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為什麼童話里的公主都會飛、會魔法,而我不行?——五種方法讓你和孩子無距離交流!

為什麼童話里的公主都會飛、會魔法,而我不行?——五種方法讓你和孩子無距離交流!

一直以來我都為女兒構建了一個童話世界、公主的童話世界。

很多她問我的問題,有時候我都用童話的方式為她解答,也時常和她玩公主、騎士和魔法的遊戲。

昨天女兒學跳舞,老師給她壓腿,疼的哭了就很委屈的出來。

「爸爸,我不想學跳舞了,好疼啊,我真的受不了!」

「你看,你喜歡的公主都會跳舞多美啊!比如灰姑娘、白雪、艾莎她們都會跳舞,你不學了么?」

她帶著哭腔: 「那為什麼動畫里的公主她們大多都會魔法,有些甚至還可以飛,而我不行?」

女兒哭的更大聲了,更委屈了。

我呢?一時愣住了,不知道該如何回答。

「爸爸,我真的堅持不了,為什麼我非要學跳舞,有些小朋友可以不學?」

我緩了一會,少有地沒用童話的方式告訴她:

「堅持下來你就會和她們不同,我相信你可以的!」

後來我問自己,我們到底應該如何和孩子交流呢?

不要用愛來制裁孩子

每當孩子做了錯事或者做事磨蹭的時候,我曾給女兒說過:「如果你十分鐘內不吃完飯,你就不能玩。」

「今天你做錯了XX事,懲罰你今天不能看電視。」

早上上班,女兒一直賴床不穿衣服,妻子也用過「你再不起來,媽媽就不管你了。」

而且我女兒有個枕頭,從小到大,睡覺離不開枕頭,喜歡抱著它入睡,我們也用過不讓她再抱枕頭這樣的話來威脅她。

後來發現這樣的效果根本不好,本來就已經在鬧彆扭的女兒聽見我們要用她心愛的東西來制裁她的時候,會更加的傷心難過。

很多時候我們著急是因為怕吃得慢,飯冷了,穿的慢,會感冒,做事慢,少了玩耍的時間,而對孩子來說這些都是無意識的,做事磨蹭可能是因為她對所做的某件事,動作不熟練,沒有掌握操作的技巧,不知道如何合理安排以提高做事的效率,或許是因為孩子睡的正好,玩的正開心,心裡不情願但是父命難違,於是就想出了磨蹭的招數。

教會他們一些基本的技能,讓他們認知時間的重要,會看時間,會算時間,孩子只有感覺到做事快對他自己是有好處的,他的動作才能夠「快」得起來。

童話可以幫你解決很多難題

孩子對一切新事物都十分的好奇,喜歡問「為什麼?」這證明了孩子是喜歡探索的人,我們也都知道應該多加鼓勵,積極引導。

當孩子提出問題的時候,要耐心傾聽孩子的問題並做出回答,不能嫌孩子纏人這樣會扼殺孩子學習的積極性。

但父母不是百科全書,不是所有的「為什麼」都可以完美的解答,或許可以百度,但有些專業的深奧的回答,別說孩子了可能我們都聽不懂,這個時候童話就派上場了!

昨天女兒幼兒園組織了地震安全知識活動,回家後女兒問我「為什麼會發生地震呢? 」

我想了一下,如果說用地殼運動,各個大板塊之間互相擠壓,另外還有火山爆發引起的方式給她解釋,肯定不行。

於是我告訴她:「那是因為大自然生氣了。」

「為什麼大自然會生氣呢? 」

「因為太多的人不愛惜它,讓它感覺受到了傷害。」

「是因為他們亂丟垃圾嗎? 」

「是的,還有亂砍樹、摘花摘草等等。」

「為什麼會死那麼多人呢? 」

「地震的時候房屋會倒塌,地上也可能會有裂縫,被倒塌的房子壓到了,或者掉到裂縫裡面去就會死掉啊。」

「那真是太可怕了,還好我一直愛護環境,以後也要這樣。」

雖然我知道這樣的回答,不專業,不嚴謹,但我不後悔這樣告訴孩子,因為不僅讓她認識了地震的可怕,也讓她認識了保護環境的重要,而且她也有了自己的思考和想像。

孩子多點想像多點童心沒什麼不好,對於現實世界作家長的不應該只給她講好的一面,有些東西可以早點讓她了解,起碼應該懂得自己要保護自己。

至於童話情結,我想大一點會好的,現在這個樣子倒很可愛呢。

「為什麼」和「我也不懂」

孩子喜歡問「為什麼」是因為他們有求知慾和好奇。剛才也說了,有很多問題可以用童話的方式來給孩子解答,但不是說所有的「為什麼」你都要解答,如果真的孩子問你什麼你就答什麼,這對孩子的幫助極少的。

