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天津煎餅果子又雙叒火了!來看看天津最正宗的本味

天津煎餅果子又雙叒火了!來看看天津最正宗的本味

隨著《舌尖上的中國(三)》的熱播,天津的煎餅果子又成了外地人眼中的一道美食,更是天津眼中家鄉的味道,「曾經滄海難為水」,「我們」家樓底下的煎餅果子攤兒就是最美味,最正宗的味道。而煎餅果子里只夾油條或者餜箅兒,就是對本味最大的虔誠。

煎餅果子是天津市的著名小吃。天津人把其作為早點,由綠豆面製作的薄餅,雞蛋,還有餜子(油條)或者薄脆的「餜篦兒」組成,配以面醬,蔥末,香菜,辣椒醬(可選)作為佐料。

天津人依舊堅持著傳統的吃法,正宗煎餅果子中選用的食材只有綠豆面、油條(或果蓖)以及蔥花、芝麻及其他佐料。天津之外的省份多有在煎餅里夾火腿、香腸甚至豆腐絲、肉鬆等原料的,雖被商家冠以煎餅果子之名,卻有名無實,早已與正宗相去甚遠。

餜箅兒是煎餅果子的靈魂,講究的是熱、鮮、挺、脆、香,必須是現炸的,一般的煎餅果子攤兒旁邊都有炸果子和餜箅兒的攤兒,現炸現用,最大程度保證了煎餅果子的口感和味道。煎餅果子平民之極,但卻別有一種精緻在裡頭,舀在餅鐺上的麵糊要配比合理,刮子把面均勻的劃成圓形,手要慢了,麵糊就會中間厚邊上薄,不均勻,雞蛋液和麵皮的貼合要嚴絲合縫,蔥花需要根據個人分熟與生。煎餅皮的反面最考驗手法,要保證它完好無損,讓那一層底麵糊得恰到好處,一定要有黃嘎巴。色澤上,麵皮要金黃,厚薄要均勻,口感上得有韌勁兒,煎餅邊兒還得起酥皮兒。一套完美的肩膀果子必須精確在兩分鐘之內完成。

關於煎餅餜子的來歷,比較嚴肅的考據是源於安徽蚌埠固鎮,六百多年前天津建衛之初煎餅餜子已經出現。相傳清朝末年,在山東省內,一人綽號老刀。擅長十八般武藝,最擅長使刀,可謂是出神入化,無人能及。老刀本人是個小生意人,是一個很溫順的人,是一個非常講究武德的人,是一個很有耐性的人。

一日,老刀在家中午休。突然門外傳來嘈雜的打鬥聲。老刀側側身,打鬥聲更加慘烈。老刀起身,抿了抿嘴,走出房門。

兩個壯漢正在捶打一個瘦弱的老漢。老刀實在看不過去,大聲喝住兩個壯漢。「你敢管閑事?」「路不平有人鏟,事不平有人管。兄弟,為何欺辱一個老人呢?」兩個壯漢看看老刀笑了,「那你來管吧。」說著,一拳直撲老刀的面門,老刀也不含糊,側身躲過拳風,回手劈出一掌。壯漢揮臂撞開,另一壯漢飛起一腳,正想踢中老刀前心。老刀一看,心念這我要是被踢到,必然會被二人按倒在地,到那時我非死即傷,學武之人豈能受此侮辱,好!今天不是你死就是我亡,老刀怒向膽邊生,倉啷啷抽出腰中寶刀,三下五除二將兩個壯漢斬殺。

當老刀冷靜下來,思考發生的一切,後悔已經沒有用了。老刀失去了自己熟悉的家園。開始了背井離鄉的逃亡生活。

一日,老刀實在飢餓難忍,看到手中的一小袋麵粉和撿來的兩根「炸秦燴」,心中思索著如何飽腹。這時,老刀看到對面走來一人,看面相,就知道此人必為奇人。那人手中握著一個饅頭,但其上有八摺。老刀問「此為何物?」那人答曰「包子,我用麵粉和肉裹起來做的,看你腹中飢餓,咱們一起起灶吃了它吧。」

老刀這時有所沉思。

他的刀在陽光下,發出刺眼的光芒。老刀暗想,他做了包子,我就不能想點別的什麼的?老刀想到了餅,想到了煎餅。刀片子就是火灶,趁著餘熱,老刀將麵湯倒入刀面,即刻成型。老刀心頭釋然,欲吃,又想到煎餅卷大蔥。於是,將撿來的「炸秦燴」包入其中。

由於飢餓,老刀三兩口吃了一大半。回味產生了,如果有醬,辣醬,一定更有滋味。老刀構思著,應該起個名字,叫什麼好呢?「煎餅…裹著。」嗯,就這麼叫了。

這就是煎餅果子的前身,「煎餅裹著」。它起源於青島,由於老刀最後定居於天津衛,加上語言上的音變,就讀成了「煎餅果子」。

天津人對於煎餅果子的執著就像北京人之於豆汁兒,騰衝人之於稀豆粉兒,川渝人之於串串兒麻辣燙,是一種對家鄉味道的惦念,包裝精美的煎餅果子天津人是不會吃的,必須要是家門口推著三輪車的阿姨做的,用塑料袋裝著的才是最正宗的煎餅果子。煎餅果子或許已經出現在快餐店裡,或許在別的地方全天都能吃到,但在天津,最正宗的本味,只有早起才能吃到,過了九點,基本上就已經全部賣光了。煎餅果子的香味各家都是不同的,天津有成千上萬個煎餅攤兒共同延續著傳統美食的魅力,這種美食平凡至極卻也不可複製,好的味道會鄰里相傳,顧客絡繹不絕,有的人即使路途遙遠也會早早奔赴,只為了對美食不變的執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Woely 的精彩文章:

英文春聯走紅國外 Chinglish正當紅
天津的年俗,你還記得多少?

TAG:Woel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