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積食、上吐下瀉、呼吸道感染……這些讓父母崩潰的「節日病」還是來了

積食、上吐下瀉、呼吸道感染……這些讓父母崩潰的「節日病」還是來了

春節長假結束了,兒科門診一般都會迎來一波小高峰,大多是些「節日病」的孩子。在放假期間,如果不是特別緊急的病情,大多數家長都會選擇在家護理。而熬到長假結束,家長們則會立馬帶上孩子到醫院看診。

過節嘛,孩子們是最開心的,不用上學,想玩便玩,想吃就吃。家長們也往往放鬆對孩子的管理和約束,基本抱著「大過年的」思想,任由他們暴飲暴食。天天走親訪友熱鬧非凡,人群密集處為細菌的傳播提供了良好的場所。於是乎,孩子們的「節日病」便接踵而至了。

據醫生介紹,這樣的飲食病與節假日、不規律的飲食習慣息息相關,胃腸道疾病、呼吸道疾病、氣管異物和意外傷害等方面的患兒,要佔到門診總量的50%左右。

兒童積食

兒童積食通常表現為腹部脹滿、噁心、厭食、打嗝、口臭、大便略稀、量多、很臭,常常夾雜沒有消化的食物殘渣,但不會呈現水樣便,積食寶寶還經常會因不明原因哭鬧,睡眠中身子不停翻動,有時還會咬牙。

兒童積食,常伴有嘔吐、腹瀉,可暫時禁食8~12小時,待嘔吐停止後,吃些清淡的流質食物,輕症食積兒童經過控制飲食,很快可以痊癒,重症食積的兒童需去醫院就診。

消化不良引發的嘔吐腹瀉

節日期間,家家餐桌豐富異常,面對佳肴美味,兒童不懂飲食需要節制,大人疏於照管或放縱孩子,致使孩子飲食過度,就是人們常說的「吃積食了」。

寶寶在暴飲暴食之後,會首先出現嘔吐的癥狀。因為兒童消化系統功能發育不完善,消化能力相對較弱。在一次性攝入太多食物,或短時間內給予種類過多的食物,容易造成消化不良,引發嘔吐、腹瀉甚至肚子痛。

其實說簡單點,就是孩子吃多了,需要吐出來一些減輕負擔。也有可能是不小心攝入過敏食物,比如某些高蛋白、易致過敏的海鮮、生冷飲食飲料等,身體啟動自動防禦功能,只能把這些不合適的食物吐出來。

嘔吐之後,隨之而來的便是腹瀉,大便性狀發生改變,次數可能會增加到3-5次/天。

這時候,很多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就徹底不淡定了,非要帶著孩子去推拿、按摩,甚至扎手指,嘗試各種偏方。其實這些偏方都是沒有依據,也是不合理的。

如果是消化不良引發的嘔吐,我們應該做的是:幫助孩子處在一個舒適、安全的體位,尤其是小寶寶,要注意防止窒息。

腹瀉時,需要與感染性腹瀉區別。最保險的辦法就是帶著大便到醫院做個化驗,這樣心裡也比較有底。消化不良引發的腹瀉會導致腸道菌群失調,而微生態製劑則有助於恢復腸道正常菌群的生態平衡,緩解腹瀉。

專家課堂:小兒嘔吐腹瀉家庭護理課 | 北大第三醫院兒科醫生隋靜

Tips:

爸爸媽媽更要注意孩子的飲食,盡量按照原來的時間和規律來。

飲食搭配多樣化,注重攝入維生素及纖維素含量高的食物,對於高糖、高鹽、高脂等不易消化的食物盡量減少攝入。

盡量避免食用剩飯、剩菜,冰凍的食物注意徹底熟透再吃。避免吃冰激凌、喝涼飲料等。

孩子出現消化不良、嘔吐、腹瀉等癥狀後,也應該正常飲食,尊重孩子意願,能吃多少就吃多少。

便秘寶寶增多

過年期間,寶寶和大人一起走親訪友,甚至去到外地旅遊,平時的生活習慣全被打亂了。而且過量食用肉類、過甜的飲料、餅乾等零食,非常容易造成寶寶便秘或加重便秘。

一般來說,當父母發現孩子大便乾燥、黏膩,超過三天不排便,且排便費力,排便時有哭泣現象,那麼孩子大概率是便秘了。

Tips:

