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80一代」眼中百年的中國

「80一代」眼中百年的中國

《尋找桃花源》

作者:衛毅

出版社:鷺江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7年9月

定價:48.00元

在《尋找桃花源》中,衛毅沒有遵循一般的敘事方法。開篇,衛毅以尋根為始,追尋自己的先祖;而後,轉向了他曾經眾多採訪對象中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他們經歷的故事構成了作者筆下的「桃花源」。作者用復調的敘述方式,將自己採訪的許多人物構建成一張網路,並將他們內心最真實的聲音用文字的形式展現出來。在這本書里,我們可以看到很多知名的人,比如華文世界裡知名的大作家李澤厚、劉再復、張充和等;還有紮根我國偏遠農村探索教學改革的德國人盧安克;還有一些大事的經歷者,如汶川地震倖存者、北京奧運工地上的建設者……他們的故事是那麼的真實。

正如有讀者所評論的,閱讀《尋找桃花源》的時候,那些隔了千重山距離的人,亦或是那些已逝去的人,在文字的顯現中,如同真實的幻影躍然於眼前。毫無疑問,衛毅的採訪,就是那種「顯示個性和情懷相融合」的採訪。在《尋找桃花源》里,能深深地感受到作為作者的衛毅是一個很好的傾聽者,他在傾聽的同時,也不忘探求被採訪者內心裡更深層次的東西。這種深刻的挖掘無疑成為了衛毅這本書里的一大亮點,也使得被採訪者變得立體、豐盈起來。

印象深刻的文字是作者採訪《黃金時代》的導演許鞍華及編劇李檣那段。通過《時代的漫遊者》一章娓娓道來的講述,還原了電影創作、拍攝、從幕後走向台前的過程。從本章的故事裡,我們了解了許導和編劇李檣對還原蕭紅生平及處理爭議的思考和想法,他們創作的過程及最終呈現給觀眾的《黃金時代》,無不體現了他們對電影藝術的執著和追求。作者衛毅筆下的《尋找桃花源》,視角是獨特的,人物是鮮明的。在他的筆下,除去了作者自己的觀點和立場,尊重了被採訪對象的真實個性和想法,保留了這些人物最誠懇的內心以及最真實的形象,讀起來讓人久久難忘。

以原則為基礎的生活方式

《原則》

作者:[美]瑞·達利歐

譯者:劉波、綦相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8年1月

定價:98.00元

《原則》收錄了達利歐根據自身經歷總結出來的生活和工作原則,涵蓋為人處世和公司管理兩大方面。此外,這本書還用了較多的筆墨告訴讀者怎樣制定原則,包括個人層面和企業層面,即授人以漁。

對於原則的制定和完善,書中引入了生物進化的理論,並以選擇的形式留給讀者思考的空間。達利歐提倡根據自身經歷和對外部環境的適應性去完善、克服和解決各種問題。每一次面對困難的選擇,通過問自己難以回答的問題以不斷進化,形成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案,最終完善原則。書中點明了解決問題和逃避問題需要承擔的截然相反的結果,但並沒有以煽動性的語言去說服讀者必須解決所有的問題,而是留給讀者自己選擇。

從書本回歸現實,在企業管理中,我們一定會遇到各種問題,包括產品受眾的變化、監管環境的變化等,這些變化造成的困擾需要從頂層去調整,解決問題後形成公司的管理原則,並向業務人員徹底貫徹。因此,對於希望走向成功之路、有理想和目標並為之奮鬥的人來說,解決問題的唯一選擇是勇敢直面難關,非常清晰地認識自己的目標,並且永不妥協。

在這個信息碎片化、自媒體喧囂、各種輿論爆炸的時代,各種交易觀點、資產配置觀點,由於輿論發表者的自身閱歷及風險偏好,會呈現各種差異甚至是矛盾。過多的信息會成為一種雜訊,干擾判斷。在這樣的情況下,堅持與自身價值觀一致的原則,堅決地執行和遵守原則,才是從業者真正需要的。

達利歐在書中對原則進行了深度解讀:原則要與自身的價值觀一致。自己遵循的原則並不是簡單地照搬他人的理論,而是經過自己不斷總結,最終能夠真正付諸實踐的思想。堅持與總結,這正是許多職業精英所必須具備的品質。人生本身就如同漫長的山路,路途中,我們無法預知下一步的情況,如同身處一片迷霧。面對無法改變的崎嶇山路和迷霧的不確定性,一旦決定一路向前,能改變的只有行路的方法和態度。

歐羅巴大陸屏息諦視的海峽戰鬥

《無敵艦隊》

作者:[美]加勒特·馬丁利

譯者:楊盛翔

出版社:民主與建設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7年12月

定價:92.00元

與世界史上的諸多關鍵詞一樣,「無敵艦隊」是一個大家耳熟能詳但於其細節又不甚了了的詞,那場戰役究竟是怎樣的呢?16世紀,基於宗教矛盾和利益爭奪,英國與西班牙之間發生了長年海戰。號稱擁有「無敵艦隊」的西班牙掌握著地中海和大西洋霸權,多次向英國發動遠征。全書以蘇格蘭瑪麗女王受刑開篇,精彩記述了英格蘭、西班牙、法國、尼德蘭、教皇國等多方勢力相繼作出的回應,梳理了各國盤根錯節的外交關係以及複雜微妙的政治局勢,最終聚焦在英國艦隊與西班牙無敵艦隊在英吉利海峽展開的一系列海戰。

