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於燮康:集成電路無處不在,擁有極強的「撬動能力」

於燮康:集成電路無處不在,擁有極強的「撬動能力」

在討論集成電路產業重要性時,
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副理事長於燮康表示,上至關乎國防安全的軍事裝備、衛星、雷達,下至關係普通百姓生活的醫療撿測及器械、汽車、電視、手機、攝像機,甚至智能兒童玩具,都離不開集成電路。「在信息化時代,集成電路扮演著「糧食」的角色,在工程勘察、精準農業、航海導航、GIS數據採集、車輛管理、無人駕駛、智慧物流、可穿戴設備等領域都大有作為。半導體技術正扮演著多元應用的智能核心,它是一切智能製造的「大腦」,
是當今國民經濟領域的母機產業。」於燮康說。

於燮康認為,集成電路促進了包括能源變革、智能製造、裝備製造以及精密儀器微細加工等40多個工程技術的發展。在經濟方面的帶動上,1美金的集成電路所能帶動的GDP,相當於100美金。而全世界集成電路的全年產值撬動的GDP相當於中國和美國GDP之和。因此,於燮康表示,集成電路對於技術與經濟的撬動作用不可忽視。

與其他產業相比,半導體產業鏈有著獨特的特點,產業鏈涉及面廣,流程十分複雜。需要製取電子硅、拉制單晶、切磨拋製取晶圓、光刻、蝕刻、離子注入、金屬沉積、金屬層、互連、清洗、晶圓測試與分割、核心封裝、分級測試等二百餘個步驟。在後期的生產和封測中,需要光刻機、刻蝕機、減薄機、劃片機、裝片機、引線鍵合機、倒裝機、塑封機、切筋打彎等製造設備的輔助。

於燮康表示,半導體製造是所有製造業里最為複雜,最有科技含量的製造。16nm 的製造工藝,就可集成大約 33 億個晶體管,
一納米相當於頭髮絲的十萬分之一。在規模效應上,集成電路與傳統製造業相同,但是相較於傳統製造業,集成電路具備不可修復性、流程複雜、製作周期長、機器精度高、持續投入強度高、營運成本高、運作系統非常複雜等多個獨特的特點,集成電路的發展需要團結各個領域的精英人才,加強整個團隊的互動合作,才能完成更好的效益。

十年前,西方國家的工藝水平還處於領先階段,隨著集成電路產業「雁型模式」的轉移延續,位於美國、日本的8/12英寸及以下晶元產能轉移到韓國、中國領域,多個跨國企業在中國設立本地生產、製造中心,我國中西部及福建等地區成為轉移熱點,我國集成電路產業獲得了明顯的進步。「舉個例子,在我的印象中,80年代初期時,徐州在建立一條生產線後,集成電路便再沒了消息。這幾年徐州發展很快,尤其是邳州,裝備業尤其是光刻機,進步非常大。」於燮康說。

於燮康表示,重大專項的支持對技術含量提升的作用越發明顯,甚至部分領域已經與國際接軌。對於國內來說,晶元設計是率先發展的領域,目前與國際水平差一截的原因與材料和設備相關,材料國產化與設備國產化要引起製造業的重視,才能提升國內封測業工藝研發能力。

來源:中國電子報

* 如需獲取更多資訊,請關注微信公眾號或領英公司頁面(全球半導體觀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半導體觀察 的精彩文章:

浦江打造半導體裝備產業園 目前已簽7個投資項目註冊資金2億元
集邦短評|水漲船高 SK海力士瞄上工業固態硬碟市場

TAG:全球半導體觀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