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多元文化的共生

多元文化的共生

「Living Side by Side: Multiculturalism」

1.

在比利時北部的小鎮,一個非官方設計的多元文化「項目」正在開始。

安特衛普,這座人口為50萬城市,更像是一個小巧的耶路撒冷。在Centraal車站和Stadspark附近,住著歐洲範圍內最多的哈西德派猶太人。另外,還有一個相當大的穆斯林社區,那裡的人們主要來自摩洛哥和土耳其。同時也有一部分黑人生活在那裡,大部分來自比利時在剛果和盧安達的前殖民地。

猶太男子們戴著高黑帽子和tsfillin向猶太教堂走去,而過往的人流則是去往清真寺做晨禱的穆斯林。公共澡堂就在正統猶太教浸禮池的拐角;而Kleinblatt,一家典型的猶太麵包房(擅長芝士蛋糕),離便宜的摩洛哥麵包房只有幾扇門的距離。

2.

Stadspark的周六早上,有三個以上孩子的猶太家庭會去舒拉,而旁邊則是那些在午夜派對抽著捲煙、衣著時髦的「另類」人。

每年兩次,安特衛普的許多設計師都會以價格不低於150英鎊的「可承受價格」出售過季時裝。而許多來自法國四處覓購便宜貨的淘貨者則利用專門的地圖來尋找理想寶貝。這些時裝店在傳言中的倉庫或閣樓里,在巷道內,或者酷酷、意想不到的地方。

3.

這裡的一切似乎都如田園詩般的平靜美麗:不同民族、不同宗教和文化的人們共同生活在一起。

這裡可能是一個完美的多元文化社會的藍圖。然而,表面之下有一些東西卻讓西方的現代自由主義者們感到不安。儘管有許多不同民族,但他們還是以最少的互動交往和做生意。

邊緣外存在著敵意,也沒有真正的友誼或同志之愛。

儘管只看到微微光芒,多元文化烏托邦的自由主義者們,還是相信在現代西方世界中,可以實現多元共生。

4.

有很多例子,最好的,最無趣的,或者最壞的,人對人的鄙視是可以觀察到的。一位藝術家從自行車上摔倒下來,只會讓一個正統猶太人走過來,而非伸出援助之手。

雖然比利時的暴力犯罪率普遍較低,但「非歐洲人」的受教育程度和就業率往往很低,就會使他們的犯罪數據表現被誇大。而這往往是由白人警察們主導的。

所以,社會-經濟差距非常普遍

5.

在澳大利亞,不需費多大力氣,我們很容易就會發現種族主義或不公正對待。

從長期對澳大利亞土著居民的折磨和不尊重,到白澳政策施壓的歲月,或歷屆政府對「非法」船到達澳大利亞的立場,已經證明這個國家可以和你分享無限土地——只要你會說他們的語言,有一個正確的宗教信仰,或膚色。

在全球化的大時代里,有空前的人口流動和獲得信息的機會。澳大利亞,以及歐洲國家和整個西方世界的許多其他國家,可能已經在其多元文化身份的問題上到達了關鍵的十字路口。

所有人都應該被平等對待,而不是考慮他們的膚色或信仰。其實這一想法早在馬丁路德金之前就已存在了數千年,但是世界各地的政策和做法全然否定了它。

我們已經走得太遠了。

6.

我很擔心,安特衛普現如今的多元文化共存模式已經是所能期待的最好的了——不同文化在社會適宜的容忍程度中共生,但並沒有真正接受或理解這種差異。

像英國的右翼政黨如獨立黨,比利時的弗蘭芒利益黨,以及法國的國民陣線在人民群眾中獲得前所未有的認可,就是因為他們的狹隘和反移民政策。如果認為這樣的做法是由於默認自然的人類狀態就是聚集同一種族,對異族抱有恐懼和排外的話,或多或少是可以理解的。

這樣的現實對理想主義的自由主義者來說如同苦澀的藥片,難以吞咽。因為他們已經習慣設想這樣一個世界:可以學習所有的文化和宗教,尊重和享受彼此的不同。

不管怎樣,在安特衛普偶然形成的多元文化社會裡,還是看到了希望,儘管很微弱。比如,一位8歲的猶太女孩有一個最好的朋友,叫做Fatima。她們住在同一條街上。雖然不去同一所學校上學,但幾乎每天都在一起玩;Moskee el-nour的伊瑪目(伊斯蘭教的宗教領袖)在2014年7月的加沙戰爭期間,主持過宗教間的對話和討論;時尚達人們在購買色彩艷麗的非洲織物時,與黑人銷售助理不斷交談,興奮地說著這些面料將被改造成最新作品。

7.

我們的世界正在變化。

也許對某些人來說太快了,但不管怎樣,它都不會慢下來了。而安特衛普,和其他地方一樣,不同的民族鄰里相住,他們必須做最大的努力和睦相處,以免家園變成戰場。

儘管目前來講,我們所能期望的多元文化共生的最低模式是寬容,但沒有理由不去爭取更多的東西。不是嗎?

同一個地球,同一個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余夢裡 的精彩文章:

時尚:幻覺與真實

TAG:余夢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