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解放南京城佔領總統府的新泰人

解放南京城佔領總統府的新泰人

1949年4月20日,國民黨反動政府最後拒絕在國內和平協議上簽字。21日,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毛澤東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司令朱德發布了《向全國進軍的命令》。4月20日晚和21日,在「打到南京去,解放全中國」的旗幟下,由鄧小平任書記的渡江作戰總前委率二野、三野百萬雄師,按照《京滬杭戰役實施綱要》,在西起湖口、東至江陰的八百里戰線上強渡長江,迅速突破國民黨軍的江防,佔領貴池、銅陵、蕪湖、常州、無錫、鎮江等城市,徹底摧毀了國民黨軍的長江防線。24日,由原魯中南縱隊與原在濟南戰役中陣前起義的國民黨96軍合編而成的中國人民解放軍35軍在政委何克希和軍長吳化文的率領下解放了國民黨22年來的反革命統治中心南京,宣告了國民黨反動統治的覆滅。這是我軍軍史上的一個重大事件,猶如1945年蘇聯紅軍攻佔柏林希特勒的國會大廈,宣告德國法西斯的滅亡一樣,意義重大。如今解放南京走過了半個多世紀,但究竟是哪支部隊最先攻入南京城,留下了那張名垂青史的解放軍佔領總統府的照片,長期以來有關軍史資料或晦莫如深,或語焉不詳,甚至在某些回憶錄中或新聞中出現了諸多冒名搶佔此殊榮的紛紜亂象。但撥開層層的歷史迷霧,當年的真相越來越清楚,越來越明白:陳毅、粟裕麾下的三野由於在渡江後採取了迅速切斷寧滬、滬杭線、遠距離追擊包圍的戰略,使得本來處於二線,正面監視鎮江之敵的35軍,順利渡江佔領了國民黨軍已基本逃掉的空城南京,最先進入南京的部隊是該軍104師312團3營9連,而該團的政委正是曾參加過徂徠山起義的新泰人董超,而那位率兵佔領總統府的營長也是新泰人,他的名字叫管玉泉。

董超(1915.12~1990.9.5),中國人民解放軍原軍政大學副政委,少將軍銜,山東省新泰縣翟鎮董家莊人。童年在家鄉讀書,曾任小學教師。1937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38年1月參加徂徠山起義。先後任八路軍山東魯中南縱隊連指導員、營副教導員、團政治處主任、團政委等職。1945年8月後,任師政治部主任、政委、魯中南軍區政治部主任。1950年後,任中國人民解放軍南京軍事學院基本系政委、高級系政委、政治部主任等職。1946年後,率部參加魯南、萊蕪、孟良崮、洛陽、開封、淮海等戰役。在開封戰役中,率領1個團首先攻入城門,對整個戰役的勝利起了重要作用。1949年1月6日,在淮海戰役向杜聿明集團總攻的戰鬥中,作為師政委,他和師長一起率領二十三師英勇作戰,連續攻克敵前沿陣地和兩道地堡群,殲滅守敵三十二師九十六團1600餘人,俘敵副團長以下800餘人,取得了輝煌戰果。為此,縱隊首長特向該師發來電報,祝賀他們「打響了1949年的第一炮,並光榮地立下了新年勝利的第一功」。1949年4月23日,他率領整編後的35軍104師312團首先攻入南京城,佔領了總統府。1950年後,他長期從事軍隊院校政治工作,堅持深入教學第一線,親自備課上講台。1955年,董超被授予大校軍銜,1961年晉陞為少將軍銜,獲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

董超少將

管玉泉,1921年出生於山東新泰縣,1939年5月參加八路軍。1948年7月魯中南縱隊成立時,被分配到縱隊教導團任隊長兼刺殺教員。渡江戰役時,管玉泉被編為三野第七兵團35軍第104師312團3營任營長,作為渡江先遣部隊,第一個率隊攻進南京。1956年被調到31軍任91師副師長,1981年從寧德軍分區副司令員任上離休後,一直在福建省第五干休所安享晚年。

