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曾經的影像巨頭,淪為了跟風的造幣者

曾經的影像巨頭,淪為了跟風的造幣者

有這樣一家公司,它記錄過你小時候的每一次旅行,也記錄過人類的第一次登月;它曾被視為統治攝影界的黃色巨人,也被後來者唏噓為遲暮英雄;它總是試圖回歸大眾視野,卻像名字兩端的輔音字母一樣,堅定而無力;就連乘上了區塊鏈的東風,也難免備受質疑……

它就是伊士曼·柯達公司,那個影響了幾代人的「Kodak」

柯達再一次登上頭條,是因宣布發行「柯達幣」。

媒體們迅速以「柯達都來湊熱鬧」為標題,表現區塊鏈的火熱,手法就像「七旬老人玩微信」一樣,很容易被人理解。

但要知道,這家 137 年的老廠,也曾是時代的弄潮兒,如今天的蘋果和谷歌一般耀眼。究竟是什麼,讓它從影像的代名詞,淪為了跟風的造幣者?

01膠片巨頭

提到柯達破產,很多人將其歸因於缺乏創新精神,但恕暢讀小編直言,論起創新,如今的相機廠商都得叫柯達爸爸。

柯達創始人喬治·伊士曼

首先,柯達是「明膠干版攝影之父」

在上世紀80年代,攝影師們還在使用濕版攝影法拍照,外出要帶上帳篷遮光,還要現場勾兌藥水,恨不得拍一張照都要拉出一輛馬車,而且成本非常高昂。

直到1878年,業餘攝影愛好者喬治·伊士曼,用乳膠配方做出了干版膠片,讓攝影走向了輕便

兩年後,伊士曼辭掉了銀行的工作,在紐約州羅徹斯特市創立「伊士曼干版製造公司」,就是柯達公司的前身。

到1888年,伊士曼又做出了新型的感光材料——膠捲,同時,推出柯達盒式相機——THE KODAK。

這是世界上第一部運用紙膠片的相機,也是柯達名字的由來,像清脆的快門聲「嗑噠」。

這款相機可內置6米長的膠片,拍攝100張照片,其光圈為f/9,能夠拍攝到2.5米以外的清晰圖像,膠片相機自此登上歷史舞台

而它更大的意義在於,令攝影術從神秘的暗房中走出來,讓人人都可以觸碰它。

伊士曼和柯達盒式相機

不光是產品,在運營模式上柯達的意識也很超前

最開始盒式相機內的膠捲是無法取出的,當100張底片拍完之後,用戶就可以將相機寄回給柯達,並支付10美元,由柯達工廠完成沖印和換底片之後,再將相機寄還用戶。

柯達當時的口號是:「你只需要按下快門,剩下的交給我們!」放在今天,堪稱全供應鏈解決方案。

後來的柯達哈羅工廠,也成為了全球最大、最先進的膠片生產基地。

柯達在英國的哈羅工廠

到了20世紀初,柯達的產品已經賣到了亞洲和南美洲,僱員達到5000多人,佔據全球攝影器材 75% 以上的市場份額。

到1953年,柯達更是生產出了它最成功的產品——柯達克羅姆膠捲(Kodakchrome)

這是世界第一款真正意義的多層彩色膠片,奠定了柯達的壟斷地位,相機廠商們都要根據柯達各種型號的膠捲,推出適配的相機。

直至今天,全畫幅單反相機依然沿用了當時135mm膠片的規格。站在影像行業最頂端的柯達,被人們稱為「黃色巨人」。

02 數碼先驅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半導體科學爆發,為數碼時代的到來埋下了伏筆。

但不像傳言說的那樣,柯達並沒有失去創新能力。就連最後顛覆柯達的數碼相機,都是它自己發明的......

早在1974年,柯達就派人到加州大學,學習感光元件CCD的相關技術,而柯達的工程師斯蒂文·沙森(Steven J.Sasson),僅僅用了一年的時間,就發明出了世界上第一台數碼相機。

斯蒂文·沙森和第一台數碼相機

這台相機雖然以磁帶作為儲存介質,要耗時23秒,才能將CCD感測器捕捉到的畫面,儲存到磁帶當中;體積也大的像個麵包機,且僅有1萬像素的解析力。

但它第一次顛覆了攝影的物理本質,將圖像轉化成了信號。

第一張真正意義的數碼照片

第二年,柯達著名科學家布萊斯·愛德華·拜爾(Bryce Edward Bayer)又發明了拜爾濾色器

是一種將RGB濾色器「蓋」到CCD感光元件上,形成馬賽克式排列的彩色濾色矩陣。配合去馬賽克演算法,將圖像拼接起來,就可以得到全彩色的圖像

現在幾乎所有的數碼相機、攝像機和手機都在沿用這一技術。拜爾也被譽為「數字圖像之父」。

拜爾與拜爾濾色器工作原理

不僅如此,在數碼相機剛剛起步的那幾年,柯達就擁有全世界最大的CCD生產線

除了為美國官方和政府生產攜帶型的數碼相機外,在航空領域,NASA的火星探測器,也均在使用柯達提供的CCD。

要知道CCD的生產之複雜,遠遠高於現在普遍使用的CMOS感測器。

NASA火星探路者號

可見,無論從人才、資源、市場、創新等各個方面,彼時的柯達都佔據著絕對優勢。但遺憾的是,古今中外,無論好牌還是壞牌,能夠決定它輸贏的,只有決策者。

03 錯失良機

當斯蒂文·沙森發明數碼相機時,柯達的高層告訴他:「這玩意兒很有意思,但你不要和別人提起它。」

比起還能躺著賺錢的傳統膠捲和相機業務,柯達的決策們不願投入多餘的資金和經歷,給不知靠不靠譜的數碼技術。

同時他們認為,數碼將會影響到柯達的主營膠捲業務,所以在初期研發之後,沒有了更多商業化的動作。

直到2003年,柯達才正式放棄了它的膠捲業務。

那麼在這幾十年中,柯達的競爭對手們都在幹什麼呢?

