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圖說】攝影簡史

【圖說】攝影簡史

GIF

有 獨 立 的 藝 術 思 想 和 見 解、

以 獨 立、

人 文 的 態 度,

深 度 解 析 中 外 藝 術 特 點

攝影的英文「Photograph」,原為希臘文「Phos」和「Grapho」拼接而成。前者指的是「光」,後者意為「描繪」。因此,攝影也有「光的藝術」之稱。追逐光影與美,似乎是人類與生俱來的天性。無論是公元前350年時亞里士多德提出的「光學法則」,還是在我國古代,韓非於著作中提及的「針孔影像」技藝,都可以說是攝影的雛形。但要論攝影的真正誕生,則不得不提有「世界攝影第一人」之稱的尼埃普斯。【本期由網易看客×OPPO聯合出品】

1826年,作為法國印刷工人的尼埃普斯將塗有瀝青的金屬板放在暗箱里,鏡頭對著窗外,8小時後,他將金屬板浸入熏衣草油中沖洗,終於得到了世界上第一幅能永久保留的感光而成的照片。從彼時至今天,攝影的歷史,也不過短短二、三百年。圖為尼埃普斯及其攝影作品。

針孔攝影被認為是最早期的成像術。光線通過針孔,以直線方式抵達底片,沒有被鏡頭的玻璃扭曲,因此具備了獨特的成像特性。雖然器材結構和拍攝方式都十分簡單,但針孔攝影具有很強的可塑性,所獲得的影像往往具有「不可預知性」,同時也意味著「令人驚喜的可能性」。圖為針孔攝影作品。

及至19世紀30年代後期,法國人達蓋爾發明了「銀版攝影法」,從此開啟了實用攝影術的歷史。達蓋爾法使用到的器材包括:照相機、顯影箱、化學藥品、磨製金屬版的工具等,加起來約莫50公斤重。而售價也不菲,攏共是400金法郎,相當於一個普通工人8個月的工資。1839年8月19日,在法國科學院與藝術院的聯合會議上,巴黎國立天文台台長阿拉貢確立了達蓋爾攝影術的誕生。圖為1839年的達蓋爾銀版照相機。2007年,這台相機在拍賣會上拍出77.5萬美元的價格,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商業相機。

達蓋爾攝影術發明之後的第二年,攝影術隨著堅船利炮,一同進入了鴉片戰爭後的中國。而中國的第一張達蓋爾銀版法照片,也在這個時期誕生。1844年,法國外交官于勒·埃及爾,為當時的兩廣總督兼五口通商大臣,耆英,拍攝了一張個人肖像照。同年,耆英在澳門與法國進行商談時,按照外交禮節,向英、美、意、葡四國官員贈送出自己的個人肖像。圖為 兩廣總督耆英肖像照,現為法國攝影博物館珍藏。

此後,感光材料和相機自身有了長足發展,大體可以歸納為四次革新。1851年,英國雕塑家阿徹爾發明的火棉膠「濕板攝影法」,憑著光敏度高、感光快、影像紋理清晰、層次豐富,成就了第一次攝影技術的革新。在接踵而至的70年代,「干板攝影法」開始普及。玻璃干版在感光能力上比「濕法」有了提高,不僅質量更穩定,且在拍攝時要方便得多。在陽光底下,曝光時間可縮短至1/25秒。 圖為「濕板攝影法」拍攝現場,攝影師需要在臨時搭架的帳篷內做好感光版,趁濕馬上拿出來拍。

世界上最大的相機,也是當時相機體型的真實寫照。

第三次大革新則更為人熟知,且至今仍為不少攝影愛好者所採用。那就是「膠片攝影」技術。1888年,當時的伊斯特曼干板公司,即現在的柯達公司,利用塗布機,將感光乳劑塗抹在透明的軟片片基上,用於拍照的膠捲便由此誕生。與此同時,干板公司還研製出使用這種膠捲的「柯達」相機。從此,照相底片被「干板」一統天下的格局被打破,感光材料的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紀元。圖為早期的膠片相機。

1900年,柯達公司又推出了普及型照相機,「白朗尼」——這是一次重大的技術變革,至此,不同類型的膠捲相機開始填充了市場,攝影在市井細民的生活中開始普及。而在遙遠的中國,攝影仍是一項奢侈的技術,為皇室所尊享。1903年,清朝皇宮裡裕勛齡就給慈禧及其他皇室成員拍照。而對於當時的中國老百姓來說,相機攝影術可謂是「聞所未聞,見所未見」。圖為慈禧在頤和園仁壽殿前乘輿照。雖然時隔100餘年,但此類照片至今仍廣泛流傳於收藏品市場,當然了,這些都只不過是些翻拍的「老照片」。