1956年時的管玉泉

2007年7月17日,上海文匯報刊出該報記者朱斌、新華社記者梅世雄所寫《起義部隊最先攻進總統府——管玉泉回憶佔領總統府》一文。上海人民出版社隨即出版了由文匯報社、新華社解放軍分社編的《親歷八十年輝煌——為您講述80幕經典軍史背後的故事》。該書在 175頁上說: 「1949年 4月 24日,人民解放軍解放南京,攻佔國民黨總統府。如今,人們常常在歷史記錄片上看到一位解放軍指揮員在總統府樓頂上,將國民黨黨旗扯下換上我軍戰旗的鏡頭。這名指揮員就是今年已經86歲高齡的管玉泉老人。」

2009年1月4日,《解放軍報》刊登了年已九十餘歲的管玉泉寫的《親歷攻佔總統府》一文,向世人揭示了這段鮮為人知的歷史真相。

「遼瀋、平津、淮海三大戰役後,國民黨的精銳主力部隊幾乎喪失殆盡。但是蔣介石在美帝國主義的授意下,一邊與我黨假和談,一邊部署江防,企圖憑藉長江天險阻擋我軍南進。淮海戰役勝利後,我們就在蘇北休整等待中央命令。戰士們則冒著初春的嚴寒,學划船、練泅渡。」管玉泉回憶道。

1949年3月初,管玉泉奉命從徐州乘火車沿津浦鐵路經宿縣、蚌埠、明光到達滁州,然後步行向東至浦口北面的常家營駐紮,準備參加渡江作戰。「打過長江去,解放全中國,打到南京去,活捉蔣介石。」同年4月20日,國民黨當局在「引退」溪口的蔣介石的操縱下,拒絕在和平協定上簽字,我軍百萬雄師遂於當日午夜起,發起了渡江作戰,摧毀了敵人吹噓的長江「立體防線」,把其沿江部署打得七零八落。

4月22日黃昏,312團奉命攻打駐浦口的國民黨殘兵一個團,三營為突擊營。他和教導員王善基率領七連、八連、九連、機炮連和營部共800多人,向敵軍發起猛烈進攻。守敵不堪一擊,紛紛逃竄,我軍迅速佔領浦口。浦口是國民黨防禦的重點之一,埋有許多地雷,江面上還有幾艘小炮艇,正順流而逃。這時,北岸的船隻全部被敵人劫走並被燒毀,營黨委當即召開全營動員大會,指戰員都把尋找渡江器具作為首要任務,直到深夜才從當地老百姓那裡借到些小木船、木盆、稻桶等,於4月23日拂曉作為解放南京的第一梯隊先遣突擊營,陸續渡江。

由於守衛南京的敵軍已經棄城逃跑,我軍一槍未發便渡過了蔣介石依賴的「長江天險」。104師副參謀長張紹安與3營一起渡江登陸,312團團長王魁泉、政委董超命令三營首先佔領國民黨總統府及附近的重要機關。

管玉泉立即決定兵分4路,並要通信員徐敏忠馬上通知機炮連隨營部佔領水利部,七連佔領空軍司令部,八連佔領住在同一大院的社會部和青年聯防部,九連則由管玉泉親自帶領,請一位姓孫的市民帶路,跑步去佔領總統府。南京城內雖無成建制的守軍,但還有些零星的國民黨殘兵、特務,3營參謀王友才同志即在前進中被殘敵冷槍擊中犧牲。

1949年4月24日凌晨,南京長江路292號。夜幕下的總統府,三扇大鐵門緊閉,前院空空蕩蕩,早已是人走房空。整個總統府,從前到後,到處飄灑著紙張文件、廢棄報紙,還不時冒著縷縷青煙。只有幾個房間還閃爍著忽明忽暗的燈光。

管玉泉率部抵達總統府後,發現總統府大門雖然是緊閉著,但只是用插銷插著,並沒有上鎖。當部隊到大門口時,裡面立即就有了反應。很快,就出來了兩三個人,很配合地將大門打開。六名戰士用力推開了沉重的鏤花大鐵門,大隊人馬立即湧入,很快就搶佔了有利的地形,控制了整個總統府大院,當時未遭到殘敵頑抗,當場只俘虜了10多名未佩槍彈的衛兵。