原因呢:缺少孩子的主動思考,缺少孩子自己探索的過程。

我們需要發動孩子的主觀能動性,利用孩子的好奇心,增長孩子自主思考和探索的能力。

一個簡單的公式:孩子能自己想出來的>>孩子自己看書得到的>>孩子與小朋友探討出來>>父母直接回答的。

所以孩子問你「為什麼」的時候,父母的最好回答應該是「孩子真棒,這個問題都想到了,那麼你能不能先說說你的看法呢?」

先對孩子的提問作肯定和鼓勵,然後詢問孩子的看法,這裡要了解,我們詢問不一定要得到孩子的答案,只是需要孩子有個自省的過程,這個時候「為什麼」和「我也不懂」就派上用場了。

而當孩子,通過思考回答上你的「為什麼」或者教會你的「不懂」,那種臭屁式的成就感,是會讓他感到很驕傲自豪的。

角色互換

有時候我們讓孩子學跳舞,學英語,往往父母的態度是:這個東西超有用,我告訴你,好好學以後還會更有用。

那麼跳舞、英語就變成來自成人世界的某種「壓力」,這個時候孩子可能就把它變成一種反抗的武器。

很多孩子不熱愛跳舞和英文,不是因為缺乏對跳舞和英語的熱愛,是因為他們過於熱愛「反抗」,他們用「不學」的方式反抗父母,這些和不起床、不寫作業、不練琴一個道理。

我們不能讓孩子感覺到大人的「企圖」,一旦讓他感覺到了大人的企圖,這個事情就變味了,無論這個「企圖」是有多麼的正確,而當孩子學習某樣技能感覺到了厭惡,沒有興趣不想學的時候,角色互換,我覺得是個很不錯的方法。

讓孩子噹噹老師,噹噹父母。父母以渴望學習到知識的姿態出現,讓孩子給你壓壓腿,教一教新學的舞蹈。向孩子學習一下他今天學習的新單詞。孩子會很樂意教授你知識,並且還可以藉機對你顯擺顯擺。而之後,為了讓父母也可以學習新的知識,孩子上課就會變得積極認真。

當他開始享受這個過程,自然也就願意把時間和精力花在這件事上。

一起做個「熊孩子」

調皮搗蛋惡作劇是孩子的天性,而當孩子進入污言穢語敏感期,或者詛咒敏感期時。他們此時已經體驗到了語言的力量,惡作劇的快感。

孩子們會發現,當自己在說出「屎尿屁」或者其他詞語的時候,或者惡作劇成功的時候,大家的反應都會特別大,之前女兒有一次生氣了,竟然說:「我把你給剁了!」

說完了又接著問:「爸爸,剁了是啥意思啊?」

你看,她並不是真心要詛咒我們,只是她可能碰巧發現了這句話的力量,就想去實踐一下。同樣,小孩子口中的「屎尿屁」,也不是我們認為的那樣,一切都是因為孩子在探索自我。

無論孩子說髒話,還是熱衷「屎尿屁」時期或者惡作劇,我們一定要表現的淡定,就算內心極其不平靜,表面也要控制住。

因為你反應越大,他越覺得語言的力量,惡作劇的力量越是強,然後說的越要做越起勁。

倒不如沒啥反應,孩子就覺著沒意思了,慢慢就不說了,不做了。

甚至可以和孩子們一起做個「熊孩子」融入他們,理解他們一起來「屎尿屁」、「惡作劇」。

當孩子玩危險遊戲不聽招呼的時候,可以告訴他小心摔成了「狗屎粑粑」喲,他也會覺得那樣確實不好,或者說得多了,孩子們反而會覺得「屎尿屁」也沒啥特別,這事並不能特別的引起父母特別的反應,慢慢的也就不說了。

而放開束縛,一起做點無傷大雅的「惡作劇」則會讓孩子感覺到父母是和他一起的,平等的。

參與到孩子當中,這樣既能培養親子感情,又能夠更好地了解孩子,想一想自己的小時候是不是也是這樣的?或許你對孩子就會更加理解了。

當然作為一個成人,我們的理解還是限於一定程度上的。做不到完全從孩子的立場出發,去考慮,要做的就是盡量能夠從孩子的角度去看問題,這樣孩子的絕大多數問題就不會是問題了。

作者:gsm614 ,不是什麼專家,只是個愛娃的女兒奴。

本文已獲原作者授權,未經原作者授權,請勿隨意轉載本文。

歡迎大家踴躍投稿,原創首發有現金紅包哦~

雪球媽媽

分享有趣有料、有理有據的育兒知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雪球媽媽 的精彩文章:

TAG:雪球媽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