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復旦大學校長:值得過的人生,從死亡開始

復旦大學校長:值得過的人生,從死亡開始

有的人「死」了,才真正開始活。

馬相伯,復旦大學的創始人。

1939年,他100歲,客死在越南諒山。

臨死前,他說:

「我是一隻狗,只會叫,叫了100年,還是沒把中國叫醒。」

他不僅是一隻狗,還是一隻生在亂世,長在亂世,死在亂世,喪家的,老狗。

馬相伯

一個年近花甲老人的絕望

1897年,馬相伯58歲,年近花甲。

他的妻子和大兒子,剛死於山東老家的一次海難,留下出生剛六個月的孫女兒馬玉章。

隨後他虔誠的天主教徒母親去世,臨終的遺言是:「我的兒子是神甫,你既然不做神甫了,那我也不認你這個兒子。」拒絕與他見最後一面。

他自己本來一心救國,將大半生的精力都投入到李鴻章主持的洋務運動中。無奈那註定是一場失敗的運動。

甲午中日戰爭爆發,北洋艦隊覆沒,洋務運動徹底破產。

國沒救成,倒是跟著李鴻章一次又一次簽訂了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全國人民都罵他是漢奸、走狗。

不久,八國聯軍侵華,同樣作為李鴻章門客的弟弟馬建忠,幫李鴻章起草文書,被活活累死。

國破家亡。他感覺到自己也命不久了。

至親的人相繼離去,母親臨死的決絕,自己一生碌碌無為,身敗名裂。

馬相伯萬念俱灰。哀莫大於心死。這時候的馬相伯,實際上已經「死」了。

60多歲時的馬相伯

馬相伯將自己的所有財產,包括3000畝田產,以及現金、古董等值錢的東西全部捐給上海耶穌會。

不僅財產,還將自己尚未成年的一兒一女也交給教會代為撫育。

將子女託付給教會,則說明他已經做好「了無牽掛」的準備。

他對亂世絕望,對自己絕望,對將來絕望。

「時勢空隙,來風莫測,以免累後人。」

他時刻準備著,帶著一身時代強加於自己的恥辱離開。

但他還有最後一絲希望,最後一點掙扎。

那就是通過教育喚醒國人。

他在捐獻字據上聲明:

「願將名下分得遺產,悉數獻於江南司教日後開中西大學堂收管,專為資助英俊子弟資斧所不及……」

「自獻之後,永無反悔。且系先人所遺名下私產,故族中一切人等,毋得過問。」

(源自《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馬相伯卷》之《捐獻家產興學子據》)

馬相伯捐獻財產字據手抄件(部分),存於上海檔案館

說得很清楚,捐獻的財產歸教會日後籌辦中西大學堂所用,目的在於資助那些品學兼優但無錢讀書的人。

他還特意嚴正聲明,這是他自己的私產,他人無權過問。

態度之明確,之堅決,可見一斑。

此時的馬相伯可能不會想到,他將還有40多年的時間,親自為中國的教育事業奔走呼號。

他更不會想到,正是他餘生的40年,為中國的教育事業,為中華民族的覺醒,為中國的國家命運,在伸手不見五指的黑暗中燃燒了自己,點燃了一線亮光。

馬相伯最有價值的人生,原來從他六十歲「死亡」那一刻起,才真正開始。

絕望中的希望

在教會看來,馬相伯的巨額財產只不過是他為自己曾經離開的背叛而做的贖罪。至於辦學,他們根本不在乎。

不過也不好公然耍賴。

第一次機會出現在「戊戌變法」。梁啟超邀請馬相伯在上海建立一個譯學館,將西方一些先進的思想介紹到中國。然而計劃還沒開始實施,僅僅一百天後戊戌變法就以失敗告終。

但此時已經年過中年的蔡元培是南洋公學(上海交通大學的前身)的總教習。因為不懂拉丁文,影響到了他閱讀一些西方著作。

而馬相伯不僅會拉丁文,還會其他總共7種西方語言。

蔡元培來找馬相伯學拉丁文。但是馬相伯說:你一個人,又人到中年,學了能有什麼用呢?