總統府是一座龐大的建築物,東牆上,一進門首先看到一幅蔣介石身著軍裝的畫像。通訊班班長王保仁頓時怒從心起,端起槍連打了數槍。戰士劉學山也來了個點射。隨後,在俘虜兵的引領下,九連戰士登上了總統府頂樓,看到旗杆上還掛著青天白日滿地紅的「狼牙旗」,營長管玉泉一個箭步衝上去,把國民黨的旗子扯下,換上一面我軍衝鋒時用的紅旗。這時正是4月24日上午8時。

總統府辦公樓是「子超樓」。戰士們挨個房間巡視。最先到的是二樓蔣介石和李宗仁的辦公室。「總統辦公室」、「副總統辦公室」的木牌還赫然掛著。可見,李宗仁當代總統時,還挺「規矩」,並沒有進蔣介石的總統辦公室「取而代之」,而仍然在蔣介石對面的副總統辦公室「辦公」。這一點,李宗仁還是有數的。蔣介石的一張大辦公桌上,還端放著一套《曾文正公家書》,台鐘、筆插、毛筆、鎮紙等等,依次放著。引人注目的是一個枱曆,上面顯示的是:中華民國卅八年4月23日星期六農曆己丑年三月大。

在秘書室一堆零亂的文件中,順手撿出幾張紙,一看,竟然是蔣介石為慶祝「徐蚌會戰」大捷的嘉獎令。戰士們一起湊過來,接著,就是一片會心的鬨笑。

與此同時,3營的其他戰士也已順利分頭搶佔了總統府附近的國民黨中央機關。陳國旗是機槍手,負責掩護部隊衝鋒。他與機炮連的戰友在佔領水利部後,又在外圍包圍了總統府,雖然沒有遇到任何抵抗,但他們還是駐紮在總統府外留守。

當時,空軍司令部位於南京中山東路,他們入駐時沒有看到一個國民黨兵,只是有幾個青年人在往牆上寫標語「歡迎解放軍」「慶祝南京解放」等標語,原來他們是戰鬥在南京的地下工作者。

完全控制總統府後,管玉泉即命令通訊班給團部彙報這一喜訊!後來團里又逐級向上彙報,捷報傳到北平,毛澤東寫下了具有偉大歷史意義的《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的不朽詩篇:「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虎踞龍盤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

剛通報完相關情況不久,3野35軍隨軍攝影記者鄒健東,即扛著相機奔跑著趕到。在請示部隊領導同意後,在三營指戰員的積極配合下,鄒健東舉起了相機,拍下了一組解放總統府的珍貴的歷史照片,其中就有那張在總統府門樓上歡呼的照片,其他還有列隊沖入總統府、推開大門、降下國民黨青天白日旗,升起一面紅旗、吹號、沖入長廊等等。管玉泉至今還清楚地記得,在拍總統府門樓時,大家都已站好了姿勢,由於還押著一個俘虜,就讓他蹲伏在前面暫候,沒想到還是給拍著了。

4月24日上午10時左右,團長王魁泉、政委董超和師副參謀長張紹安同志,都來到總統府看望。由於當時國民黨官員逃跑後的總統府內,一片狼藉,我們的幹部、戰士都來自農村,進了總統府有點不知所措,鬧出了不少笑話,有的亂扔東西,有的找不到廁所隨地大小便,有的把地毯剪成一條條當背包帶,有的戰士還在電燈泡上點煙……

4月24日下午,陳毅、鄧小平等幾位首長帶著警衛人員來了,十分親切地說:「同志們辛苦了!你們有功呀!希望繼續努力!」陳毅司令員還問:「你們是104師312團吧?」鄧小平政委又問是哪個營的?管玉泉回答是三營的,並告訴他:「我是三營營長管玉泉」。隨後,管玉泉就陪同三位首長到蔣介石的辦公室、會議室等,又到其他地方看了一遍。

