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元九登高沿襲千年 只為那「一身騎馬向通州」的故事

元九登高沿襲千年 只為那「一身騎馬向通州」的故事

2月24日,又是一年元九登高節。晨初,淅淅瀝瀝的小雨,但眾多達州市民仍冒雨登高祈福。好在天公作美,雨後見晴。使得整個達州萬人空巷,市民朋友們紛紛出遊,無論男女老少,扎堆向鳳凰山、翠屏山等地聚集。步行攀登到山頂登高遠眺,許下新年裡美好的願望。與此同時,達州各區市縣的登高活動,也在如火如荼地進行。

達州的市民朋友,年年登高望遠,這一傳統習俗已經沿襲千年。為的是便是紀念唐代大詩人元稹在達州為官時勵精圖治,清正廉潔,政績斐然,為當地百姓幹了不少好事。也因正月初九乃道家玉皇大帝生辰,而古時達城翠屏山上有玉皇大帝廟每逢該日,達州人便上山燒香,為玉皇過生日,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元九登高的習俗。

相傳公園815年,彼時的大唐帝國風雨飄搖。元稹因得罪朝廷權貴被貶至通州任司馬,留下了一身騎馬向通州的美談。從815年赴任至818年調離,元稹僅僅在達州為官四年而已,因他而起的元九登高卻沿襲千年而不衰呢?這其中,卻是有原委的。元稹被貶通州司馬後,確確實實為通州的老闆姓幹了一番實事。

當時的巴蜀地區發展相對落後,元稹在通州的這幾年,率領百姓大事農桑,開荒拓土,著力於改變通州落後的面貌。初來時,他看到的通州「蟲蛇白晝攔官道」,用大量詩篇向百姓描述巴蛇、蜘蛛等害蟲的形狀特徵及防治措施,也為地方歷史研究留下珍貴史料。而後,元稹在翠屏山建戛雲亭居宿,親事農事,指揮農業生產;後元稹遷代理刺史,親擬祝文,在華陽觀祭天氣,祈求風調雨順、來年豐收、百姓安康。

除了斐然的政績之外,元稹的文學成就也頗有造詣。最讓人熟知的便是"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這兩句詩流傳千古。而名作《鶯鶯傳》、《菊花》、《離思五首》、《遣悲懷三首》等作品更是膾炙人口。元稹現存詩八百三十餘首,收錄詩賦、詔冊、銘諫、論議等共100卷,留世有《元氏長慶集》。被貶為通州司馬後,元稹更是潛心創作,完成了震古爍今的長篇敘事詩《連昌宮詞》等代表之作;並與好友白居易「次韻酬唱」詩歌180餘首。現如今,位於鳳凰山的元稹紀念館內就收錄了完整的《連昌宮詞》,沿鳳凰山黃角樹至公墓路或經元稹紀念館一路上行,便可抵達"元稹詩廊",市民朋友在詩句中可盡情感受大唐遺風。詩廊內部,可見"元稹詩廊"書法橫匾和圓拱門兩邊的元稹詩句聯。一塊塊石碑,整齊地排列有序,橫幅豎幅,團扇斗方,錯落有致,落落大方,青石白字,盡顯古樸清雅之境,成為達州市民登高必去的景點之一。

元稹,這樣一位好官,於公元818年元稹調任河南,民眾便於正月初九元稹離任當天,全城父老登上城南翠屏山和城北鳳凰山,萬民送別,依依北望。達州從此留下了「元九」登高的傳統習俗。當代達州籍著名詩人樑上泉有這樣的詩句:達州原是古通州,山自青青水自流;元九登高懷元九,詩魂常伴鳳凰游。時至2006年,達州市人大常委會將每年正月初九確定為「元九登高節」,使這一沿襲了一千多年的獨特民間習俗得以固定化,元九登高也成為「四川十大地方名節」!

(廣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達房網 的精彩文章:

TAG:達房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