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楊貴妃究竟是什麼來歷?

楊貴妃究竟是什麼來歷?

眾所周知,楊貴妃是唐代第一美女。但是,楊貴妃究竟是什麼來歷?她的家族背景如何?王雙懷教授根據《舊唐書》《新唐書》《資治通鑒》《楊太真外傳》等有關文獻典籍為楊貴妃製作了一個小檔案。大家可以通過這個檔案,走進楊貴妃的生命歷程。

關於楊貴妃的姓名,史書中有明確的記載,說她的本名叫楊玉環。玉環本來的意思是指用玉做成的戒指、手鐲。玉在古代是一種非常名貴的石材,它的等級很高,有些好的玉比黃金還要貴重。楊玉環的名字裡面用「玉環」這兩個字,顯示出她的父母對她寄予了很大的希望,認為她是很名貴、很美麗的。

楊玉環有一個曾用名,也就是她的小名,叫玉奴。這個「奴」字我們現在聽起來似乎不是太好,但是在古代,「奴」是漂亮的意思,如果一個小孩長得漂亮,就說這小孩長得很奴。金城公主的小名就叫奴奴。楊玉環叫玉奴,沒有任何貶義,意思是說像美玉一樣漂亮。

楊玉環還有一個法號叫太真。因為她曾經當過女道士。「太真」是什麼意思呢?道教裡面把黃金稱為太真。用道士陶弘景的話來說:「仙方名金為太真。」可見太真這個法號也具有珍貴、漂亮的含義。

楊貴妃的祖先可以追溯到東漢的楊震。文獻記載說楊貴妃是東漢楊震的第十八世孫女。楊震是弘農華陰人,在東漢時官至太尉,以博學多才著稱。他教授過的弟子達三千人之多,被尊稱為「關西孔子」。他還是中國古代著名的廉吏。他在擔任東萊太守時,曾受恩於他的昌邑縣令王密為表達感激之情,在夜黑人靜的時候給他送了十斤黃金。楊震斷然拒絕。王密說,深夜無人知道,就收下吧。楊震說:「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謂無知?!」並擲金於地。王密羞愧,悄然而退。從此,楊震「四知拒金」的故事便傳為佳話。

據《新唐書》卷七一下《宰相世系表》記載:楊貴妃的第十世祖楊結,曾在慕容氏建立的政權中擔任過中山相;九世祖楊珍在北魏政權中曾任上谷太守之職;八世祖楊真,官至河內、清河二郡太守;七世祖楊懿官至洛州刺史,並被封為弘農簡公。也就是說,楊貴妃的第十世祖至第七世祖都是北朝時期的地方大員。

楊貴妃的第六世祖楊順官至冀州刺史,封三門縣伯,遷居蒲州永樂,即今山西永濟。五世祖楊琛,官儀同三司,封平鄉縣公。高祖楊汪,為隋大理卿、國子祭酒,官至梁郡通守。隋朝末年,楊汪依附於東都的王世充集團。唐初,秦王李世民平定王世充,楊汪「以凶黨誅死」。楊汪被殺後,其子孫受到一定影響,就不那麼顯貴了。《舊唐書·楊貴妃傳》說「高祖令本,金州刺史」。「高祖」當為「曾祖」之誤,因為楊令本是楊汪的兒子。玉環祖父叫楊志謙,有兄弟三人。其兄楊友諒,就是楊國忠的祖父,曾經擔任過昊陵令。其弟楊志詮,與志謙本人一樣,似乎沒有擔任過什麼官職。由此看來,楊貴妃的第六世祖至高祖,仍在朝廷中擁有比較高的官職,但到她祖父時,家道有衰落的趨勢。

楊貴妃的父親是楊玄琰。「玄琰,〔楊〕汪之曾孫也。」玄琰當了蜀州司戶參軍,為從七品下的刺史衙吏,掌管「戶籍、計賬、道路、逆旅、婚田」等事務。他還有兩個親弟弟,大弟楊玄珪,後來官至工部尚書,小弟楊玄璬,官為河南府士曹參軍事,也是從七品下的衙吏。儘管都不是什麼大官,但畢竟都有官在身,算是官宦了。顯然,到了楊貴妃父親這一輩,家道又開始復興了。