言下之意,他希望能夠讓更多的人,特別是年輕人來學,帶他們放眼看世界。

因為他意識到,辦教育,培養人才,才是國家的希望。

於是,蔡元培找來24個年輕人來一起學拉丁文。

蔡元培

馬相伯不僅僅教他們拉丁文,而是將自己平生所學傾囊相授,包括哲學、邏輯學、數學。

這些學生日後同樣成為了影響一個時代,流傳無數個時代的天之驕子:

蔡元培、黃炎培、李叔同、胡敦復、邵力子……

任何一個人站出來,都是那個時代大廈的一根頂樑柱。

來求學的人越來越多,加上南洋公學又鬧學生運動,一百多名學生集體退學,無學可上。

馬相伯辦學的機會成熟了。

黃炎培

邵力子

震旦學院因此成立,馬相伯擔任院長。

那是1903年,馬相伯已經是個63歲的老人。

這是一個值得記住的日子。

復旦大學的前身,震旦學院,在這一年誕生。

更重要的是,馬相伯之所以是後來我們所知道的馬相伯,其實以此為開端。

馬相伯創辦的震旦學院的校舍

1903年,馬相伯和震旦學院第一批師生合影

燃燒自己點亮一束光,照亮一個黑暗的時代

震旦學院成立的時候,流亡在日本的梁啟超抑制不住興奮之情說:

「吾今乃始見我國得第一完備有條理之私立學院。吾喜欲狂。」

馬相伯一不小心,為中國的現代教育事業打開了一扇門。

馬相伯很多思想在震旦學院的辦學理念中得以充分體現。很多不僅僅在當時十分超前,也正是現在我們依然或缺,需要反思的。

在辦學理念上,馬相伯極力主張「學術獨立,思想自由」,拒絕以行政、宗教的名義干涉教學。

他還第一次在中國提出了文理並重,明確提出要注重科學,特別是要研究近代科學。

他還注重訓練學生嚴禁的邏輯思維,並親手編訂我國最早的形式邏輯學教科書。

這一切,在今天似乎已經是耳熟能詳,但在100多年前的中國,絕對是超前到不可想像的另類。

馬相伯和弟弟馬建忠合編的中國第一本語法教科書《馬氏文通》

而馬相伯對「有教無類」這四個字的踐行,則是在今天依然難望其項背的。

拿震旦學院招生制度來說:

報考的學生最好是中文和外文俱優,但如果只有一門比較好,或者除此之外其他學科有特別專長的,也可以酌情錄取。特彆強調中文不好的學生,需要在校期間補上來,故意不好好學中文的,「隨時屏斥」。