首長們在表揚他們的同時還指出:「你們搞得亂七八糟的太不衛生了,不要忘了『三大紀律,八項注意』,要遵守『入城守則』!」

首長離開後,戰士們立即行動起來,清理雜物,打掃衛生,對總統府中的物品進行清理。除了在各個辦公室整理國民黨來不及帶走的文件、傢具外,還在總統府的各個地點清理各類物資。安排就緒後,留下九連守護總統府。

總統府前院西側的車庫中,停放著嶄新的雪佛萊、福特、別克轎車各一輛。後院車庫中,發現美式中吉普一輛,基姆西卡車一輛,汽油170加侖。在總統府圖書館中,還清點出全套的《國民政府公報》和《總統府公報》。在餐廳中,還發現了大量珍貴的景德鎮青瓷餐具。

最令人稱奇的是,在「子超樓」蔣介石的總統辦公室中,居然發現了一對曾國藩的雞血石章,一對翡翠石章,兩串清代的朝珠,一套線裝雕刻版《曾文正公全集》。為何在這裡會出現這些珍貴的清代物品呢?後來了解到,蔣介石對清朝重臣曾國藩一向推崇備至,以至達到頂禮膜拜的程度,對曾氏的物品當然是情有獨鍾。蔣介石「引退」,是1月20日前後,蔣介石滿以為這次離開南京,也只是幾個月的工夫,按照以往「下野」的經驗,重登總統寶座只是時間問題,所以並沒有將這幾件珍貴的東西帶走。可蔣介石沒想到,這一去就不復返了。

當時解放軍紀律嚴明,戰士們白天清點完物品後,晚上都是席地而卧,睡前都要檢查各自的口袋,確保一根針線也不入各自的口袋。4月30日,35軍奉命離開南京,管玉泉就帶著先遣部隊撤出總統府,去浙江執行新的任務去了。

突破長江天險,解放南京城,進佔總統府,宣告蔣家王朝覆滅,參加這次戰鬥行動的單位和個人都是很光榮的。解放後,由於當年參加佔領總統府的指戰員都忙著各自的工作,加上大家都對榮譽看得很淡,特別是管玉泉覺得自己又是乞丐出身的,沒進過一天學堂,就沒有把這個事迹進行宣揚。

1999年建國50周年大慶時,一位名叫張德福的人坐在幾家省級電視台的嘉賓席上,他被稱為首佔總統府、親手扯下國民黨的旗幟者。管玉泉看到後立即打電話過去,指出此人是冒充的,並問其來歷,後經了解,張德福是北京有線一台介紹來的,在管玉泉及健在戰友的反覆過問下,張德福才供出解放南京時,他在35軍某部當排長,因長期未見報道攻佔南京總統府的事,以為當事人都不在了,所以出來冒享一下榮譽。

然而,接下來,江蘇省及南京市的一些電視台,又經常在八一和國慶節播出20集的電視紀錄片《風雨鐘山路》,其中有一名叫褚寶欣的同志,說他如何帶領部隊首佔總統府,扯下國民黨的旗,還給毛主席打電話報捷等等。管玉泉說此人是312團二營營長,當時褚和二營都沒進總統府,這分明是講假話。管玉泉等還健在的親歷者,就多次向這些電視台的領導反映,他們答覆說:「這部電視劇已進入了文史檔案館。」

於是,2005年3月29日,他們又向文化部和國務院領導寫信。很快,文化部就答覆已交辦廣電總局參閱辦理。

歷史畢竟是歷史,真相是不可磨滅的。對於那些為中華民族的解放和新生流過鮮血做出過犧牲的老英雄們,共和國是不能忘卻的,人民也是不能忘卻的。身經百戰的董超將軍已經去世,但他的英名將與世共存;年逾九十高齡,曾親手扯下總統府上的國民黨旗,換上血染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戰旗的管玉泉還在福州總院作抗癌治療,安享人間的美好春光,他的故鄉新泰的鄉里鄉親們惟願他平安快樂,幸福安康。故鄉人民因他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所做出的不朽業績永遠感到驕傲和自豪。

【原載2010年第2期《新泰文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秋緣齋 的精彩文章:

琅嬛文庫第9輯之《耕芸》出版發行

TAG:秋緣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