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新舊動能轉換,山東能翻身嗎?

新舊動能轉換,山東能翻身嗎?

1

從 路 橋 說 起

近日山東朋友都在議論省委書記的講話,地接南北,人傑地靈的山東,竟然承認落後了。仔細想來,這樣的趨勢既在意料之中,又在意料之外。體量雖大,機制不活,山東之病久已。

劉書記報告里提到當年有「山東的路,廣東的橋」的說法,而今山東高速公路通車裡程落到了全國第八位。作為曾經參與過山東路橋建設的人來說,我深有感觸。90年代初山東不但是高速公路領先,而且還基本實現了村村通公路,這為當時鄉鎮企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礎條件。要想富,先修路,幾乎就是山東經濟發展的縮影。

今天來看山東的公路,不是簡單的數量規模問題,而是體制、機制、管理等多方面的問題。一條路修是一回事兒,管又是另外一回事兒,修路是財富和技術的比拼,這對山東一個大省來講不是太大問題,但是怎麼修?怎麼管?就是和機制體制聯繫在一起了。一條濟青高速從九十年代初通車,從投資收益的角度說是非常成功的,車輛多到時常擁堵,但是從社會效益來講,是一種極大的損失。這背後既是公路的管理問題,也是整體的社會管理問題。

最突出的一個管理問題就是山東交通的限速管理,高速公路限速普遍低於100公里/小時不說,還經常莫名其妙的發生變化,一會兒限速80,一會兒限速60,人為形成擁堵和事故。普通的城市道路更是遍布限速攝像,很多路段限速都是40公里/小時,幾乎是按照農用車的標準來設計的。在這樣的路上開車,很能體現山東發展的節奏,哪怕再著急,也能要你慢下來。

2

差 距 在 哪 里

劉書記的講話基本上在對標三個地方——廣東、浙江、江蘇,因為當年大家還是在一個層次上競爭。當年哥四個在一起打牌,籌碼都差不多,現在山東突然發現囊中羞澀,不免也會將這種羞澀帶到臉上來。廣東老大哥不用說,作為改革開放的排頭兵一直是遙遙領先,關鍵是江蘇和浙江的快速發展,使得山東壓力倍增。

春節前一篇文章里我曾經舉過浙江和山東的例子。就像兩個生意人,同樣賣一萬元的產品,浙江人扣除成本掙了三千,山東人掙了三百,表面上看做的生意一樣大,但是利潤是不一樣的。短時間內大家還可以一起相提並論,時間長了差距就會在各個方面顯現出來。

和廣東相比山東缺的是國際化水平,參與國際分工使得廣東的經濟更有活力。劉書記舉例說的恰恰是這一點:「(2016年)國際專利申請量廣東有2.4萬件,我省1399件,僅為廣東的5.8%。」這個數字反映的不僅是科技創新問題,而且是國際競爭力問題,正因為缺乏國際專利等因素,所以才缺乏國際市場的競爭力。

和浙江相比山東更缺的是企業家資源,這是一個很難衡量卻又無法迴避的差距。2017年我接觸過兩地的不少企業家,最大的感觸就是企業家的專註度。和浙江企業家談一件事情,每一個階段結束都會有一個階段性的成果,作為下次推進的起點,但是和山東企業家在酒酣面熱之後,第二次見面,原來討論過的事情往往還要從頭再來。

和江蘇相比山東欠缺優質的高等教育和科研院所資源,這是江蘇發展後勁的一個重要動力來源。這些資源都是人才和科技的蓄水池,為社會創新提供動力,為吸引海內外人才提供平台。科技、人才和經濟是一個相互促進的整體,可能沒有先後次序,但是一定不能單兵突進。

3

山 東 能 翻 身 嗎

這個答案就一個字:難。具體說來有三條:一是聽話的文化難改;二是政府的隊伍難帶;三是外部的人才難引。

首先是聽話的文化難改。山東人教育孩子很有特點,一般來講很少誇孩子聰明,都是誇孩子老實。孩子從小就有一種感覺,要聽家長的話,聽老師的話,所以長大了很自然就學會聽領導的話。如果你要他自己做主,那就蕭規曹隨最好,不要越雷池一步,而這恰恰是創新的最大障礙。

前兩天中央部委公布招考名單,山東來源的公務員超過全國的五分之一,遙遙領先。在一個官本位思想濃郁的土地上,企業家往往和政府之間或者是不親,或者是不清。好的時候恨不能穿一條褲子,壞的時候就要上書舉報。

其次是政府的隊伍難帶。中國人有尊老的文化,這本來是一件好事情,但是如果把這樣的文化帶入到政府運行中,就會產生不少的問題。山東重要崗位官員的年齡普遍較高,這帶來了政府運行活力的降低,在錦標賽體制下,一旦一個崗位主要領導者無所作為,必然會帶來整體運行效率的損失。當然重視面子和關係的傳統文化也有一定的影響,篇幅所限就不展開了。

最後是外部人才難引。如果我沒有記錯的話,中央和地方幹部「上下交流」的第一批人,在山東大多數沒有留下。這些人並不是被中央調回,而是下海了。雖然個別情況不能代表整體,但是這也透漏出一個信號,留人很難。這次劉書記還是提到了招商引資,其實山東的重點還是要塑造一個好的環境,如何能夠招商引智方為上策。

4

怎 么 破 解

對於一個國家和民族而言,雖然選擇開放是冒險和不確定的,但是偏安一隅的思想更加危險,這隻能使自己成為別人的獵物。偉大的民族和國家都是在不斷的開放和流動中成長,封閉保守必然會帶來政治和經濟的全方位落後,最終帶來滅頂之災。中華民族的發展有著輝煌的歷史,也有著屈辱的歷史,我們可以看到屈辱和輝煌之間的差異,是選擇開放或封閉有關。山東是儒家文化的發源地,也是最為堅守的陣地,齊文化的開放和魯文化的傳統之間需要一個平衡。

當前的競爭很大程度上是科技的競爭,尤其是我們和主要發達國家在科技創新上還存在一定的距離,所以推動科技創新是一項重要的工作。創新雖然體現在科技創新上,但是需要跨越的並不僅僅是學科,也有體制機制環境的約束。只有社會各組成部分能夠充分配合,協調發展,科技創新才會落到實處。要在科學共同體和社會共同體之間形成跨界創新共同體,實現科學家和企業家,政治界和經濟界的共同創新,才能實現新舊動能的轉換。

山東具有經濟總量上的優勢,具有南北交匯區位資源上的優勢,具有社會和諧人民勤勞的優勢,欠缺的是吸引人才,留住人才,鼓勵創新的環境。接下來應該加強對企業家素質和能力的培養,建立和粵江浙三地企業家跨界學習交流的機制,以企業吸引企業,以企業家帶動企業家。同時發揮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平台作用,建立和全國乃至世界範圍內的科技創新合作機制,為創新提供動力。

往 期 鏈 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認同書院 的精彩文章:

喪心儒、蝕骨佛和無間道

TAG:認同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