索尼幾乎是和柯達同一時期,認識到了CCD的意義,不同的是,早在1970年,當時索尼的掌舵者岩間和夫,就將CCD列為了重點發展業務

十年時間裡,岩間和夫投入兩億多美元,遭到了元老們的各種反對,依然堅持了CCD的研發。終於在1978年,索尼生產出了具備11萬像素的CCD,並於1981年發布了第一台攜帶型彩色相機——Sony Mavica。

和柯達一樣主營膠捲的富士,也開始向數碼轉型,在意識到自己數碼基因不強後,富士沒有任何偶像包袱,直接向醫療設備、光電數碼影像、印刷以及高性能材料等領域進軍。

尼康、佳能等老牌相機廠商,也都陸續推出了自己的數碼相機。

不過,這個階段的柯達,還是賺錢的。

在「98協議」的背景下,中國政府承諾柯達,不會允許第二家膠片廠商進入中國市場

一定程度上來說,中國市場延遲了柯達的破產,但也成為了它固守既得利益,拒絕轉型的誘因之一。

04 如夢方醒

當柯達真正意識到數碼時代全面到來時,它已經被時代拋棄了。

雖然早期參與了數碼技術的研究,但在光學和電子元件的製造技術上,柯達與日系廠商們已相差太多

消費者也不再滿足於實用性的相機,而是追求更好的外觀和便捷性。

種種原因,迫使柯達只能靠收購企業和購買元件,來組裝數碼相機

因此,柯達的數碼相機雖然市場佔有率高,但利潤只有1%

而柯達手中的砝碼,也只剩下了累積多年的一萬多項專利。2010年,柯達持續經營業務虧損5800萬美元;2012年,柯達公司市值從鼎盛時期的310億美元,降至1.75億美元,十餘年蒸發90%以上。

直到2012年1月19日,柯達終於宣告轉型失敗,申請破產保護,曾經的黃色巨人就此隕落

柯達公司logo演化

05 兜售情懷

「柯達不是破產了么?」

當2016年10月,柯達帶著一款智能手機回歸時,大部分人都是這樣的反應。

這款名為 Ektra 的「拍照旗艦」,雖然具備外觀的差異化——一面像手機,一面像相機,但各項配置都表現平平。

柯達Ektra手機外觀

單說拍照這一點,手機想要得到高質量的照片,感光元件的面積是前提。

而柯達的這款 Ektra ,CMOS尺寸僅為 1/2.4 英寸,像素2100萬,與市面上許多手機並無二致。反觀其他長相類似的拍照手機——

諾基亞Lumia 1020的CMOS達到了 1/1.5 英寸;而松下 CM1更是採用了1英寸的大底。

但即便如此,Ektra依然靠著膠片快門聲,賣到了情懷價3678 元。

諾基亞拍照手機Lumia 1020

更神奇的是之後的平板。

2017年6月,柯達發布了兩款「遠古級配置」的平板電腦,其中一款為7英寸平板,屏幕解析度1024*600,僅1GB內存,2500mAh電池;

另一款10英寸版本,外觀完全相同,解析度提升到720P,6000mAh電池。

感覺和MP4沒啥區別,但卻賣到了900元。可見,情懷真能當飯吃。

柯達平板(Kodak Tablet)

除此之外,柯達還在ins上賣起了周邊,比如印著柯達Logo的上衣,還有「柯達黃」滑板;在各種展會上,小型拍立得和粘片印表機,都是柯達主打的情懷產品。

在網紅之路上,柯達屢試不爽,越走越遠。

06 但願重生

今年在拉斯維加斯,柯達終於拿出了一點情懷以外的東西,那就是「柯達幣」一款比特幣「挖礦機」KashMiner

柯達幣是一種用於攝影師圖片交易的數字貨幣,能夠幫助攝影師高效的獲取報酬,同時保護攝影師版權。

挖礦機則只租不賣,且必須租滿兩年。且得到利潤必須分給柯達一半。

暢讀小編想問柯達,怎麼不精死你呢?即便如此,柯達的股價,還是靠這兩條新聞,一夜之間飛漲了144%。

隨後有美國專家表示,柯達的這種商業手段無異於騙子,可能會觸發監證會的審查

無論是真的轉型,還是賺錢的手段,相比於造幣的柯達,人們更喜歡做相機的柯達。

因為對於很多人來說,柯達並不只是一家科技公司,還是相冊里看不見的回憶。

像1932年喬治·伊士曼自殺時留下的那句話:「我的事都做完了,那還等什麼呢?」

對於80年後的柯達而言,真正等待它的,該是什麼呢?

你的童年裡,是否有關於柯達的回憶,你認為那個黃色巨人,還會回來嗎?歡迎在評論區暢所欲言!

END

我們是「科技一點」

暢讀科不南用有趣好玩的方式,

獨家解讀科技圈的——

最新趨勢、產品分析、老大秘聞...

一言不合還送高科技小禮品玩耍~

(送過無人機,移動電源等等)

GIF

原創不易,轉載請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技一點 的精彩文章:

靠作弊賺100萬,直播答題用外掛是什麼體驗?
平昌冬奧會成史上最凄涼?開幕之前你需要了解這些!

TAG:科技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