雖然我們都知道無敵艦隊最終戰敗,但在1588年7月30日,英軍艦隊全體官兵面對西班牙這個進擊的巨人時,一定感受到了被它支配的恐怖。對他們而言,英國和西班牙的艦隊在英吉利海峽上的碰撞是一場末日決戰的開端,決戰雙方分別代表光明與黑暗,即將迎來最終的殊死搏鬥。身處哪個陣營取決於人們的立場,整個歐洲大陸已經被清晰的鴻溝一分為二,雖然多數國家名義上未曾參戰,可是真正意義上的中立國並不存在,歐羅巴大陸的每一寸土地都在屏息諦視海峽中的戰鬥。意識形態之戰從來都是具有革命意義的戰爭,它們不費吹灰之力就能逾越國境。

1940年,大英及其世界帝國再度命懸一線,與1588年毫無二致,全世界的目光又一次轉向了英格蘭的海岸及其周邊海域。希特勒的納粹德國正咄咄逼人地跨越歐洲大陸,迫使一個又一個國家在其不可阻擋的侵略勢頭之下屈服。兩起事件相隔幾個世紀,卻又如出一轍。在這黑暗之年,卻有位曾在海軍服役過的史學家篤信「英國能夠舉國上下堅定一心,勇於成為在這場泰坦之戰中活下來的那一個」,加勒特·馬丁利決定直面再次被進擊的巨人支配的恐懼,為被困于海峽「高牆」之內的人們重新歌唱1588年無敵艦隊被「新教之風」吹散的景象。幾乎所有後世對歷史感興趣的讀者都有可能會對那個夏天他的選擇感覺到莫大的幸運,他用廣博深厚的學術素養和完美無瑕的寫作技藝,為我們奉獻了一部可能會讓為數眾多的小說家都感到嫉妒的史著。

極權帷幕下真實上演的《亂世佳人》

《柏林記憶》

作者:[俄]瑪麗·瓦西里奇科夫

譯者:唐嘉慧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8年1月

定價:69.00元

《柏林記憶:逃離悲慟之地》這本日記記錄的時間與整個「二戰」大致同步,是一部私密的戰時日記,保存了1940年至1945年間瑪麗·瓦西里奇科夫對柏林和戰爭的記憶。她用綿密瑣碎、完全個人式的講述,為那段厚重的歷史補充了大量生動切身的細節,彷彿能帶領人們重回目擊現場,一睹戰時模樣。

《柏林記憶》作者瑪麗(「蜜絲」)·瓦西里奇科夫是一位具有傳奇特質的女性,出身白俄貴族家庭,父母身份顯赫。幼年起即隨父母流亡海外,遊學法國。1940年,23歲的她前往柏林,先後在德國廣播電台、外交部情報司任職。她的日記也始於那年的1月1日,「午夜時分,全村鐘聲一齊鳴響。我們探出窗外聆聽——這是新世界大戰爆發後的第一個新年。」正是日記這種表達形式,讓這份別樣的「二戰史」有了溫度,通過對具體的心理活動和生存狀態的描摹,再現大時代下小人物的沉浮,也映照了整個歐洲貴族文明經歷的悲慟和衰亡。這本日記也可視為她的自傳。日記起初也寫到了一些富有青春氣息的遊樂和愛慕事件。但從日記的後半部分可以看出,蜜絲儼然已經成為一名在戰火中淬鍊出了勇氣的成熟女性。這本日記在這一層面上,是一本傳奇女性在戰爭中的個人成長史。同時,由於蜜絲的貴族身份,日記也揭露了一個通常為人所忽略的歷史真相:希特勒和貴族之間關係緊張。「七月密謀」刺殺希特勒事件證明了這一點,其中很多參與刺殺者都是貴族。希特勒以此次暗殺行動為借口,剷除了當時歐洲許多地位顯赫的家族。

關於「二戰」的歷史資料和研究著作很多,《柏林記憶》的寫法相比一些講述「二戰」歷史的鴻篇巨製,當然是零散而又瑣碎的。但作者以戰爭親歷者的視角,記錄了她在戰爭中的心理狀態、物質生活、思想認識、社交、工作等方方面面的內容,使這本日記成為名副其實的私人歷史,書中所錄的這些細膩、生動、切身的歷史細節,正是厚重的大部頭歷史的一種補充和佐證。值得強調的是,書中用非常詳盡的篇幅描述了「七月密謀」暗殺希特勒行動的發起和失敗,以及事發後蓋世太保的傳訊,相關人員的被捕等德方的恐怖手段。本書對這一歷史事件做了當事人角度的近距離描述,也是迄今為止發現的僅有的一份相關目擊記錄,是彌足珍貴的一手史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民閱讀報 的精彩文章:

傳統文化成最大「網紅」的啟示

TAG:全民閱讀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