報考的學生不一定要從低年級開始讀起,而是可以根據自身已經具備的學識,按實際情況插班就讀。

有學識,但是沒有錢繳納學費的學生,可以由人推薦入學,試讀一個月,只要學習合格,就可以免費讀書。畢業之後,留校半薪工作兩年即可。

已經交齊學費,但是學習不合格的人,扣除住宿、伙食費用之後,隨時予以勸退。

後來國民黨的元老級人物于右任,當時因為寫詩諷刺慈禧太后,是個被通緝四處流浪的通緝犯。

但馬相伯欣賞他的才學,不僅為他提供避難所,還讓他免費讀書。

這就是馬相伯,在專制而恐怖的清朝,他敢冒殺頭的危險,免費收留一名朝廷欽犯讀書。

我們今天卻依然沒有擺脫唯分數論的應試怪圈。

回頭看看馬相伯,實在是讓人汗顏。

于右任和馬相伯

馬相伯作為院長,卻把學院的管理全權交給了學生。

震旦學院的行政管理由學生選舉產生,完全自治、自主。

這在還講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晚清,簡直是無法無天的異類。

就算是在今天,也少有人有此遠見,有此魄力,有此胸襟。

馬相伯和震旦學院師生合影

不過,他很快就得到了反饋。

馬相伯堅持教育獨立的思想,觸犯了教會的利益。

教會覺得既然是教會主導辦的學校(雖然錢是馬相伯私人在幾年前就捐贈的),就必須要學生遵從教規、學習教理。

但馬相伯卻堅持教會不應該干涉學生的信仰自由和辦學獨立。

矛盾不可調和。

教會想驅逐馬相伯,竟然無恥到讓他「無病而入病院」,變相將他軟禁在醫院裡。

這個時候,學生自治的效果就顯現了出來。

獨立自主的學生,可不是懦弱無能的軟蛋。

他們有著強烈的反抗精神。

學生會主席沈步洲在講台上放了兩捲紙:退學的學生在一邊簽字,留下來的在另一邊簽字。

132名學生,130名學生選擇退學。

退學的學生以于右任等7人為代表,來到醫院找到馬相伯:「馬院長,我們退學了,但我們還要讀書。」

看著學生的簽名,馬相伯老淚縱橫。

震旦學院是辦不下去了,捐給教會的錢也拿不回來了。

年近古稀的馬相伯,帶著學生在上海大街上遊走,像搖尾乞食的流浪狗,希望有人資助辦學。

一個年近古稀的老人,在近千萬平方公里的國土上,為了100多名學生,想找個擺課桌的地方而不得,這實在是一件有失顏面的事情。

丟的不是馬老先生的顏面,而是我中華民族的顏面。

馬老先生只是想盡自己一份努力,找補一點回來。哪怕他得像一條乞食的狗搖尾乞討。

皇天不負有心人。

經曆數月奔波,終於得以在吳淞廢棄的提督衙門,破破爛爛如廢墟一般的房舍里,重新辦學。

復旦公學老校門

1905年,復旦公學正式成立。

「復旦」一詞,取自《尚書·大傳》「日月光華,復兮旦兮」,也有恢復震旦的意思。

復旦公學的辦學思想、管理制度完整繼承了震旦學院的精髓,全國各地的學生慕名而來。

百年名校復旦大學,就此誕生。

馬相伯在中國教育史上描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在那段黑暗的中國歷史中點亮了一束光。

教會的蠻橫與無賴,實在可惡。

馬相伯能夠在年近古稀之年,各方奔走呼號,創辦復旦,可謂大快人心。

也正是在這個時候,馬相伯才徹底擺脫了漢奸、走狗的罵名。

此時,他已經66歲。

19世紀20年代復旦大學校門

如一隻喪家老狗哀嚎

60隨後的馬相伯,將畢生的精力都投入到了中國的近代教育事業中。

大兒子死時,孫女兒馬玉章才六個月。他的學生邵力子等人湊了1萬塊錢給馬相伯,那是給馬玉章長大後做生活和讀書用的。馬相伯轉手卻將錢捐了出去,做了創辦啟明女校的經費。

如果在和平年代,馬相伯應該就這樣在教育戰線辛勤耕耘,死而後已。

但他偏偏生在亂世。

馬相伯捐獻孫女生活費建立的啟明女校

清朝滅亡後,民國是黎明前的黑暗。

日本鐵蹄踏破國門,中國人民更是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馬相伯為抗日救亡奔走呼號,被譽為「呼號抗日老青年」。

馬相伯手跡:還我河山

淞滬會戰打響前夕,復旦大學被迫內遷到重慶。

馬相伯已經接近100歲,本該安享晚年,享受天倫之樂的年紀,卻不得不在家人的帶領下,逃出上海,輾轉流亡到廣西、雲南。

途中,他多次發表演講,勉勵自己同樣四散逃亡的學生「讀書不忘救國,救國不忘讀書」。

抗戰期間,遷到重慶的復旦大學

馬相伯在逃亡途中勉勵學生的手跡:讀書不忘救國,救國不忘讀書

就在逃亡途中,馬相伯迎來了自己99歲生日。

中共中央從延安發來賀電,稱之為「國家之光,人類之瑞」。

國民黨當局在當時的陪都重慶為其舉辦壽宴,稱譽他為「愛國老人」。

在歷史上,同時受到國共兩黨如此高讚譽的,恐怕再難找第二人。

馬相伯先生將壽金全部捐出用作抗日經費,並在寫給學生們的信中道:

「國無寧日,民不聊生,老朽何為,流離異域,正愧無德無功,每兼多壽多辱……願拚老命和愛國人民一道抗日救亡。」

人人都以健康長壽而慶幸和驕傲,而馬老先生卻感覺到越長壽,遭受的屈辱越多。

即使如此,他「願拚老命」,抗日救亡。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多麼豪情,又是多麼無奈!

