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紅海行動》和《戰狼 2》相比,突出了我們是人不是神

《紅海行動》和《戰狼 2》相比,突出了我們是人不是神

你準備先看哪篇熱文:明朝那些事兒 裡面的歷史都是真的嗎|慕容復要恢復的大燕國有多奇葩|極簡中國游牧民族史|古人木有套套,咋辦|國外歷史書吹水的現象很嚴重|我們為什麼要放棄永生|訂閱我們立刻馬上看!

題圖:《紅海行動》

來源:知乎日報

如何評價電影《紅海行動》?

01

知友:深海(28000+ 贊同)

春節忙於走親串友,昨晚抽時間去看了一個夜場。

很多人說這個片子比戰狼好看。

我感覺各有特色吧,戰狼突出了中國在世界上的地位,紅海突出了團隊協作,而且打破了主角光環不死的神話,石頭和通訊員犧牲那一段看得我幾乎淚目。

戰狼裡面三人完好無損是沒有可比性的。我們都是人,不是神。

幾個槽點:

第一個,海上那段,海盜跑了絕對不會冒險去捉活的,沒人會這麼蠢,尤其是對方來了好幾隻船接應的時候,一槍打死不就完了嗎,直升機艙門大開,對方几只衝鋒槍集火射擊就夠你喝一壺的。

第二個,小隊乘坐悍馬車通過交火區的時候,一群人就那麼在敞篷悍馬上正襟危坐,呼呼隆隆過去,任子彈在不足一百米的地方飛來飛去。

第三個,海清,海清的演技無可厚非,在沙漠里被襲擊以後,為了服從命令的問題和張譯爭論。

萬一你命令下錯了呢?張譯還好聲好氣的勸,真到了那種時候,要不就讓她自己想去哪去哪,要不就直接綁起來帶走,別問我為什麼,這樣的人是個定時炸彈,太過於自我,這樣的人不光會害死自己,還會拉一群人當墊背的。

第四個,那個扛機槍的女漢子,角色安排的不錯,演技也不錯,她用的槍我不知道是什麼型號,因為我沒用過,但是,掛彈鏈的機槍,我使用過的國內的,槍身最起碼近 30 斤,加上彈鼓,50 斤有了,抵肩瞄準舉著打??我反正是扛不動的。

還有最後近身格鬥鎖喉勒死那個大鬍子的時候,真是力氣驚人。琢磨一下,扛重機槍打也就可以理解了。

評論區一些說這叫裸跤,不好意思我告訴你們,在部隊格鬥裡面,這叫鎖喉。別跟我整些有的沒的,更不要秀所謂的:你居然連裸跤都不認識。

我沒興趣知道起源哪裡,在你眼裡叫什麼名字,更不需要你在我這裡秀名詞兒。格鬥的時候我會使就行了。

(更正一下,我一開始以為女漢子用的是重機槍,因為本人使用過的國內的加彈鏈的機槍最起碼都在 30 斤以上,經評論區一些人提醒後翻閱相關資料,片中為 M249 機槍,整體重量在 12 公斤左右。

但是就算是 12 公斤,像片中那樣使用也是極度不現實的。

抵肩射擊需要極大的臂力和穩定性。

一個 10 多公斤的槍支一直端著打,而且后座力帶來的衝擊是持續的,對一個男性特種兵來說也不實際。

本人以前經常使用的是 95 式步槍,戰鬥全重估計在 5.6 公斤左右?具體沒稱過。

在做完各種戰術動作,奔襲,跑步以後的大體力消耗以後,抵肩射擊都持續不了一個彈夾的時間。

更不要提一個女兵在戰場環境下使用十幾公斤的槍支持續進行抵肩射擊。

評論區一群鍵盤俠說不重,我建議你們去跑個負重 5 公里,然後做 100 個俯卧撐,再舉著個十斤重的鐵傢伙在你肩膀處不停抖動,持續 3 分鐘算我輸。

我真心搞不懂你們這幫人是真不懂還是天生神力,光會一張嘴逼逼跟我整數據,不好意思我當兵的時候就不怎麼學這些數據,你問任何一個基層作戰部隊軍人詳細數據,能回答出來的一百個也沒有一個。

我天天吃飯我還需要知道每個食物的卡路里和熱量嗎?不需要。因為我壓根用不到。)

第五個,蝙蝠衣,好幾個人問我這個東西,我只能說,我沒見過。我會飛三角翼,也會跳傘,但是我真的沒見過我軍會飛翼裝。

回答幾個私信問題,第一個,海清端起槍就能用的問題,我個人覺得,她常年在這種環境下,肯定也對槍支射擊有了解,最普通的 AK 端起來就能打也正常。

不過,不會戰術動作保護自己,盲目射擊導致一輪掃射以後被打斷手腳,也是情理之中。

第二,特戰會不會開坦克的問題,一部分參加過集訓人會。國產坦克我會開 59,79,96,86 步戰車也能玩,三角翼也飛過,大部分的汽車都會開,能開起來跑,但是不精通。

