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瑜伽體式技巧要記在肌肉里,不是腦子裡和書本里

瑜伽體式技巧要記在肌肉里,不是腦子裡和書本里

作為瑜伽愛好者,如果你覺得肌肉記憶對你很新鮮的話,我要說的是這個概念和原理對於運動員和運動研究人士來講早就不是什麼新鮮的事兒了。運動專家利用肌肉記憶來提高專業運動員的表現已經有好幾十年了,很多玩樂器的比如彈鋼琴的,打高爾夫的都利用肌肉記憶原理提高他們的專業水平。對於普通的瑜伽練習者我們不需要像專業人士或運動科研專家那樣去搞個究竟,但是了解一下肌肉記憶可以啟發我們的瑜伽練習,讓我們欣賞人身體的的一些奇妙功能;有這樣的知識可以幫助我們把瑜伽練得更好。

肌肉記憶是什麼

肌肉記憶的最好的比喻就是肌肉對某種類型的動作的熟悉程度,而這種熟悉程度是和這個動作的重複的次數和時間有關的。比如,小孩子剛剛出生的時候是沒有肌肉記憶的,所以爬啊,站立和走路都做不了;都是要從各種搖晃各種不穩的過程中學習。但是或早或晚,小孩子都能夠穩定地走路,站穩,走路不搖晃,跑步不摔倒;後來小孩子就可以把走路動作協調地和其他動作整合,比如跑步滑滑輪等。學瑜伽也是這樣,我們自己或是經常會看到其他人在第一節瑜伽課上做各種體式總是非常的彆扭,前屈不像前屈,三角像一個倒塌的帳篷....但是過一段時間只要是還在練習,體式造型多少都可以做的有一點模樣。

前面講的小孩和瑜伽菜菜的比喻就是肌肉記憶,就是你的身體學會了某個運動的模式。我們走,跑,做鬼臉,彈琴,做瑜伽, 游泳,舉鐵塊...我們做各種運動...但是在做這些運動的時候我們需要想一下或對自己說:「我要走到卧室」 或「刷牙我要把手臂抬起來」嗎?顯然不,這些能力已經成為身體的內置,不需要調用大腦的參與。相反,大腦參與反而是一個壞消息,你要是打過籃球或踢過足球你就知道:稍微一愣神球就沒了。

肌肉記憶,聽起來像是某種記憶儲存在肌肉里;但實際情況是肌肉記憶是大腦和肌肉之間的協調變成自動的了,你吸氣抬手臂,呼氣屈身的時候,身體一部分肌肉被激活;這時候肌肉筋腱關節中的運動感知單元(本體感受器)就會向大腦的中樞神經發送信號,這樣大腦可以判斷身體在空間的位置;大腦神經中樞總控也會發回信號激活下一組需要激活的肌肉。這個從大腦神經中樞到肌肉細胞的不間斷的通訊循環流構成了肌肉記憶。也就是說大腦通過神經系統創造了一個迴路,讓身體的運動變成自動的了。

迴路就是一個通訊的路徑;但是一個最重要的知識點就是這個迴路使用的越是多,越是頻繁,越是有規律;它就會變得越有效率,越強大。換句話說,某個動作的肌肉記憶是千萬次重複這個動作而得來的。 Malcolm Gladwell在那本有名的Outlier書里寫:要掌握一個技巧達到大師級水平需要的練習時間是10000個小時,這就相當是每天練習90分鐘不間斷練習20年!這就是李小龍的名言「我不怕練1000種功夫的人,我怕一種踢腿踢了1000次的人」背後的科學。這也是阿斯湯加瑜伽每天固定體式序列練習(點這裡了解更多),一周六天練習,重複練習很多年從起步到熟練到精進背後的科學原理。

近幾年,挪威的科學家還有了一些新的科研發現:他們發現肌肉記憶不僅僅是神經肌肉回饋通道;而且通過長期的運動也會對肌肉細胞本身帶來改變。他們發現固定模式的運動導致小白鼠產生了新的肌肉細胞核,甚至在停止運動後相當長時間內這些新產生的細胞核還會存在。

總之,肌肉記憶就像一個銀行,你每次重複固定的運動模式都是在存款,以後你重複就會有效率,就像提現。

思維/判斷/態度是對肌肉記憶的干擾

科研人員還發現,在身體運動練習的過程中,大腦的過渡活躍或者是情緒態度會幹涉到肌肉記憶-就是運動神經迴路的效率。比如,緊張導致肌肉收緊;當你在一個挑戰的體式中,比如倒立起來的一霎那,或者上輪式推起來的瞬間,如果你當時大腦的感知是你不能/你做不到,這個大腦活動也會幹涉到你身體肌肉記憶應有的效率和表現, 結果導致了你真的做不到,儘管你身體的硬體都已經到位理論上是可以做到的。這個「信心」因素的科學原理現在還不是非常的清楚,但是運動學科研人員都承認有這樣一個現象的存在。

