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回不去的故鄉1949:蔣介石在大陸最後的春節

回不去的故鄉1949:蔣介石在大陸最後的春節

原標題:回不去的故鄉1949:蔣介石在大陸最後的春節


今天是正月初七,剛剛早起,最愛君上去家裡頂樓陽台,看著故鄉小鎮密集的樓房、遠處層層疊巒的小山發獃,想到過兩天要回去上班了,心裡很是不舍,自古至今,故鄉是每個人心中永恆的依戀,所以今天,我們要來講講,關於一個人,和一個故鄉的故事。


1

1949年1月27日,這一天是農曆十二月廿九,除夕前一天,同時也是蔣介石第三次下野的第七天。


午後,蔣介石帶著兒子蔣經國和孫子蔣孝文,登上了故鄉浙江奉化溪口鎮的武嶺山巔,他站在山上極目遠眺:「俯仰徘徊,不忍遽去。」


兒子蔣經國,在這一天的日記中,寫下了在戰火紛飛中,父親蔣介石在這次登山遠眺中的經歷:


「蓋以此次下野,得返溪口故鄉,重享家固天倫之樂。足為平生快事,而在戰塵瀰漫之中,更覺難得。」


▲蔣介石和蔣經國在溪口,故鄉的最後眺望。


人生最難忘卻的,是故鄉。


此前,蔣介石曾經在1927年和1931年兩次下野,此前兩次,他都是下野一段時間後才回到故鄉溪口鎮,逗留的時間也很短,沒有在老家過年;然而1949年的第三次下野,他或許感覺到了天命,1949年1月21日(農曆十二月廿三)下野當天,他隨即馬不停蹄趕回家鄉,他或許已有了預感:


這將是他在大陸故鄉度過的,最後一個新年了。

2


總是在佳節,我們會感念倍深。


1949年1月28日,除夕。


這一天,蔣介石在自己創辦的武嶺學校禮堂舉辦除夕晚宴,慰問駐守在溪口鎮的警衛部隊軍官,他舉起酒杯,說了一番祝酒詞:


「諸位,家貧出孝子、國難出良將。黨國之命運關乎諸位之榮辱,民眾之生息。當我們走上坡路時,別人跟著我們跑,這不稀奇;而我們走下坡路時,你們從各地費了不少周折,來到我們跟前,這才是最難得的啊!」

說罷,蔣介石眼含熱淚,面對解放軍已逼近長江的國內局勢,蔣介石接著說:反.共不會孤立,只要我們守住長江、守住南京和上海,美國就一定會出兵;即使往最壞處打,也能打出個隔江而治的局面,最後他舉起酒杯說:


為反.共大業的最後勝利乾杯!



▲蔣介石在故鄉溪口。

儘管以後的現實將無情摧毀他的想像,然而在大陸的這個最後的除夕,他仍然感念至深,這一天的晚宴,他甚至親自指定了年夜飯的菜單,菜品分別是:四碟六碗加一湯、二點心——四碟是:黃泥螺、芋艿、烤筍、醬牛肉;


六碗是:苔菜拖鯧魚、荷葉粉蒸肉、干烤蟶子、蔥烤大黃魚、雪菜蝦仁、法式炸豬排;


湯是三鮮粉絲湯;點心是千層餅、八寶飯。


他在大陸的這頓最後的年夜飯,飯菜中的黃泥螺、芋艿、冬筍以及海鮮和千層餅,都是他的故鄉寧波的特產;三鮮湯中,原本要放白菜的,但考慮到當時白菜來自山東一帶,運輸成本太高(江南稱為「膠菜」,論片出售),所以蔣介石特地命令去掉了白菜。


吃過年夜飯後,蔣介石帶著宋美齡、蔣經國和孫子們,一起在自己家的報本堂(豐鎬房)守歲,午夜時,溪口鎮上爆竹四起,蔣介石也非常開心,親自到大門外放了三個小火箭「高升」,然後,他又親自給孫輩們,每人發了一枚銀元作為壓歲錢。


3


在故鄉最後的新年,1949年1月29日,大年初一。


一大早起床後,蔣介石又按照老家奉化的習俗,放了三個「高升」;用過早餐後,蔣經國帶著妻子、兒女來給他拜年,蔣介石笑容滿面,但又帶著傷感地說:


「念一年又過,來年如何,實難想像。雖講新年吉利,但事實如此,又如之何?」


當天上午,蔣介石又去母親的墳墓祭拜,然後再到祠堂祭祖,走在路上,他不時朝路人點頭微笑,看到兒時的玩伴,便留步跟別人打起招呼,並拱手祝福對方「新年大發」;遇到宗族的長輩時,蔣介石還特地取下禮帽向對方致敬、祝福。



▲蔣介石每次回故鄉,一定會先去母親王采玉的墳前祭拜。


當天,他甚至專門坐車到了寧波的蔣公祠祭祖;正月初一晚上,蔣介石又帶著宋美齡一起到武嶺學校禮堂看京劇演出,坐定後,戲班子的班主呈上了戲單,請蔣介石點戲,蔣介石迷信,接過戲單後合攏,讓宋美齡用鋼筆在封面隨意畫了一道杠,讓班主按照在內頁對稱戲單上寫著的那齣戲演。


結果開場後,蔣介石才發現演的是《蘇三起解》,或許是考慮到戲目「涉訟」不祥,十幾分鐘後,蔣介石就帶著宋美齡離開了演出現場,而這也是蔣介石在大陸,看的最後一場戲。


4


不過,即使是在老家過春節,蔣介石也不忘關注他的」黨國「的命運。


關於當時國內的局勢,在溪口,蔣介石都說了些什麼?做了什麼「指示」?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最愛歷史 的精彩文章:

你的偶像是周恩來,周恩來的偶像是他
比李白杜甫更厲害的詩人,他的人生可以複製

TAG:最愛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