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諸葛亮北伐失敗到底是為什麼?

諸葛亮北伐失敗到底是為什麼?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諸葛亮為劉備創立蜀漢政權立下了汗馬功勞,劉備去世後,又輔佐後主劉禪。但諸葛亮一生所致力於的「興復漢室,還於舊都」卻一直未能實現,最終是「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諸葛亮自從228年春至234年冬,七年間先後兵出漢中,對曹魏發動了多次戰爭,次次都以失敗告終。人們不禁要問,為何聰明的諸葛亮的北伐曹魏會屢戰屢敗呢?

常言道,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戰爭打的就是後勤,而後勤除了戰前的準備和戰時的調配外,還要有一個強大的國家作為支撐。魏蜀吳三國之中,蜀漢的實力最弱。蜀漢政權雖有「天府之國」的蜀中地區的富庶,但跟三國中另外兩國相比,差距仍然太大。根據史書記載,蜀漢在關羽失荊州後,僅僅保留益州一個州,為三國中領土最小的國家。在蜀漢滅亡之時,統計蜀漢共有總戶數三十八萬戶,人口九十四萬左右,擁有總兵力約十萬人。而諸葛亮的對手曹魏擁有人口四百四十三萬,兵力多達六十萬人。魏蜀兩國實力相差懸殊。

在古代歷史上,也有許多名將能夠以較弱的實力,以小博大,最後取勝的。劉邦戰勝強大的項羽,曹操官渡之戰中打敗袁紹,這些都是先例。那麼諸葛亮在領導實力較弱的蜀漢,能否有機會打敗曹魏,興復漢室呢?諸葛亮在劉備三顧茅廬請自己出山之時,就在《隆中對》中分析了天下大勢。其中分析出劉備一方若想以弱勝強打敗曹魏,只有等著曹魏內部生變。但在諸葛亮北伐之時,曹魏君臣上下一心,並沒有空子給諸葛亮鑽。

蜀漢的自然地理環境,也是諸葛亮北伐失敗的原因之一。蜀漢佔據的益州是一個易守難攻的區域。益州周邊是崇山峻岭,中間是成都平原,李白曾用「蜀道難,難於上青天」的詩句形容益州。因此從益州難以調集大軍出擊。

諸葛亮本身雖然是傑出的政治家,但他並不善於領兵作戰。諸葛亮在《隆中對》中給劉備規劃的北伐道路,並沒有讓自己領兵出擊。在劉備以及關羽、張飛等名將去世之後,蜀漢已無多少可用的將才,只有諸葛亮親自領軍。與諸葛亮多次交過手的司馬懿曾這樣評價諸葛亮:「亮志大而不見機,多謀而少決,好兵而無權」,意思是說諸葛亮在統軍打仗方面不知道權變。在瞬息萬變的戰爭中,如果不會隨機應變,將會貽誤戰機,遭致失敗。

總的來說,諸葛亮北伐就是一場不合天時(曹魏內部君臣上下一心)、地利(益州不利於調集大軍)、人和(蜀漢實力較弱,諸葛亮非將帥之才),自然就屢戰屢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對話歷史 的精彩文章:

三國時期有哪些美女才女呢?
腹黑德川家的忠義武士:伏見之戰的鳥居元忠

TAG:對話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