通過對楊貴妃祖輩情況的簡單分析,我們至少可以得出以下兩點結論。

第一,楊貴妃出自世家大族,可視為名門之後。後來唐玄宗在《冊壽王楊妃文》中說:「公輔之門,清白流慶,誕鍾粹美,含章秀出。」這種說法比較符合實際,並不是故意吹噓她的門第。

第二,楊貴妃的祖居地在歷史上曾經發生過變化。起初在弘農華陰,後來遷到了蒲州永樂。《隋書·楊汪傳》說他「本弘農華陰人也」。唐人陳鴻的《長恨歌傳》說楊貴妃是「弘農」人,宋人樂史的《楊太真外傳》也說她是「弘農華陰人也」。這些說法都是從傳統地望的角度,強調楊貴妃是楊氏名門之後。但從楊貴妃的第六世祖開始,就已經遷居河東,到楊貴妃這一代,已經二百多年時間了。按照以嫡系三代的居住狀況確定祖籍的習慣,楊貴妃的籍貫應為蒲州永樂,也就是今山西永濟。

大家知道,人的出生地與祖居地未必相同。楊貴妃是出生在她的祖籍所在地還是別的什麼地方?對此,文獻中有不同記載,社會上也有不同說法,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五種。

第一種,弘農華陰(今陝西華陰)說。其理由是陝西華陰在古代稱作弘農華陰。陳鴻的《長恨歌傳》和樂史的《楊太真外傳》都說楊貴妃是弘農華陰人。但陳鴻和樂史並沒有明說楊貴妃生於華陰,說她是弘農華陰人,目的是在強調她的郡望。前面講到,楊貴妃的第六世祖楊順就已離開華陰。到楊貴妃時,離開華陰已經二百多年了,她怎麼可能生於華陰呢?

《永濟縣誌》關於楊妃村的記載

第二種,蒲州永樂(今山西永濟)說。乾隆十九年(1754)修成的《蒲州府志》卷三和光緒十二年(1866)《永濟縣誌》卷三均有「楊妃村」的記載。光緒十二年《永濟縣誌》說楊妃村「在雷首山下獨頭坡。唐貴妃楊氏本宏農人,其父元琰家於蒲州之獨頭村,貴妃生其間。及入宮後因號其村為貴妃村。今獨頭坡正唐時村地」。《永濟縣誌》卷二二還載有《楊貴妃故里》詩,詩云:「宏(弘)農著藉史分明,妃子原從此地生。為感全家承帝寵,卻憑一死定軍情。馬嵬雖有埋香慘,龍馭能安入蜀行。海上仙山誰過問,故鄉門閥尚留名。」直到現在,山西永濟的獨頭村還有一處「貴妃園」。這種說法似乎很有道理,但史書記載楊貴妃的父親楊玄琰在年輕的時候就離開永濟,到外地去做官了,說她生於山西永濟理由不夠充分。

貴妃園

第三種,虢州閿鄉(今河南靈寶)說。此說認為楊貴妃的父親是楊元琰。《新唐書·楊元琰傳》載:元琰字溫,虢州鄉人,東漢太尉楊震的十八代孫。細讀該傳,楊元琰參與過「五王政變」,唐睿宗即位,官刑部尚書,封魏國公,「徙太子賓客,詔設位東宮,太子為拜。」開元六年(718)卒,年七十九。史書明確記載楊貴妃的父親名叫楊玄琰,官至蜀州司戶,而這個人叫「楊元琰」,官至太子賓客,比蜀州司戶大多了。而且在開元六年就去世了,那時楊貴妃還沒有出生,怎麼可能是楊貴妃的父親呢。「元」與「玄」雖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分明是兩個人。楊元琰既然不是楊貴妃的父親,楊貴妃當然也就不可能生於河南靈寶了。

