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迷戀賭博,或許是因為智力不足

迷戀賭博,或許是因為智力不足

人是習慣性高估自己的,每一個進賭場的人,都覺得自己能贏。

事實上,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事。

按理論,你不懂背後的數學邏輯和規則。

按理性,你比不上賭場老闆。

按本錢,你也沒有幾個子。

這大概是十賭九輸的原因(如果算上別人出老千的可能,想贏錢,堪比登天)。

看到一條讀者的留言。她的心情好壞,建立在父親在賭場的戰績之上。一旦父親輸了,就會打母親。一旦母親被打,就會拿她出氣。

這個調調是不是很像周杰倫的《爸,我回來了》?

賭博帶來的連鎖反應,像擊鼓傳花的遊戲一樣跌宕起伏。喜歡賭博,自然不是一件好事。

那麼,為什麼那麼多人賭博?

或許可以從人類大腦的進化來解讀。大腦大概可以分為兩部分:大腦本體和大腦皮層。

大腦本體,負責處理人最本真的生理反應。這點在原始人身上的體現最明顯,你給我一拳,我勢必要給你一腳。

大腦皮層,術語叫前額葉,負責人的理性思考,進而做出最合理的選擇。這是人類幾百萬年才進化出來的,原始人木有大腦皮層。

賭博帶給人們的刺激、快感,主要由大腦本體提供,進而不斷地鼓動大腦,所以人極其容易上癮。

澳門賭王何鴻燊有次問友人:「如果客人總是輸,會不會就不來照顧我的生意了?」友人答道:「不需擔心,一次賭徒,一生賭徒,客人反而擔心你不開業了呢。」

理性的人,一般不賭博。記得大學概率統計課的老師說過,賭場的賺錢之道,其實都是建立在概率統計之上的,不外乎是伯努利、泰勒、凱利等數學家理論的運用。

春節前一個月,我妹妹和她閨蜜辭工回家,兩人閑著無聊,就去打手搓麻將。打了一個段時間,我妹經歷了這樣的心路歷程:先贏了點,再輸了點,再繼續輸,不甘心,後來才贏了點,再繼續輸,後來哦嚯,輸到沒錢輸了,才醒悟過來:真tm不該賭錢。

她的閨蜜,也是像過山車一樣的經歷,整體上是輸錢的。

奇怪的是,冷靜下來後,她和朋友們湊在一起回憶,發現大家都輸錢了,那麼錢去哪裡了?

原來,賭場老闆說,你看,咱辛辛苦苦提供場地,你也要給點勞務費啊,贏錢的人每次需要按照贏錢數額給5-10塊錢,算作是抽水,一起樂呵樂呵嘛。

別小看這5塊10塊的,它配得上「大數法則」。這也是賭場賺錢的秘密。

17世紀,瑞士數學家伯努利提出了「大數法則」。簡單來說,經過多次重複,小錢乘以重複的次數,就成了大錢。

以賭場為例,賭場贏錢有兩個因素:每次抽水的額度,抽水的次數。

如果按比例抽成,賭場抽水的額度會隨著下注比例的增加而增加。如果玩家下注次數更多,賭場自然會收入更多。這就是為什麼賭場永遠都是贏家的原因了。

絕大部分人是輸錢的,因為賭場會恆定地收割一部分。羊毛出在羊身上,賭客就是被收割的羊。

賭場盈利不僅是因為抽水,還因為酒水煙茶等配套服務,更重要的是,賭場深諳各種數學規則。

比如,設定「無限財富定律」,簡單說,就是規定了最大下注額度。

咦,不是下注越多,抽水越多嗎?賭場這是不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自斷財路嗎?