緊隨其後的,是電子數碼相機的面世。早在20世紀60年代,不少相機廠商就開始致力於數碼相機的研發,而業界領袖柯達公司一舉成為第一個成功的發明者,攝影術也因此迎來了第四次大革新。1995年,數碼相機的像素只有41萬。1996年,這個數字幾乎翻了一倍,達到81萬像素,而此時的數碼相機出貨量則達到50萬台。1997年又提高到100萬像素,出貨量也突破了100萬台。圖為1975年,世界上第一台數碼相機及其發明者,柯達公司的工程師sason。

踏入21世紀,人類正在醞釀一場空前的攝影革命。相機作為曾經的主流拍攝設備,難擋逐日被拋棄的命運。而其背後,是手機拍攝的崛起。圖片分享平台Flickr的最新報告顯示,在過去的一年裡,智能手機拍攝的照片占平台照片發布的50%。這就意味著,繼2016年以後,智能手機再一次成為年度最流行的拍攝設備。

人們在選購智能手機時,越來越看重拍照功能。各大手機生產商,也開始在拍照功能上著墨。而自拍照也在21世紀的今天,被智能手機大批量地生產、發布。「自拍」成為流行。人們樂於以「隨時隨地分享自拍」,作為活在當下的見證。圖為一隻非洲野生小獅子借用遊客手機玩起了「自拍」。

這裡不得不提世界上第一款擁有內置攝像頭的手機。2000年,日本的夏普公司推出了一款型號為J-SH04的手機,並賦予了它一枚10萬像素的攝影頭,以及256色的屏幕。隨後,以諾基亞7650、索尼愛立信T68i為代表的第一代照相手機,從2002年開始陸續登陸全球市場。在不少中國人的記憶中,擁有 2.1英寸屏幕、104MHz處理器的諾基亞7650,是揣在口袋裡的第一台拍照手機。憑著30萬像素的攝像頭,該機的整體素質明顯超過其他競爭對手,一時之間風頭無兩。圖為曾拿下40%的市場份額的「一代機王」諾基亞7650。

而iPhone4的推出,除了讓大眾認識了喬布斯之外,還直接引發了拍照手機的第二次革命:感測器素質提升,智能應用為王。iPhone4擁有令時人驚嘆不絕的500萬像素,通過iSight感測器實現了驚人的拍攝效果。同時,得益於iOS平台應用的井噴式增長,大量拍攝、分享應用呈井噴狀態,這一代用戶也逐漸養成了「隨拍隨發」的使用習慣,不經意間,也帶動了Android平台(諸如三星Galaxy S系列,都受到了用戶的追捧)。如果說諾基亞7650在手機攝影界激起了一朵浪花,那麼蘋果iPhone 4就是真正的洋流。

第一代智能手機如第一代iPhone和HTC Dream(T-Mobile G1)都配備了百萬級的像素,前者配備了200萬像素,後者的攝像頭更是達到了315像素,並且支持自動對焦。發展到今天,智能手機的拍照功能已經有了飛速發展,配備了諸如IOS光學光學防抖、4K視頻拍攝、弱光環境拍攝等實用功能,而這已成為旗艦智能手機的標配。

在各大瞄準了拍攝手機市場的廠商對解析度和大光圈的競爭中,智能手機的清晰度和圖像質量,都得到了明顯的提升。而雙攝像頭的加入,進一步縮小了手機與單反相機在拍攝效果上的差距。對於數碼相機來說,這可謂是一個「生存還是毀滅」式的挑戰。當手機也能夠拍出景深不同的作品,當肖像模式開始大範圍普及時,人們不禁開始思考數碼相機的未來。圖為2017年Iphone攝影大賽(IPPA)年度獲獎作品。

而部分擁有出色自拍功能的智能手機則走得更遠,其前置攝像頭甚至可以媲美主攝像頭了。一些公司為其旗艦產品配備了數千像素的前置攝像頭,其中,光圈等參數已經向主攝像頭看齊,在此加持下,自拍效果不言而喻。除了硬體在不斷進步,自拍功能和軟體的開發,也發生著巨大的變化,幾乎所有的廠商都在自拍的功能中整合濾鏡、美顏等功能,使自拍越來越忠於「為美而生」。

手機拍照技術發展到今天,不僅仰賴於其便捷性和隨時性,更因為它可以媲美單反的像素,拍攝出的成片也越來越符合人們的審美期待。受智能手機的影響,無論是膠片和數碼相機的銷量,都呈現大幅下滑的趨勢。2017年11月7日,尼康官方繼不久前宣布關閉其在無錫的生產廠後,又再度宣布將正式停止其在巴西的所有銷售業務。據悉,作為尼康全球性R&D、銷售及生產重組計劃的一部分,此次全面停售,還只是尼康完全退出巴西市場的第一步。

圖文出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GIF

有 獨 立 的 藝 術 思 想 和 見 解、

以 獨 立、

人 文 的 態 度,

深 度 解 析 中 外 藝 術 特 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獨立藝術家 的精彩文章:

美國學者威廉約瑟夫1972年時訪華在北京大學拍攝

TAG:獨立藝術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