第四種,嶺南容州(今廣西容縣)說。理由是《全唐文》卷四〇三中有一篇許子真寫的《容州普寧縣楊妃碑記》。碑記中說:「楊妃,容州楊沖人也,離城一十里。小名玉娘,父維,母葉氏。維嘗謂先人云,葬其祖去此十里許,逢一術士,忘其姓名,云:『此墳若高數尺,必出貴子,惜太低,生女亦貴。』妃母懷娠十二月始生,初誕時,滿室馨香,胎衣如蓮花,三日目不開。夜夢神以手拭其眼,次日目開,眸如點漆,抱出日下,目不瞬,肌白如玉,相貌絕倫。後軍都置楊康見之,以財帛啖其父求為女,妃家素窶,不獲已與之。康有二子讀書,妃三歲,日夜同坐,聽其誦讀。漸長,通語、孟,康夫婦惜如珠玉。楊長史炎攝行帥事,聞之左右,令與母偕來,一見大奇,私謂厥妻曰:『此女姿質異常,貌有貴相,吾二女遠未逮也。』遂給以金帛與康求為女。康不從,乃脅取之,舉家號泣送去。居無幾何,長史秩滿,攜歸長安,與二女同教,惟妃性昭慧,諳音律,明經史。後進入壽宮,開元二十四年,明皇詔入內,號太真,大被寵遇,天寶間冊為貴妃雲。」此碑文的文體與盛唐時期的文體不相符合,內容上到處都是漏洞,如「容州普寧縣」的地名和「後軍都置」軍銜在唐代都是不存在的。經專家考證,《客州普寧縣楊妃碑記》系清康熙以後、嘉慶修《全唐文》之前偽造。如此說來,楊貴妃生於廣西容縣的說法也有問題。

第五種,劍南蜀州(今四川導江)說。相傳楊貴妃曾作過一首《遙憶故鄉》,詩云:「巴山蜀水美如畫,青城山麓吾故鄉。導江城裡降人世,銀杏樹下洗玉肌。」《唐國史補》卷上記載:「楊貴妃生於蜀,好食荔枝。」這是可信的,為樂史《楊太真外傳》所採用。所有的史料都記載楊貴妃死時三十八歲,由此推算,她誕生於開元七年(719)。那時,其父官為蜀州司戶,楊貴妃就是作為這個小官的最小女兒降臨人間的。楊貴妃小的時候,在導江縣城中的一個水池邊玩耍,不慎落入池中。後人把這個水池稱作「落妃池」或「浴妃池」。雍正《四川通志》卷二五載:「娘子嶺,在〔汶川〕縣南一百里,……楊貴妃幼時常過此,故名。」這些說法也可作為楊貴妃生於四川導江的佐證。

通過這些分析,我們可以肯定:楊貴妃祖籍是山西永濟,出生地則是四川導江。

至於楊貴妃的出生時間,文獻中亦有明確的記載,說她生在唐玄宗開元七年六月一日,即公元719年的6月22日。開元七年是農曆的己未年,所以,從十二生肖來講,她是屬羊的。她的出生日期是己未年辛未月戊午日。因為她的出生日期是公曆的6月22日,從西方星座學的觀點來講,她的星座是巨蟹座。這就是她的基本情況。

楊貴妃的父親叫作楊玄琰,官做得不大,是蜀州司戶。蜀州在現在四川成都的西邊,司戶是一個管理戶籍、田地、道路交通等的從七品下的小官。楊貴妃的母親姓李,出生於隴西的名門大族。在楊貴妃發達之後,楊玄琰被追封為兵部尚書、齊國公,成了一品官,李氏也被追封為涼國夫人。這是她的父母的情況。

在楊貴妃呱呱墜地的時候,她的家裡面已經有了四個孩子:一個哥哥和三個姐姐。她的哥哥叫楊銛,後來官至殿中少監,在楊貴妃發達之後,他的官位升高了,成了鴻臚卿,鴻臚卿就相當於外交部長。她還有三個姐姐,這三個姐姐叫什麼名字,文獻中沒有記載,所以我們不知道。我們只知道她的大姐嫁給了一個姓崔的人,所以稱為崔氏。她的二姐嫁給了一個姓裴的人,所以稱為裴氏。而她的三姐嫁給了一個姓柳的人,史書上稱之為柳氏。在楊貴妃發達以後,她們都被唐玄宗封為國夫人,大姐封為韓國夫人,二姐封為虢國夫人,三姐封為秦國夫人。這就是她的家庭的基本情況。

上述情況表明,楊貴妃是名門之後,儘管她的父親這一代家道基本上已經衰落,但是從門閥的角度來講,她還是出身於高門的。正因為如此,後來唐玄宗在《冊壽王楊妃文》中說她是「公輔之門,清白流慶」。

摘自王雙懷《大唐貴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講史 的精彩文章:

TAG:講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