節後儘快恢復正常生活規律和飲食習慣,合理搭配飲食,適當調整食物比例,比如減少魚、肉、蛋等高蛋白食物,增加蔬菜、穀物類高纖維食物。

提供富含粗纖維的食物,比如燕麥片、玉米粉、小米粥等。這類粗纖維可刺激孩子的腸道蠕動,加速排便。

多飲水。

如果孩子仍有便秘,可以給孩子吃一點西梅或者乳果糖,加速排便。

輕輕刺激肛門,也可以加速排便。比如使用開塞露,或者用消毒好的棉簽,沾取隔水蒸好的植物油,輕輕伸入肛門1~2厘米。但這些方法不可常用,會有可能形成依賴性。

呼吸道疾病

節日里,人來人往、探親訪友,或者帶孩子到人流密集場所。加上作息時間不規律,孩子抵抗力下降,非常容易罹患呼吸道疾病,比如感冒、氣管炎、支氣管炎等。

在密閉空間里,空氣不流通,人與人之間直接或間接的接觸都很頻繁。特別是親戚聚時,這個抱抱孩子,那個親親孩子。父母礙於情面,也不好意思出面阻止。孩子非常容易在不知不覺中被傳染疾病。

況且,這個冬天流感尚未過去。在人群中,倘若有人是處於疾病的傳染期而未發病,沒有疾病相應的癥狀,但此時已具有將疾病傳染給免疫能力較差者的可能,如抵抗力較差的孩子。如果有過一些接觸,經過一定的潛伏期後,孩子就發病了。

Tips:

公共場所是病毒密集區,爸媽應該少帶寶寶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場所,避免感染病毒。

無論是走親訪友還是外出用餐,請一定給寶寶單獨準備碗筷。不要和大人共用一雙筷子。

如果親戚中有患病的人,儘早帶寶寶離開,避免接觸。

勤洗手,加強戶外運動,減少感染的機會。

意外傷害

春節期間,氣道異物梗阻、煙花爆竹炸傷、燙傷是最容易出現的三類兒童意外傷害風險。特別是氣道異物梗阻,春節期間,孩子發生氣管異物吸入會比平時增加10%~20%。

回想一下,在過節期間,不管是自家茶几還是親戚家茶几,是不是都出現了多種堅果:瓜子、花生、松子、開心果等?

當家長在一旁觥籌交錯之際,疏於對孩子的看管,孩子將花生等堅果吸入氣管、支氣管的風險非常大,可能引發呼吸困難、氣喘,甚至發生窒息導致死亡。

同時,煙花爆竹炸傷和燙傷也值得警惕。一旦孩子被炸傷,不要用水沖洗,以免水與爆竹中的化學物質發生反應。如有流血,進行初步止血後儘快就醫。

而燙傷後,家長應該用剪刀剪掉孩子衣褲,切忌一時心慌將衣服撕開。同時,用冷水沖淋傷口降低溫度,帶走餘熱,用乾淨濕毛巾包裹傷口,儘快就醫。

Tips:

讓孩子盡量遠離煙花爆竹,這玩意除了污染空氣外,沒啥值得宣揚的地方了。

不管有多少人聚在一起,一定安排一個人專門照看孩子。有時候危險就是發生在一兩秒之間,而世上並沒有後悔葯。

父母多掌握一些急救常識,儘管我們都希望永遠不會用上,但關鍵時候能救命。

投稿作者:夏天,有增刪

本文系投稿,僅代表投稿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媽咪學園立場

- 媽咪學園好課推薦 -

有趣的兒童情緒管理課

3-7歲兒童睡前故事365篇

產後瘦身:產後飲食+產後運動十四天計劃

0-3歲寶寶運動發育課

寶寶睡眠、如廁訓練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海象媽媽 的精彩文章:

TAG:海象媽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