此時的馬相伯,正如自己所說,就是一隻喪家之狗,而且是一隻日薄西山的,流浪在外無家可歸的,老狗。

2000多年前,孔子為了一個「禮」字周遊列國,奔走呼號。一天,他在和弟子走失,獨自一人站在鄭國的東門等待,有人說:「東門有人,……累累若喪家之狗」。孔子聽說後,欣然大笑:「確實,確實!」

時隔兩千年,馬相伯和孔子是如此相像。

1937年,98歲的馬相伯

大師的隕落

馬相伯在逃亡的過程中,有一個強烈的願望:一定不能逃出中國國境。

無奈隨著抗日局勢的惡化,西南地區也變成了前線。不得已,家人只好帶著已經100歲的馬相伯老人逃到越難的諒山。

馬相伯病重,家人並不敢告訴他現在身在異鄉,只好騙他說仍然在中國西南境內。

1939年11月,正是中國抗日戰爭最為艱苦的階段。

一天,馬相伯聽到了湘北大捷的消息。在異常興奮中,他永遠離開了這個世界。享年100歲。

馬相伯墓碑

馬相伯臨死前把孫女兒馬玉章叫到跟前,對她說:「爺爺什麼也沒給你留下,原本屬於你的錢也沒給你留下(前文提到的他的學生為馬玉章籌備的一萬生活費)。你恨爺爺嗎?」

馬相伯確實什麼也沒給孫女兒留下。但是他留給了中國人很多。

他死在越難諒山,但家人一直騙他說還在中國境內,臨死不知身是客。

他一心關心抗戰,臨死前聽到了湘北大捷的消息。

這算是上天對他尚存的最後一絲憐憫吧。

馬相伯的孫女——馬玉章

人模狗樣的人多,赤膽忠心的狗少

1840年,馬相伯出生,正是西方列強用炮火轟開中國國門的時候,是中國近代百年屈辱歷史的開端。

生於天主教家庭,很早就接受了西方近代現先進思潮和普世價值。他寄希望於通過思想改變中國民眾,但他的那些思想都太過於超前,根本行不通。

人到中年的馬相伯決定投身政治,希望通過政治路線救國。無奈,他天主教的身份根本得不到晚清政府的信任,只好和弟弟一起在李鴻章府上做了一名門客。

具體來說,他寄希望於利用自己一身才華,通過洋務運動,將西方先進的思想和技術引進中國,實現強國的夢想。

然而誰會想到,精通七國語言的馬相伯做得最多的就是跟著李鴻章奔走於各大談判桌,充當翻譯,簽署一個又一個的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

全國上下都罵他是漢奸,是李鴻章的走狗、看門狗。連母親過世之前,也拒絕和他見面,更拒絕人他的這個兒子。

40歲的馬相伯

19世紀末,中日甲午戰爭爆發,年近花甲的馬相伯發現中國「沒有殺敵之兵,只有殺民之兵」。北洋艦隊全軍覆沒,也標誌著洋務運動徹底失敗,更標誌著馬相伯一生的失敗。

這輩子的黃金時間已經過去。不出意外,迎接他的應該是死亡。

一生致力於救國圖強,臨死卻要帶著漢奸、走狗的罵名。

但他依然還留有一線希望,試圖通過教育來喚醒中國人。於是,出現了前文所說的馬相伯和震旦、復旦的故事。

晚年伏案寫作的馬相伯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馬相伯就生在、長在、死在這樣一個「天地不仁」的時代。

他說自己是一隻只會叫的狗。

但他的一生都在努力讓華夏子孫能夠像人一樣活著。

他自己更是不僅活成了人的樣子,而且是巨人。

萬眾敬仰,永世不朽。

如果他說自己是只狗,那大部分人實在是不敢說自己是個人。

畢竟人模狗樣的人實在太多,馬相伯這樣赤膽忠心的狗太少。

上海城市人物雕塑:馬相伯

參考文獻:

1.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馬相伯卷,李天綱,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丹陽五大教育家的故事,馬相伯教育獎勵促進會,蘇州大學出版社。

3.先生,《先生》編寫組,中信出版社。

4.上海紀實-《大師》:馬相伯的一生。

◎本期編輯? 玉兔金刀

◎圖片來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 本文由國館原創,轉載請註明

德爾瑪硅膠按摩洗澡刷

清潔按摩二合一

洗出細膩柔滑的肌膚

從現在開始,好好清潔護理肌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館文化 的精彩文章:

又是新的一年到,請記住這5句話
讓食物成為你的藥物,而不要讓藥物成為你的食物

TAG:國館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