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從刀劍窺探歐洲文明的演進

從刀劍窺探歐洲文明的演進

劍,古代兵器之一,屬於「短兵」,素有「百兵之君」的美稱。借《武經》之言——開雙刃身直頭尖,橫豎可傷人,擊刺可透甲。兇險異常,生而為殺。

小編近期從歐洲旅行歸來,過去在英倫三島一個月的時間裡,有幸得以拜訪各大博物館和古城堡。在通過文物了解歐洲文明悠久歷史之時,參觀了大量的古代冷兵器展出。其中除卻弩、矛、盾、釘頭錘和騎槍等適用於特定時代和戰局的武器,刀劍卻是自人類開始械鬥以來,從青銅時代至火器時代,始終為人們所喜愛。今天就想藉此小文,以歐洲刀劍的發展,一窺其文明的演進。

下文將列舉歐洲文明發展的五個不同時代,以及其中主流刀劍的典型代表。

希臘時代:反曲刀Kopis

作為歐洲文明之濫觴,巴爾幹半島與愛琴海諸島之上的戰爭同樣拉開了歐洲軍事文明的序幕。在最為著名的希波戰爭之中,希臘軍隊通常以長矛作為主武器,左手帶盾列陣,在之後的近身戰中搭配副武器希臘反曲刀Kopis作戰。

帶有弧度的單刃,相比直刃更利於劈砍;一個短小的護手,相比保護敵人的攻擊,更多用於揮動突刺時防止脫手,手柄尾部的彎曲也起到了同樣的作用。

電影中手持Kopis的亞歷山大大帝

在希臘時代,士兵大多身著亞麻甲,擁有優秀劈砍能力的Kopis自然受到了希臘人的青睞。同樣,對於亞歷山大大帝的騎兵來說,在那個沒有馬鐙的年代,因為另一隻手要控制韁繩,單手輕武器是早期騎士們的唯一選擇。(這裡順便一提,在我國的三國時代,同樣也沒有馬鐙,所以大概得胖虎單身十八年的麒麟臂才能耍的來青龍偃月刀和丈八蛇矛吧>

羅馬時代:格萊迪亞斯Gladius

隨著發源於亞平寧半島的蕞爾小國一統義大利,羅馬劍指地中海與歐陸,迎來了她的黃金時代。

相比Kopis,羅馬人的Gladius更短,劍刃更厚,呈現出菱形的橫截面,自然也從單刃劍變成了雙刃劍。在保持了劈砍功能的同時,極大地強化了突刺的能力,這與羅馬公民成軍,軍團式步兵作戰的體系是分不開的。高質量的短劍,配合作為主武器的盾牌標槍,是在保證軍隊陣型、武裝成本的同時,兼顧單兵作戰能力的最好選擇。

可以說,不同於東方的中央集權帝國或是北方蠻族的部落文明,Gladius代表著西方公民國家的崛起與擴張。

Gladius被稱做世界征服者之劍,帶著它,羅馬征服了西方几乎全部的已知世界。但Gladius卻不僅僅滿足於在戰場上殺敵,與Gladius一同出現的,還有另一個同詞根的羅馬產物——Gladiator角鬥士

手持Gladius的角鬥士斯巴達克斯

不管是美劇《斯巴達克斯》,或是電影《角鬥士》中,我們都能看見手持Gladius的Gladiator,在競技場Arena中與野獸、死囚或是其他的角鬥士搏鬥。這昭示著羅馬帝國在擴張與征服之外,其冰冷的劍刃與跳動的脈搏中,還流淌著渴望殺戮、充滿狂熱與慾望的鮮血。

黑暗時代(中世紀早期):維京劍-Viking Sword

公元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西歐正式進入所謂的「黑暗時代」。在這一時期,北方的維京人融合了羅馬帝國後期的長劍斯巴卡Spatha與高盧長劍,創製了所謂的維京劍Viking Sword,又被稱為盎格魯-撒克遜劍Anglo-Saxon Sword。

