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食事│「日」食記——領略日本不一樣的美食

食事│「日」食記——領略日本不一樣的美食

日本,又被許多國人戲稱「霓虹國」

國土面積僅有377972.28平方公里

卻有著深受人們喜愛的美食

日本料理

(簡稱日料)

在國內,我們經常會看到許多形形色色的日料店

更有的地方還有日料一條街

可見日本料理在國內有著很高的人氣

作為一個日料愛好者,小編除了吃

還對其進行了不少的調查

那麼事不宜遲,就讓我們動起腳來

感受一下島國料理的魅力吧

日本列島的食物可能是世界上最為兼容並蓄的,花樣品種繁多,製作精細,講究營養,體現烹飪美學。其烹飪既有區域性又有季節性。不論是火車站賣的便當,還是遠郊旅館裡的精美正餐,都是遊客們孜孜以求的。

不過日本料理品種多樣,且具有很強的地域性,要將日本各地的風味食品逐一介紹實在不可能,即使日本人自己都不一定完全了解。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幾樣具有代表性的美食吧。

刺身(さしみ)

sashimi

愛日料的人對於刺身一定不會陌生。

刺身就是指魚膾、魚生、生魚片之類的東西,指將新鮮的魚貝類生切成片,蘸調味料直接食用的菜品。

據說,這一稱呼的由來是日本北海道漁民在供應生魚片時,由於去皮後的魚片不易辨清種類,故經常會取一些魚皮,再用竹籤刺在魚片上,以方便大家識別。因為這刺在魚片上的竹籤和魚皮,所以被稱作「刺身」。雖然現在已經不這麼做了,但這一稱呼被保留了下來。

在日本,吃刺身還講究季節性。春吃北極貝、象拔蚌、海膽(春至夏初);夏吃魷魚、鱺魚、池魚、鰹魚、池魚王、劍魚(夏末秋初)、三文魚(夏至冬初);秋吃花鰱(秋及冬季)、鰹魚;冬吃八爪魚、赤貝、帶子、甜蝦、鱺魚、章紅魚、油甘魚、金槍魚、劍魚(有些魚我們國家還沒有)。

刀尖下的藝術品

拉麵(ラーメン)

ramen

拉麵是日本人主食的一大主角。在日本,隨處可見各式各樣的拉麵館。而到了晚上,在路邊更是到處可以看見一排賣拉麵的流動小店,可見,日本拉麵在當地可是有這十分高的人氣的。

這是小編和死黨最喜歡的兩家拉麵店

日本拉麵這種食物,其實當年是由中國流傳到日本去的。事實上,在日本的三大面(烏冬面/うどん,拉麵/ラーメン,蕎麥麵/そば)中,只有蕎麥麵勉強可以算得上是日本的傳統麵食,而 中華料理中為人所熟知的拉麵,正是現今日本拉麵的原身。

之後,傳統的拉麵經過日本人不斷地研究改良與創造,成為了現今所見,日本獨有風味的一種麵食,拉麵不但被日本人發揚光大,其影響力更擴展到全世界。許多日本以外國家的人,都認為拉麵是從日本發源的食物,甚至有許多中國人也有同樣的誤解。

對於拉麵來說,其最重要的一個因素就是湯底。懂拉麵的人都知道,一份拉麵好不好,只要喝一口湯就基本能知道了。

湯底的口味一般來說可分為醬油味、豚骨(豬骨)味、鹽味、 味噌味。此外,也有像 擔擔麵一般使用 唐辛子(一種辣椒調味)的辣味和芝麻口味的湯底、類似生馬面(日本一種地方面食)的醋味湯底,以及歐式風味的 番茄湯底,甚至也有咖哩的口味。

而每一種湯底都需要經過長時間的烹調,才能體現出其中的精華,例如鹽味湯底的絲滑,豚骨湯底的濃厚等等。所以說,湯底的質量決定了一碗拉麵的質量。

*(日本的「三大拉麵」為: 北海道 札幌拉麵、 福岡 博多拉麵和 福島 喜多方拉麵。此外,東京拉麵、和歌山拉麵、熊本拉麵、長崎拉麵等也都很有名。)

茶泡飯(お茶漬け)

otyaduke

話說,不管是看日劇還是動漫,大家應該都看到過那種看似單調無味的「茶泡飯」被日本人吃得津津有味的場景吧?說實話,在沒有嘗過之前,小編一直不認為茶泡飯會有多好吃,直到我親自嘗過之後,我已經成為了它的俘虜了。

在早期時候,日本人的泡飯大多加入熱水或者熱湯,口味比較清淡。自從茶葉和茶具流入日本後,他們發現對於經常干體力活的庶民來說,茶泡飯不僅能節省時間,因加入了茶還有提神醒腦的作用。於是茶泡飯開始慢慢在民間普及開來了。

GIF

(這一碗下去,感覺一天的疲勞都可以煙消雲散呢)

日本茶泡飯使用的「茶」,最早、最具有普及性的就是煎茶,也就是最常見的日本綠茶,除此之外還有抹茶、玄米茶、紅茶等日本茶。

而隨著口味越來越挑剔,日本人在製作茶泡飯的時候,還會加入各種各樣的佐料,比如:芥末、醬油、味醂、醬湯、芝麻等;還有各種各樣的配菜,如梅干、鮭魚、鱈魚子、海苔、金槍魚、鰻魚、鯛魚等。還有的茶泡飯會把茶葉加入柴魚片熬制出來的高湯里一起煮,茶葉的清香和高湯的鮮味完美結合,香口而不膩

*吃茶泡飯時要注意別把壺裡的湯當茶喝了哦!(來自小編的慘痛教訓)

島國美食之旅第一站已完結

喜歡我們的就點個關注唄

下一期更精彩

說不定能夠看到你更喜歡的東西哦

REC

GIF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敘術 的精彩文章:

TAG:敘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