在阿斯湯加瑜伽圈,練習者都在說的上師Guruji的一句話「99%練習,1%理論」,理查德弗里曼的意見就是說99%%練習去做就是了,盡量不要想,不要去感覺,不要去判斷 (這些就是所謂的1%理論)。而Guruji Pattabhi Jois的教學也是這樣,面對學生在非常挑戰體式時候的那怕一絲猶豫,Guruji也會撲捉到,他最經常說的兩句話就是「you do!」; "why fear?!"; 我發現就連他不怎麼會英文都變成了優勢,讓他那迅而不及掩耳的調整能夠充分地發揮作用,把學生腦子中出現的對神經迴路的干擾降到最小。而現今掌門人Sharath也是深知這個道理,所以Mysore的教室中最經常聽到的口令有「go!」, "jump!", "come!"這類的指令,而不是大段詩朗誦一般的體式口令。

這一點對瑜伽練習者應該可以有很多啟發,因為很多瑜伽練習者的通病是練習的時候想太多...千般猶豫萬般思量前怕狼後怕虎思如潮水諸多細節湧上心頭成敗思量才下眉頭又上心頭... 我走走走...哎...挑戰失敗...

...很多時候,不是身體還沒到位,而是自己切斷了自己的肌肉記憶,在神經迴路上嵌入了一個思想的楔子。

這也就是為這麼好的瑜伽老師都會引導練習者專註呼吸,這也可以帶來平靜的大腦以便讓身體做它自己本來可以做的事情,而讓大腦少出來搗亂。這個道理也說明了越是有效率的老師,好的瑜伽老師,課堂上的話就越少 - 因為有的時候在像瑜伽練習這樣的身體運動中....世界上最遠的距離 .. 就是練習者要用大腦翻譯老師的口令給身體去執行,而不是身體自動去做自己本來就可以做的事情。

你忘了,但你的身體未忘

確立肌肉記憶的重要因素就是重複,如果有足夠的重複,那怕暫停一段,肌肉仍會保持一定程度的記憶。

說明這一點,可以用阿斯湯加的老前輩Mark and Joanne Darby夫婦的故事做一個花絮,這兩位前輩在70年代和Guruji學習阿斯湯加,在印度住了好幾年,練習已經到很後面的序列非常高的水平;後來回到加拿大因去過普通人的生活,去公司上班,瑜伽也不練了; 10幾年之後,離開公司,重新開始練習,Mark說他在一兩個星期就把初級和中極序列全部找回來可以非常正常的練習了,《傳承》那本書中有這個故事。這個很說明身體記得所有的體式,以前的存款,雖然有所貶值,但是身體這個銀行很誠實,他還會保留著你的賬戶和存款。

所以,還在觀望瑜伽或者身體運動但是沒有參與的那些人,動,總是比不動強;運動,為身體存款,身體會記住你對他的好;將來身體會回報給你健康和靈便。

而普通的瑜伽練習者,保持日常有規律的練習,盡量固定一種瑜伽類型;練習的時候平靜情緒,專註呼吸,關閉大腦;肌肉記憶會給練習助力,因為身體總是比大腦更加誠實,而且更加智慧。

(完)

路路的瑜伽知識專欄

|路路的瑜伽知識專欄|是未來路路編輯公眾號原創文章寫作的重點發布平台;專欄上線之後,所有有深度的原創文章將不繼續在阿斯湯加瑜伽之路公眾號平台上首發,原創寫作發布將向專欄傾斜。

訂閱專欄將有機會閱讀路路編輯在2018年全年發布的100篇左右全新原創文章,專欄訂閱期到2018年年底到期,文章更新頻率為每周2-3篇。2018年所有專欄文章在專欄到期之後(2019年)才會在阿斯湯加瑜伽之路公眾號平台上發表。專欄文章獨家發布,不授權任何平台和媒體轉載。

歡迎公眾號阿斯湯加瑜伽之路公眾號的粉絲訂閱專欄,專欄訂閱價格將根據存量文章的增加不定期順序上調。謝謝大家支持付費閱讀,並以此幫助路路編輯繼續維護免費的阿斯湯加瑜伽之路公眾號,同時帶來更多更加有深度的「乾貨」瑜伽內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阿斯湯加瑜伽之路 的精彩文章:

瑜伽是這樣一種勞動:你耕種什麼就收穫什麼
山式,站直!挺胸!哎,同學,我們不是在閱兵

TAG:阿斯湯加瑜伽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