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生活中它無處不在,90%的人對它都有誤解

生活中它無處不在,90%的人對它都有誤解

何謂電磁波?

何謂非電離輻射和電離輻射?

電場和磁場的交互變化產生電磁波,電磁波向空中發射或泄露的現象,叫電磁輻射。電磁波是以一種看不見、摸不著的特殊形態存在的物質。根據頻率和波長不同可分為極低頻電磁場、無線電波、微波、紅外線、可見光、 紫外光、X射線和γ(伽馬)射線等。

不同的電磁波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與光相同,能量隨著頻率的增高、波長變短而增加,即頻率低、波長長的無線電波的能量要低於頻率高、波長較短的紫外線。但即使是紫外線,其強度也不足以破壞分子間化學鍵(即不足以導致電離),我們通常把波長大於紫外線的電磁波輻射稱作「非電離輻射」,日常生活中我們所稱的「電磁輻射」主要是指非電離輻射。

而波長更短的X射線和γ(伽馬)射線,其能量足以破壞分子間的化學鍵(即導致分子電離),故被稱作「電離輻射」,也是通常我們所說的「放射線」,核輻射的危害主要是電離輻射。

非電離輻射的來源有哪些?

對人體健康有何危害?

電磁輻射無色無味,看不見,摸不著,卻無處不在:有地球磁場、太陽光等自然界產生的電磁輻射;有我們生活中微波爐、電熱毯等各類電器、手機等通信設備、廣播電視信號傳輸等產生的人造電磁輻射,並且隨著科技的進步,電磁輻射的應用日益廣闊。我們無時無刻不生活在電磁輻射的環境中。

那麼電磁輻射會對人體會造成傷害嗎?微波爐都能把食物燒熟,毫無疑問,高強度電磁場對健康是有害的,主要引用熱效應,可以導致眼晶體、皮膚等受損,影響神經系統和心血管系統,特別是安裝起搏器的人,可能會導致起搏器失靈。

好在,國家對電磁輻射強度有嚴格的限值標準,各種家用電器,包括發射手機、電視等信號的基站附近的電磁輻射均在國家接觸限值範圍內,即我們生活的環境中存在的是低強度的電磁輻射。

經過世界衛生組織(WHO) 「國際電磁場項目」多年的廣泛研究,得出的最權威的結論是:到目前為止沒有證據可以確認低強度電磁輻射對健康造成影響,即公眾所擔心的電磁輻射致癌、致流產等健康損害都是缺乏證據的。

不過,特別要提醒的是,我們要小心紫外線,雖然它不是電離輻射,但它的能量比一般的電磁輻射都強,廣泛用於殺菌消毒,沒有特別的防護,暴露在紫外線中,易導致皮膚、眼睛灼傷,長期接觸,還有導致皮膚癌高發的風險。

對其他電磁輻射,公眾一般不需要採取特別的防護措施,從盡量減少電磁輻射的健康生活習慣、行為來說,生活中要注意盡量減少較高輻射電器的使用頻率和時間,增大與輻射源的距離(輻射強度與距離的平方成反比,即距離增加3倍的話,輻射強度就減少9倍了)。

而對職業人群來說,則還需根據不同的輻射源,採取措施屏蔽輻射源和佩帶防護眼鏡等專門的防護用品,以防止職業損傷。

電離輻射的種類有哪些?

生活中電離輻射的來源有哪些?

電離輻射是一切能引起物質電離的輻射總稱,其種類很多,高速帶電粒子有α粒子、β粒子、質子,不帶電粒子有中子以及X射線、γ射線等。

在日常生活中,來自自然界的低強度的天然輻射是人類電離輻射的主要來源,它來源於太陽、宇宙射線和地球上存在的放射性核素,它們不停的釋放出α、β或γ射線,即我們日常生活離不開的空氣、食物、水都存在微量的放射線,每年對人的照射劑量約為0.25mSv/年。

氡是地殼中放射性鈾、鐳等的衰變產物,是一種稀有氣體,無色無味。建築材料是室內氡的最主要來源,特別是花崗岩及其它天然板石材料。氡對人體健康的危害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放射性物質氡及其子體被吸入人體造成內輻射,二是天然石材中的輻射體直接照射人體。如果室內空氣不流通,會導致散發出來的氡積聚在室內,因此,為了健康,我們應該保持室內空氣流通,以免氡、甲醛等有害氣體積聚。

此外,人工輻射也廣泛應用於醫學診斷和治療、核反應堆發電、工業用金屬探傷、測量和計量等。與我們日常生活最相關的是醫療照射。

常見射線有哪些?各有何特點?

它們是如何產生的?

