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別讓社交媒體暴露你的隱私

別讓社交媒體暴露你的隱私

恭喜臉書:大家在臉書上分享的東西越來越多了,因為我們已經不知道什麼該分享,什麼不該分享了。


別讓社交媒體暴露你的隱私
credit:123RF


過度分享是社交媒體的毒瘤。可如今社交媒體向我們索取的越來越多,我們事無巨細什麼都往上發——我們的日常生活,家人和朋友的照片,說過的話,好笑或者不好笑的表情包——為的只是換取那近乎隨機的點贊和分享。線上過度分享的定義來自於一份韓國的研究論文,分享這個行為到如今發展成這副模樣,似乎可以歸結為一種「疲勞」,說得諷刺一點,就是「隱私疲勞(privacy fatigue)」。以臉書為代表的社交媒體,所夢寐以求的東西,如今大概是實現了。

論文的作者強調,由於社交網路上的個人信息很難得到有效保護,我們這種事無巨細的分享方式讓個人隱私的泄露在所難免,至於由於消費者數據泄露導致的隱私泄漏,作者並未提及。研究這已經發現了人們正在被自己的「隱私疲勞」所困擾,一位接受調查的人說到:「我感覺我已經習慣了在線上的公共環境里處理自己的隱私事務。」——這種情況更有可能導致個人信息在網上泄露,而且很難有效保護。


社交媒體就像一個自我滿足的工具。一份來自本周自然雜誌的評論上說,儘管當前大多數青少年與科技的關係都是積極正面的,但來自低收入家庭的孩子明顯會比其他同齡人更依賴自己的手機——而且對於他們來說,社交媒體上出現的問題,通常都會演變成線下的打鬥和其他麻煩。


社交媒體公司也沒有理由組織用戶不發東西。臉書的CEO,馬可 扎克伯格 過去說過,隱私遲早變成「社交日常」,而這家公司也是這麼做的,他們把隱私設置弄的無比複雜,導致許多用戶根本不知道,自己發的東西誰能看見誰看不見。推特也多次修改過拉黑(block)功能。幾經周折以後,這些社交媒體到底怎麼運作已經不重要了,畢竟用戶已經放棄了自己的隱私。


我們順著這個思路走下去,現在應該問一問了,這種「隱私疲勞」或者說對隱私缺乏保護意識,對人們分享觀點,散布不實信息有什麼影響。當所有事情匯聚在一起以後,我們面臨的真相可能是一個殘酷的循環。

本文譯自 theoutline,由譯者 Dkphhh 基於創作共用協議(BY-NC)發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煎蛋 的精彩文章:

水可以保持液體形態的極限低溫是多少
鹽倒灑了和厄運有什麼關係

TAG:煎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