按照泰勒的級數論,大意是說,所謂概率,可以簡單理解成一定時期內重複出現的次數。

舉例,兩人對賭,你有1元錢,他有2元錢,賭場規定每次下注1元錢,你贏的概率是三分之一,他的是三分之二。

一句話,誰的資本大,誰的贏面大。這個理論有很多的體現,比如種姓消亡、夏娃假說等。

不得不佩服賭場老闆,真是實打實的數學實踐家。賭場根據自身情況,設計最高投注額,就是「無限財富定理」的運用啊。不然,哪天馬雲爸爸閑得無聊到賭場找樂子,砸個幾十上百億樂一樂,賭場老闆估計要崩潰掉。

接下來,要說的是重點(敲黑板,做筆記啦)。

有沒有相對穩健的賭錢策略?當然有。

上世紀六十年代,科學家凱利在賽馬比賽中得到靈感,經過複雜的數學模型,提出了著名的凱利公式。即:

f* = (bp - q) / b

其中,f* ,表示「 投注金額佔總資金的比例」。

p,是指「贏的概率」。

q,意為「輸的概率」。

b,等於「賠率」(賠率=期望盈利÷可能虧損)。

以「21點」遊戲為例,玩家贏的概率是51%,賠率1:1。假設總賭本1000,那麼凱利公式給出的最佳賭注是: 1000 * (1 * 0.51 - 0.49)/ 1 = 20。

看到這裡,估計你都頭大了,納尼,這個數學公式是什麼鬼?!

理論性的東西我們就不深入探討了。簡單地說,這其實是說明了嚴控風險的重要性。

上面舉的「21點」遊戲例子,玩家贏的概率51%大於莊家的49%,按照凱利公式,只能下注20,是典型的「以大博小」。而賭徒只喜歡「以小博大」,不然進賭場幹啥?

理論上講,押注資金比例超過了凱利公式值,不僅長期贏錢速度會下降,還不能排除災難性失誤的可能。試想,如果看到自己運氣好,就押上全部賭注,一旦一輸錢,就一夜回到解放前了。

所以,凱利公式的運用,是反人性的,來到賭場的賭徒,也不可能有那個智商和理性。穩健的賭錢策略自然就成了偽命題。

這個公式在投資領域還有些運用,巴菲特、索羅斯是它的擁躉。

朋友圈有篇文章流傳很廣:《一對清華同班同學:一個搞出350億市值,一個變階下囚》。

階下囚的主角叫:許朝軍。

他是不折不扣的互聯網大佬,人人網創始人,老厲害了,最終還是進監獄數星星了——因為賭博。

人是習慣性高估自己的,每一個進賭場的人,都覺得自己能贏。

事實上,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事。

按理論,你不懂背後的數學邏輯和規則。

按理性,你比不上賭場老闆。

按本錢,你也沒有幾個子。

這大概是十賭九輸的原因(如果算上別人出老千的可能,想贏錢,堪比登天)。

由此我們可以這麼下結論,賭錢,殊途同歸:輸錢。不賭錢,就是贏家。最關鍵的是,我們還是要學會控制寄幾啊。

朋友圈有這樣一個段子:

蔣介石對秘書說:毛澤東實在不可輕視!他嗜煙如命,手執一縷,綿綿不斷。但他知道我不吸煙後,在同我談話的一整天,竟絕不抽一支!看一個人今後的發展如何,就看一個人對本能慾望的自我控制能力。如果你可以控制你的飲食、睡眠、懶惰和抱怨,你就離成功不遠了!一個人要控制不住自己的行為和慾望,那他的失敗就在眼前。

前面說了,不能控制自己的人,是因為大腦皮層沒有合理開發。

所以,痴迷賭博的人,哪怕是清華的高才生也會智商瞬間下線,翻譯過來,賭徒=SB

-End-

〖喜歡是點贊,愛是轉發〗

@溫音寧

專欄作者,簡書推薦作者,視頻作者

長篇小說《我在故地,等待花開》、《如果那年沒有你》作者。願和你一起,在這複雜世界,做個明白的人;在這無聊世界,做個有趣的人;在這殘酷世界,做個溫暖的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溫音寧 的精彩文章:

我們為什麼要努力?這是我聽過最好的回答

TAG:溫音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