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楊揚:冰雪·奧運·初心

楊揚:冰雪·奧運·初心

人民體育

人民體育·健康中國

關注

22日晚上,冬奧會短道速滑比賽塵埃落定,隨著武大靖拿下一枚寶貴的金牌,觀戰的楊揚也長舒了一口氣。這屆冬奧會,看來可以畫上一個不錯的句號了。

冬奧會期間,楊揚很忙,賽場、會場、奧運村……她一刻不停地奔波,國際奧委會委員、國際滑聯理事、北京冬奧組委運動員委員會主席……她在不同身份間來回切換。為奧林匹克運動發展、為北京冬奧會的籌辦、為中國冰雪運動的成長,她都滿懷熱忱投入其中。

談到自己這些年的不同身份,多種工作,楊揚快人快語,感觸頗多。

談自身角色轉換——「讓中國體育發出更響亮的聲音」

2002年鹽湖城冬奧會,楊揚在短道速滑女子500米和1000米比賽中接連奪冠,為中國實現了冬奧金牌「零的突破」。2006年,她在都靈冬奧會後宣布退役。2010年,楊揚成功當選國際奧委會運動員委員會委員。2016年,她又出任國際滑聯速滑第一理事,成為國際滑聯125年歷史上首位當選的女性速滑理事。

2002年鹽湖城冬奧會,楊揚在短道速滑女子500米頒獎儀式上慶祝。

「過去8年,我作為運動員代表,在國際奧委會多個委員會都有工作經歷。這些經歷,讓我感覺自己還在成長。」國際體育組織的歷練,讓楊揚的視野更為開闊,思考也更為深入,「讓中國體育發出更響亮的聲音,」就是她參與國際體育事務的心得之一。

「中國人能夠為世界貢獻智慧,也是非常了不起的話語權。」楊揚說,「更重要的話語權不是結果出來後再去質疑,而是參與其中的規則制定。」而運動員的經歷,又讓她格外關注為運動員的成長和轉型提供平台。楊揚說,平昌冬奧會期間運動員委員會推動的「運動員365」計劃,就是基於這種理念,覆蓋運動員生活、比賽、訓練的方方面面。

本屆冬奧會,是身為國際奧委會委員的楊揚在8年任期內的最後一屆奧運會。「巴赫主席已經和我交流過,他希望我能夠留在某個委員會工作,具體崗位還沒有確定。但我想不管怎樣,都會繼續投入到推動奧林匹克運動發展的工作中去,」對於未來,楊揚透露道。

談國際奧委會改革——「未來的申辦會更靈活」

平昌冬奧會開幕前,國際奧委會公布了申辦和籌辦奧運的新規則、新理念,其中包括118項改革措施,從申辦、舉辦和遺產三方面重塑奧運會,核心目的就是減輕東道主的負擔,讓奧運會「更接地氣」。國際奧委會意圖通過這些措施團結奧運會的各個參與方,使奧運會的規模可以為更多城市承受,使舉辦城市能夠通過奧運會有所收益。

對此,國際奧委會成立了專門委員會來調研辦奧成本和辦奧模式,楊揚也在其中。楊揚表示,國際奧委會這幾年一直在為如何推動奧運會可持續發展而努力。「改革肯定是好事。國際奧委會在索契冬奧會後就在研究未來奧運會可持續發展問題,還成立了專門的可持續發展委員會,從每一個細節來研討,包括遺產計劃、項目運營、人才、環保等各個方面。」

「總之就是讓未來的申辦更靈活,不一定非得是一個國家一個城市,幾個國家聯合申辦也可以。從申辦制改為邀請制,我們(國際奧委會)評估你,幫你做評估報告,邀請你成為奧運會主辦城市,可以說對主辦城市的支持力度更大了。」楊揚說,「在整個奧運會籌辦過程中,IOC把可持續發展、節儉辦賽作為評估、協調的重要內容之一,確保奧運會後的可持續性利用,以及整個執行過程中不受到破壞等。」

楊揚以奧運村舉例說,根據數據統計,運動員村只有兩三天是入住高峰,其他大部分時間有不少床位是空閑的。「未來奧運村的規模可能會縮小,但還要注重選手的權利,賽事日程可能也會根據這些做出調整,不會把運動員高峰集中在幾天,通過賽事調整把床位合理利用起來,減少不必要的浪費。」

談北京冬奧會籌辦——「各個方面都有科學合理的規劃」

2015年7月31日,作為北京申冬奧形象大使,楊揚在申辦投票現場用流利的英語和精彩的發言助力北京申奧成功。兩年半時間過去,北京正在有條不紊地進行著冬奧會的各項籌辦工作。

身為北京冬奧組委運動員委員會主席的楊揚說,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對於北京冬奧會籌備工作很滿意,尤其是市場開發方面。「我們在申辦的時候就提出了以運動員為中心、可持續發展、節儉辦奧運三大理念,可以說這些都和國際奧委會的改革方向不謀而合。」