幾個人開坦克的時候,各種操作玩的那麼溜,有點誇張了。一專多能是特種兵的必備技能。悍馬沒開過,上圖證明。

這是三角翼。

槍支的問題,外軍槍支學過,因為很多聯合訓練,都會學習外軍槍支使用,我們單位也有一部分供學習參考。這個不足為奇。

其他的不做多說了,畢竟如果較真的話就沒意思了。我朋友說這電影特別棒,強烈推薦我看,我說,你覺得特別棒,可能我不會,因為很多時候,行內的人,會用不同於普通觀眾的角度來看一部電影。

就類似於醫生看醫護電視劇那樣。單純看熱鬧和看門道差距太大了。

下面是幾個我覺得特別棒的地方:

第一個就是炸彈爆炸的威力和迫擊炮,幾個人在路邊正說話,咻的一聲,那個尖利的炮彈破空聲音聽得我頭皮發麻。

看口徑應該是 82 毫米的迫擊炮,那個威力真的特別寫實,除了沒有破片傷人,迫擊炮的位置,距離,發射形態,大巴上的人被炸的血肉模糊的樣子,都幾乎完美了。

我軍戰士受傷以後,掏出來的急救針,那個針在我作訓服左上衣口袋裡裝了好多年。

三支,強心針,血清,防毒,三種顏色,幾毫米的針頭,按壓大腿自主注射。這都是救命的東西。

戰場心理素質這是這部電影最大的亮點。

太多太多的電影把主角塑造成了不知疲憊,沒有感情,不畏生死的超人戰士,但是在紅海行動中,我看到了我們的戰士防彈衣裡面的照片,觀察手面對子彈時候的懼怕,一群人在躲著的時候,特戰隊員滿臉的汗,急促的呼吸聲,眼神裡面透露出來的不安的情感。

近身格鬥廝殺那段,用牙咬,用頭撞,用盡所有手段去殺死對方,通訊員斷掉的手指,石頭被炸爛的左臉,還有靠近窗戶被手雷炸掉的胳膊,那才是戰爭真實寫照,這才是血肉鑄造的人。

下圖是模擬戰場環境下的集訓截圖,在不停的槍炮聲和呼喊,爆炸干擾下,每一個攀登,甚至奔跑動作都會不自覺的變形,失去身體控制,大部分人的本能反應會超越你平時所學的所有訓練動作,只有通過長時間的模擬環境訓練才能達到在那種極端條件下保持冷靜和正常思考。

轟鳴的槍炮聲,令人作嘔的血腥味,映入眼帘的斷指殘軀,不間斷的哀嚎和呻吟。

隨處可見的屍體,你不知道哪裡會飛來一顆子彈掀掉你的頭蓋骨,也不知道你藏身的地方會不會被呼嘯而來的炮彈炸成碎末,把你永遠的掩埋在裡面,你死去很久,腐爛發臭了,衣物腐朽,屍骨無存,外面的戰火還沒有熄滅。

你就像任何一個你在電視新聞裡面看到的炸彈襲擊死去的數字一樣。

十幾人,二十幾人,一百多人,你只是其中一個。沒人會知道你是誰。

張譯說,我們只營救那個中國人。其他人,對不起,沒有時間。

這才是現實,因為你在國內,你被保護得很好,所以你才不知道你有多幸福。

西北邊境,西南邊境,每年都有死傷的戰士,我曾在邊境巡邏了一個月,每天出去都是幾十人全副武裝。

前幾年我上過海軍濰坊艦和一個戰友吃過飯,他們剛護航回來。最後的那兩塊姓名牌。

不是虛構的,多少的烈士,烈屬,你不知道並不代表他們不存在。

你覺得世界很安全,是因為一直有人把槍炮聲擋在了你看不到的地方。

炸傷的戰士說,好疼啊。通訊員看到自己的斷指之後發出的哀嚎,石頭炸殘的臉露出的森森白牙和漸漸消失的呼吸。這些都讓我難過得幾乎落淚。

活著不好嗎?我覺得挺好的。

最後,致敬每一個在我們看不到的地方守護共和國的軍人。我為曾是其中一員而終身驕傲。

敬禮。

02

知友:李小懂(6700+ 贊同)

