的他,令人嘆惋

今天咱們故事的主人公是漢代丞相——匡衡。乍一看似乎想不起來這個人是誰,但再給諸位看官說一個成語,大家肯定能想起來,這個成語就是「鑿壁偷光」,鑿壁偷光的故事想必大家再熟悉不過了,其事迹令人深受鼓舞,在這裡鄙人不在贅述。今天,筆者給大家講述一下匡衡做官後的事情。

鑿壁偷光

科舉之路

匡衡的科舉之路並不平坦,而是充滿坎坷。漢朝時,博士弟子掌握六經中的一經,就有資格參加考試,獲得官職。考試得甲科,可以做郎中,得乙科,可以做太子舍人,得丙科,只能補文學掌故。匡衡考了九次,才得了丙科,被補為太原郡文學卒史。但是,匡衡非常熟悉《詩經》,《漢書》記載:諸儒為之語曰:『無說《詩》,匡鼎來;匡語《詩》,解人。』」恰恰因為他熟悉詩經,被劉奭(shi,漢宣帝劉詢與許平君之子,酷愛《詩經》)發現。劉奭即位後,為漢元帝,匡衡被重用,升任郎中、給事中。至此開始開掛的人生。

為人臣子時的貢獻

元帝即位後,任用匡衡為郎中,遷為博士,給事中。這時,京城長安一帶發生日蝕、地震等災變,匡衡乘機上書,引用《詩經》表明上行而下效的道理,勸元帝「減宮室之度,省靡麗之飾,考制度,修內外,近忠正,遠巧佞,」「任溫良之人,退刻薄之吏,顯潔白之士,昭無欲之路」,然後再在百姓中推廣道德教化,弘揚禮讓仁和之風。匡衡的奏書得到元帝的讚賞,匡衡因此遷為光祿大夫、太子少傅。

公元前36年,丞相韋玄成去世,匡衡被封為丞相、安樂侯。任職期間,匡衡非常努力,是元帝得力幫手。每次和大臣們討論國家大事時,匡衡總能引用《詩經》里的典故,處理好國家大事,為國家發展做出許多貢獻。元帝後期,朝政較為混亂。宦官石顯趁元帝生病,結黨營私,擾亂朝政,大儒蕭望之被石顯逼得自盡。公元前33年,元帝病死,劉驁即位,為漢成帝。匡衡見石顯在元帝病重期間,迫害了很多人。成帝一上台,匡衡就列出石顯過往罪證。成帝看後,將石顯免官,他的黨羽也都受了懲罰。已經走上人生巔峰的匡衡卻做了一件糊塗事,毀了自己。

暮年迷失,重回原形

暮年時的匡衡卻因為貪圖一點小便宜最終被剝奪一切政治身份,貶為庶人。可嘆。絆倒這位名人的竟然是四萬畝封地。元帝封他為安樂侯時,封地本來只有三十一萬畝。但是匡衡利用郡圖出錯,非法擴佔了四萬多畝,沒有告訴任何人。但是天下哪有不透風的牆,朝廷也是一個人吃人的地方。匡衡因此被人彈劾,被貶為庶民,返回故里,不幾年,病死於家鄉。

回望匡衡一生,少年時因偷光苦學名譽鄉里,長大後位極人臣,本該舒舒服服過完殘年,卻因多盜了點封地被打回原形,背負臭名,孤苦終老。可嘆,可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漢朝 的精彩文章:

樓蘭古國消失揭秘,竟是源於漢朝大將軍霍光的一次暗殺
老外:匈奴是韓國人!他提到5點證據,網友卻用一句話打了他的臉

TAG:漢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