2015年7月31日,北京申冬奧代表團進行陳述,國際奧委會委員、冬奧會短道速滑冠軍楊揚進行陳述。

對於每一個奧運會主辦城市來說,奧運場館的再開發利用都是一大難題。如何提升場館利用率及後期可持續經營,也是國際奧委會十分關心的問題。

「北京冬奧會除了國家速滑館外,其餘都是以前的場館。人力方面因為有2008年奧運會的經驗,在招聘方面也是有計劃的。賽後利用設計上也考慮得非常周到,例如崇禮的滑雪場以後就是大眾度假休閑場所。」楊揚說,「可以說,北京冬奧會從人才培養到硬體設施等各個方面都有科學合理的規劃,按照綠色、共享、開放、廉潔辦奧的理念來實行。這些工作,巴赫主席覺得都非常好。」

談2022冬奧會中國選手目標——「在全面參賽的基礎上爭取好成績」

短道速滑是中國的優勢項目,截至目前中國隊取得的13枚冬奧會金牌中,有10枚來自短道速滑。中國短道速滑的精神是什麼?在楊揚看來,「勇於擔當」是最好的回答。「幾屆冬奧會,關鍵的時候短道隊都扛住了。」

北京2022冬奧會,中國冰雪運動該有怎樣的作為,楊揚也表達了自己的觀點:「備戰2022冬奧會,我們的首要目標是所有項目都參賽,然後在這個基礎上取得好成績。」

2018年平昌冬奧會,中國短道速滑隊取得1金2銀的成績。

當然,短道速滑依舊是楊揚格外關注的內容,她也依舊樂於和現在的隊員們交流情況,答疑解惑。回顧自己的運動員時代,「專註過程」是她最深的感悟,「對於運動員來說,只有比賽過程是真實的,如果你把從起跑、滑行再到超越、團隊配合都想明白了,結果是水到渠成的。」

當運動員時,楊揚賽前會經常寫一些小紙條作為「錦囊」放在兜里,比如「分到3道了,我應該注意什麼?」「我的對手是某某某,那我應該直線起跑還是切到裡邊?」「蹬冰時要注意什麼?我的每一刀要怎樣滑?」她說:「緊張的時候拿出來看一看,能把自己拉回到現實的比賽狀態中,真遇到這些情況,身體就會有下意識的反應動作。」

忙碌中有傳承,忙碌中更有期待。「希望2022年冬奧會能像2008年奧運會一樣,創造更多驚喜,」楊揚說,「大家一起向著一個目標使勁兒,那種感覺和結果就會不一樣。」

「未來4年,我國冬季運動優勢項目格局不會有太大變化,短道速滑仍要承擔奪金任務。現在我們開展了很多跨界跨項選材,希望在四年的時間裡能取得成果。」楊揚表示。

談短道速滑的普及發展——「做事不分大小,用心來做就好」

這些年來,儘管角色越來越多,工作越來越忙,楊揚始終將推廣冰雪項目視作責無旁貸的事業。雖然也遇到了不少挑戰,但她用一顆初心在堅持,已經看到了希望。

「5年前,我在上海創辦的短道俱樂部是當時唯一的社會化俱樂部。那個時候沒有多少體育產業的概念,也還沒有北京舉辦冬奧會的契機,我們就開始做了,這中間真的有很多不易。」楊揚說,「俱樂部開始的目標就是』活下來』,實際上前幾年也一直在虧損,但好在還是堅持了下來,現在能夠基本維持運營平衡。」

從一名高水平運動員到短道速滑運動的播種者,楊揚有不少感觸,「我覺得從人才來源看,俱樂部今後將是一個強有力的基礎。雖然民間俱樂部暫時還不具備培養高水平運動員的能力,但對於培養青少年基礎來說很有價值。未來能夠搭建起重要的平台,從機制設置上協調好,把體育和教育之間的路打通。」

如今,楊揚的短道速滑俱樂部已開始為國家青少年隊伍輸送人才,這對於經歷過艱苦創業的她來說也是最好的回報。「很多人說,楊揚你都是國際奧委會委員了,還做俱樂部這種小事,但對我來說,推廣普及冰雪運動沒有大小之分,用心來做就好。」楊揚誠懇地說道。這樣的「小事」,也是這種她的初心,她的情懷所系。

即將告別平昌,楊揚的未來,依舊是「忙碌並快樂著」。不管身份如何切換,她的根始終扎在中國冰雪運動之中,扎在奧林匹克事業之中。

編輯: 陳曉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人民體育 的精彩文章:

肖恩·懷特 王者歸來
來自馬拉松運動發展規劃的一大波數據,你看懂了么?

TAG:人民體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