大年初一,帶著爸媽和弟弟,在十八線小縣城,看《紅海行動》。

這部片排片率不是很高,我們本來是想買下午 2 點那場的,沒票了,所以買了 5 點的,去看的時候廳內爆滿,各種年齡段的人都有。

我不太懂裝備型號,也不太懂部隊編製,所以我只能從一個非軍事迷的女性觀眾的視角說一下這部電影的觀感。

1.戰爭場面真實殘酷,爆炸、槍戰、肉搏,滿眼血肉橫飛,全程精神緊繃,卻不會引起極度不適。

我是一個看到血腥場面生理上會有極度不適的人,大學舍友追《行屍走肉》和《吸血鬼》的時候我就因為裡面一些略帶血淋淋的場景一直沒法一起追,看了一部《沉默的羔羊》,心理陰影到現在。

《紅海行動》雖然有許多細緻描寫斷肢和血肉的鏡頭,但卻並沒有讓我感到噁心和反胃,上一部沒有讓我覺得反胃的是《血戰鋼鋸嶺》。

被迫擊炮擊中的巴士,由人類的軀體堆疊成的一片狼藉,伴隨著遇難者的哀嚎,我沒有覺得血腥的噁心,只是覺得如此人間慘象讓人震撼,這是災難。

被汽車炸彈襲擊的當地政府軍,燒焦的屍體橫陳街頭,被炸的斷腿還在顫抖,受傷者絕望的等待救援,槍炮聲並沒有因為這次慘烈的傷亡而停止,這是戰爭。

被極端組織俘虜的威廉,從開頭氣定神閑與軍方討價還價,到被俘後虛弱的躺在病床上,還要面對對方頭目非人類的虐待(這段我閉上眼沒敢看),這是恐怖。

影片沒有用過多凄厲的慘叫來烘托慘烈的現場,更多的是低聲甚至無聲的鏡頭描寫,卻讓我們真切感受到,我們因炸彈爆炸暫時失聰所以聽不見哀嚎,以無聲勝有聲,你卻能感到凄厲的戰場。

2.故事簡潔不拖沓,台詞基本沒廢話,沒有多餘的不必要情節,把觀眾當成智商正常的人。

電影沒有政治分明的純正義與純邪惡,沒有無敵嘴遁,沒有煽情回憶殺,沒有非得把前因後果解釋清楚的旁白,沒有尷尬的感情線,沒有因為忘帶自家祖傳信物必須回去拿而置主角於危險境地的僑民,沒有哭喊著找媽媽死活不逃生的熊孩子,沒有豬隊友,沒有立志要拯救全人類的大英雄。

有的只是任務,只是保護中國人不受侵害的決心。

一路看下來特別舒暢,沒有讓人上火的情節,沒有傻的不會抉擇的隊員,我很欣慰。

3.這也是作為一名女性觀眾感受最深認為最重要的一點,我感受到了這部片子里的男女平等。

影片沒有讓女隊員佟莉在戰鬥過程中無意間露出讓人血脈噴張的曼妙身材,她全程裹得嚴嚴實實,頭髮還剃了板寸,拿起槍來英姿颯爽,開起車來風馳電掣。

影片也沒有讓夏楠在與各路人馬的交流中露出陰柔的易激發男人們保護欲的表情,她全程帶著一副不怕死的衝勁兒,救人、開槍、被埋進沙里,與其他人無二致,沒有享受所謂的「女性特權」。

甚至是人質鄧梅,在戰爭沒發生之前,與丈夫和使館人員的通話中,她也是不徐不疾穩住對方情緒,表示自己稍後會和公司的人一同離開。

在戰俘營中面對夏楠提出與她交換,她也沒有含著眼淚說一些不可以我不能走你也是一條人命我做不到之類的話。

全片弱化了演員們的女性特徵,她們與男演員們同樣堅毅勇敢機智決斷,她們沒有像別的影視作品一樣把戰友置於本不必要存在的危險境地,也沒有愚蠢無腦延誤戰機,甚至在許多生死攸關的瞬間,她們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這作用不再是以往的感化和激勵男主角,而是通過她們自己,將局面改變從而化險為夷。

我感到一種尊重。

許多影視作品中女性的存在只是點綴,只是為了調劑一下被戰爭場面迅速激生起的荷爾蒙。

這部電影不一樣,女性同樣是戰士,是團隊的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

只有在面對戰友犧牲時,在得知助手的死訊時,才能看見她們展現出來的女性特質,才會意識到她們也是女的。

然後,哭過發泄過之後,擦乾眼淚,她們繼續戰鬥。

我覺得這酷斃了。

中國的國際影響力與日俱增,在其他國家影視作品中不再是耍耍流氓搞搞小聰明這些投機的形象,更多的是無法撼動又值得託付和信任的大國形象。

我希望在以後的影視作品中,也能更多的看到像《紅海行動》這樣,女性角色不再是調劑情節的點綴,而是作為不可缺少的一員,正向推進整個故事發展的影視作品。

期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漢周讀書 的精彩文章:

退伍消防官兵淺析杭州保姆縱火案:我還是太天真!
趙國活該早亡!

TAG:漢周讀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