射線種類很多,但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我們中可能接觸到的主要是α射線、β射線、γ射線和X射線。

α射線是放射性核素產生的帶正電的高能粒子,電離能力極強,它的電離能力是γ射線和X射線的20倍,但它的穿透力很弱,極易被阻擋,甚至可以被一張紙所阻擋。因此,α射線直接照射(我們通常稱為外照射)對人體的危害容易預防;最大的威脅是進入人體,在體內對組織器官進行近距離照射(我們稱為內照射),這也正是一旦發生核輻射事故時要採取關閉門窗、避免外出、佩戴口罩等措施,防止被放射性核素污染的塵埃進入人體的主要原因。

而X射線、γ射線是電磁波,具有很強的穿透力,主要是防止外照射損傷,因此,要採取措施防止被照射到,其最好的屏蔽材料是鉛板,一定厚度的混泥土牆對射線也有很好的屏蔽作用。當然,人類也正是利用了X射線、γ射線的超強穿透能力,而廣泛用於醫學無創傷診斷治療、工業上對金屬管壁進行探傷等。

β射線是高速的電子,帶負電荷,穿透能力則比α射線強,比X射線弱,需要一塊幾毫米厚的鋁片才可以阻擋它,電離能力比α射線弱很多。

值得注意的是,α射線、β射線、γ射線主要來自放射性元素(放射源),放射源大小不一,會無時無刻的向外界散發射線,沒有專門的檢測設備我們是無法感知射線存在的,故國家對放射源從生產、運輸、採購、使用、保管到回收使用等各個環節都有嚴格的管理措施,來防止射線誤照射和放射源丟失。

而X射線主要來自專門的射線裝置,只有在設備通電並開啟的情況下才會產生,故防範其誤照射相對容易些。

射線輻射可能的健康損害有哪些?

少量的輻射照射不會危及人類的健康,但過量的放射線照射對人體會產生傷害,使人致病、致癌、致死。

受照射時間越長,受到的輻射劑量越大,危害也越大。在一定的照射劑量下,組織受照射面積越大,損傷越大;受照面積越小,損傷越小。在相同的照射劑量下,腹部受照危害最大,四肢受照危害最小。

人體的血液系統、生殖系統、淋巴組織、眼晶體等對放射線最敏感,容易受損害。

在影響輻射對健康危害的照射劑量、時間、面積、部位等因素中,輻射劑量是最關鍵的,輻射劑量一般用毫希沃特(簡稱毫希,符號mSv)來表示,1000mSv =1希(Sv)。如我們拍一次X線胸片,約受到0.1mSv的輻射劑量,一次胸部CT檢查約8mSv。

當人體一次或短時間內多次累積受到1000mSv以上劑量的全身輻射時,會導致急性放射病的發生,根據輻射劑量的不同,由輕到重可以導致骨髓型急性放射病、腸型急性放射病和腦型急性放射病。放射性疾病往往只能對症處理,高強度輻射易造成不可逆的致命損害。

部分敏感人群受到500mSv以上的全身照射,也會導致血液白細胞降低,引發輕度急性放射病,故受到這種強度照射的人員應該進行密切的醫學觀察。當然,高強度的輻射一般只有在事故狀態下才會發生。

人體長期受到較高劑量的輻射(平均年劑量150mSv),累積劑量達到1500mSv,則會引發各類慢性放射病,如血液系統疾病、甲狀腺疾病、白內障等。這些主要針對是職業接觸射線的人員,為保證職業安全,國家規定放射工作人員全身照射的接觸限值是:

1)連續5年的年平均有效劑量不得高於20mSv;2)任何一年中的有效劑量不得高於50 mSv。此外,對職業活動中易受到照射的眼晶體的年劑量不得高於150 mSv,四肢(手與足)或皮膚的年劑量不得高於500 mSv。

為確保接觸限值得到有效實施,規定放射工作人員必須佩帶個人劑量監測儀,每季度進行一次檢測,一旦發現高於1.25 mSv,就要對原因進行調查分析,及時採取措施,減少照射量。

對公眾來說接觸限值一般是職業人群的1/10。

上面提到的急、慢性放射病的發生必須達到一定的輻射劑量(即閾劑量)才會發生,即對某人來說,必須受到了高於閾劑量的輻射時,才可能導致健康損害發生,並且其嚴重程度與照射劑量直接相關,我們稱為確定效應或非隨機效應,這也是職業接觸射線人群所要重點防止其發生的。

不過,科學家在對輻射與健康的影響研究中還發現,輻射劑量越高的人群(哪怕沒有超過輻射限值),其發生腫瘤、遺傳性疾病等的概率也越大,即對個體來說,接觸的射線越多,其發生癌變或遺傳性疾病的風險會越大,這也被稱為射線的隨機效應,因為這種風險不存在接觸限值,與受照的機會有關,所以,正是公眾日常生活中所要重點去控制和減少的。

來源:浙江省衛生監督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浙江衛生計生監督 的精彩文章:

TAG:浙江衛生計生監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