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養生論》談節後情志養生

《養生論》談節後情志養生

作者:血液科 郭江水

嵇康(224年-263年 ),字叔夜。三國時期曹魏思想家、音樂家、文學家。所作《養生論》是我國古代養生論著中較早的名篇。春節期間,大家大塊朵頤、盡情歡娛,節後我們需要怎樣調控自己的生活呢?《養生論》中就提供了一些具體的養生技巧,請耐心閱讀·······

夫是以君子知形恃神以立,神須形以存,悟生理之易失,知一過之害生。故修性以保神,安心以全身,愛憎不棲於情,憂喜不留於意,泊然無感,而體氣和平。又呼吸吐納,服食養身,使形神相親,表裡俱濟也。

豆令人重,榆令人瞑,合歡蠲忿,萱草忘憂,愚智所共知也。薰辛害目,豚魚不養,常世所識也。虱處頭而黑,麝食柏而香;頸處險而癭,齒居晉而黃。推此而言,凡所食之氣,蒸性染身,莫不相應。

故神農曰"上藥養命,中藥養性"者,誠知性命之理,因輔養以通也。而世人不察,惟五穀是見,聲色是耽。目惑玄黃,耳務淫哇。滋味煎其府藏,醴醪鬻其腸胃。香芳腐其骨髓,喜怒悖其正氣。思慮銷其精神,哀樂殃其平粹。

譯文:

因此精通養生的人知道身體是依賴精神來挺立的,精神是憑藉身體來依存的,明白生機容易喪失,懂得一次過錯也會傷害生命,所以修養性情來保養精神,使心志安定來保全身體,在感情上不留愛憎,在心中不留憂喜、清凈淡泊,不受哀樂的影響,這樣就會身心和洽,氣機平順;還要進行呼吸吐納的修鍊,服食丹藥來調養身體,使身體和精神相互融合,這樣就會表裡一起相輔相成。

常吃黑大豆就會讓人身體沉重,過量使用榆皮和榆葉就會讓人昏昏欲睡,合歡能讓人消除郁忿,萱草能讓人忘記憂愁:這是愚蠢人和聰明人都知道的常識;大蒜會傷害眼睛,河豚魚有毒不能使用;這也是一般世人所懂得的道理。身上虱子寄生到了頭上就會逐漸變黑,雄麝吃了柏葉就能生成麝香;生活在有些山區的人由於水土不好頸部就會生出癭病,生活在晉地的人則由於水土的原因牙齒就會變黃患病。從這些情況推論來說,凡是吃的東西的特性,在熏陶性情、影響身體方面,無不產生相應的作用。

因此神農氏所說的「上品葯保養生命、中品葯調養性情」的話,實在是由於深知養性保命的道理,才要靠藥物的輔助養護來達到養生的目的啊!可是世人不去仔細思考這一道理,只是看到五穀的作用,沉溺於聲色之中,眼睛被天地間的事物所迷惑,耳朵致力于欣賞淫邪的音樂,讓美味佳肴熬著他們的臟腑,讓美酒燒灼著他們的腸胃,讓香氣腐蝕他們的骨髓,讓喜怒擾亂著他們的正氣,讓思慮損耗著他們的精神,讓哀樂傷害著他們平和純正的本性。

註:本文部分文字及內容來源於網路。

本節內容,嵇康告誡大家,需心態平和,淡泊無感,同時配合養生保健才能使心神俱佳。我們平素所食,均會影響我們的身體偏性,因此一切食品不可過服。除了飲食養生,嵇康指出雙目所視、雙耳所聞也要注意,亦屬於養生的內容。

以上內容僅用於健康教育學習交流

GIF

覺得不錯,請在下方點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天津中醫一附院 的精彩文章:

霧霾來襲,注意保護身體!

TAG:天津中醫一附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