鋼製劍身,帶有護手和配重球(手柄後部配重的出現,體現出了歐洲對於武器重心與平衡的認識,這實質上跨入了對實用物理學研究的第一步)。維京劍基本符合主流雙刃劍的所有特質。其最大的特點則在於凹陷的劍脊,橫截面呈「工」字型,而鍛造的目的並非江湖流傳的所謂「血槽」,而是儘可能縮小對強度影響的情況下,最大化的對劍進行減重。

在這個時期,西羅馬帝國的崩潰帶來了西歐長時間的混亂與內鬥。而大帝國的滅亡也伴隨著大型軍團化戰爭模式的消失。在以小領主、邦國為主的早期中世紀,小規模衝突不斷。劍,作為最適合單兵步兵作戰的武器,其地位也不斷提高,劍身不斷加長正是體現出了劍從先前的副武器向主武器的轉變。

中世紀中後期:騎士劍Knightly sword

進入中世紀以來,防具也不斷發展。伴隨採礦、冶煉技術的進步,鎖子甲逐漸淘汰原有的皮甲,被廣泛運用於戰爭中。相應的,此時作為主武器的劍也在被不斷改良。

十字軍東征時代,穿戴鎖子甲,手持騎士劍的聖殿騎士(來自美劇《騎士隕落》)

維京劍的劍身被進一步加長,以此追求更遠的進攻距離,從而適應步兵與騎兵的兩種作戰模式。護手同樣加長,變為十字型,除了實用考慮外,這也體現出了歐洲基督教會的影響,十字形的騎士劍,對於為信仰而戰的騎士來說,也可以用於代替十字架進行祈禱。

伴隨著十字軍東征,歐洲的宗教文明與軍事文明開始碰撞交融。

十字軍東征後,中世紀末期的歐洲鐵匠又進一步改良了騎士劍,從而衍生出兩種類型:雙手劍Two-hand Sword與手半劍bastard sword / hand-and-a-half sword

蘇格蘭斬劍,雙手劍的典型代表

雙手劍更大更長,也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大劍重劍,其典型特徵便是長的劍柄,通常會長過兩手握拳距離之和。使用方法為除處決動作外,幾乎完全放棄刺擊,而僅僅使用雙手持劍斬擊。為什麼要使用較長的劍柄呢?是因為若劍柄剛好等於雙手握住的長度,則手腕互相交叉而卡住劍的移動。較長的劍柄使兩手隔開一定距離。這正是利用了槓桿原理,從而實現更有力的揮舞斬擊。

遊戲《巫師》系列中的傑羅特,使用的便是手半劍

手半劍hand-and-a-halfsword,又被稱作雜種劍bastard sword。是因為它結合了單手劍與雙手大劍的特點,中等長度的劍柄長度,使其可被用作單手劍、雙手劍或是雙持劍使用。那為什麼要這樣設計呢?我查遍了各類資料,最終一個帖子的觀點最令我信服。因為——逼格高!作為一個優秀的劍客,當然不能使用盾牌這種降低逼格的武器,但優秀的騎士不僅僅要能在艱苦戰鬥中用雙手持劍,又要作為一個貴族能夠優雅的單手擊劍,這就是手半劍厲害的地方了~

文藝復興後

劍的發展,隨著中世紀的結束,基本達到了頂峰。伴隨著文藝復興,歐洲已經逐漸拉開了火器時代的序幕。在這之後,劍逐漸失去了戰場上的主武器地位,火槍取而代之。劍在設計中的實用性也被逐漸減弱,出現了類似於招架匕首Parrying Dagger等更為貼合城市生活防身用的冷兵器。

兵刃已是銹跡斑斑,當年飲血的戰刃被收進了博物館;劍技這曾經殺人的伎倆,被改良演化為現代擊劍;昔日的騎士劍也更多地作為西方文明的一種象徵而存在。

刀劍亦不死,只是逐漸凋零。

本文圖片及部分資料來自網路。

卓塔利亞的流浪人

人生苦旅與君同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詩韻 雨弦 旭陽《詩韻》
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