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他是一隻狗,卻希望所有的中國人活得像人

他是一隻狗,卻希望所有的中國人活得像人

有的人「死」了,才真正開始活。

馬相伯,復旦大學的創始人。1939年,他100歲,客死在越南諒山。

臨死前,他說:「我是一隻狗,只會叫,叫了100年,還是沒把中國叫醒。」

他不僅是一隻狗,還是一隻生在亂世,長在亂世,死在亂世,喪家的,老狗。

馬相伯

1897年,馬相伯58歲,年近花甲。

他的妻子和大兒子,剛死於山東老家的一次海難,留下出生剛六個月的孫女兒馬玉章,隨後他虔誠的天主教徒母親去世。

他將大半生的精力都投入到李鴻章主持的洋務運動中。無奈那註定是一場失敗的運動,甲午中日戰爭爆發,北洋艦隊覆沒,洋務運動徹底破產。

國沒救成,倒是跟著李鴻章一次又一次簽訂了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全國人民都罵他是漢奸、走狗。

至親的人相繼離去,自己一生碌碌無為,身敗名裂。馬相伯萬念俱灰,哀莫大於心死。此時的馬相伯,實際上已經「死」了。

60多歲時的馬相伯

此時的馬相伯可能不會想到,他將還有40多年的時間,親自為中國的教育事業奔走呼號。

正是他餘生的40年,為中國的教育事業,為中華民族的覺醒,在伸手不見五指的黑暗中燃燒了自己,啟迪了國人。

馬相伯最有價值的人生,從他六十歲「死亡」那一刻起,才真正開始。

當時,年過中年的蔡元培已是南洋公學(上海交通大學的前身)的總教習。因為不懂拉丁文,影響到了他閱讀一些西方著作。而馬相伯不僅會拉丁文,還會其他總共7種西方語言。

蔡元培來找馬相伯學拉丁文。但是馬相伯說:你一個人,又人到中年,學了能有什麼用呢?言下之意,他希望能夠讓更多的人,特別是年輕人來學,帶他們放眼看世界。因為他意識到,辦教育,培養人才,才是國家的希望。

於是,蔡元培找來24個年輕人來一起學拉丁文。

蔡元培

馬相伯不僅僅教他們拉丁文,而是將自己平生所學傾囊相授,包括哲學、邏輯學、數學。

這些學生日後同樣成為了影響一個時代,流傳無數個時代的天之驕子:蔡元培、黃炎培、李叔同、胡敦復、邵力子……,任何一個人站出來,都是那個時代大廈的一根頂樑柱。

來求學的人越來越多,加上南洋公學又鬧學生運動,一百多名學生集體退學,無學可上。

馬相伯辦學的機會成熟了,震旦學院因此成立,馬相伯擔任院長。那是1903年,馬相伯已經是個63歲的老人。

這是一個值得記住的日子。

復旦大學的前身,震旦學院,在這一年誕生。

馬相伯創辦的震旦學院的校舍

1903年,馬相伯和震旦學院第一批師生合影

震旦學院成立的時候,流亡在日本的梁啟超抑制不住興奮之情說:「吾今乃始見我國得第一完備有條理之私立學院。吾喜欲狂。」

馬相伯很多思想在震旦學院的辦學理念中得以充分體現。很多不僅僅在當時十分超前,也正是現在我們依然或缺,需要反思的。

在辦學理念上,馬相伯極力主張「學術獨立,思想自由」,拒絕以行政、宗教的名義干涉教學。

他還第一次在中國提出了文理並重,明確提出要注重科學,特別是要研究近代科學。他還注重訓練學生嚴禁的邏輯思維,並親手編訂我國最早的形式邏輯學教科書。

這一切,在今天似乎已經是耳熟能詳,但在100多年前的中國,絕對是超前到不可想像的另類。

而馬相伯對「有教無類」這四個字的踐行,則是在今天依然難望其項背的。

震旦學院招生制度:

報考的學生最好是中文和外文俱優,但如果只有一門比較好,或者除此之外其他學科有特別專長的,也可以酌情錄取。特彆強調中文不好的學生,需要在校期間補上來,故意不好好學中文的,「隨時屏斥」。

報考的學生不一定要從低年級開始讀起,而是可以根據自身已經具備的學識,按實際情況插班就讀。

有學識,但是沒有錢繳納學費的學生,可以由人推薦入學,試讀一個月,只要學習合格,就可以免費讀書。畢業之後,留校半薪工作兩年即可。

已經交齊學費,但是學習不合格的人,扣除住宿、伙食費用之後,隨時予以勸退。

我們今天卻依然沒有擺脫唯分數論的應試怪圈。回頭看看馬相伯,實在是讓人汗顏。

馬相伯作為院長,卻把學院的管理全權交給了學生。震旦學院的行政管理由學生選舉產生,完全自治、自主。這在還講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晚清,簡直是無法無天的異類。

就算是在今天,也少有人有此遠見,有此魄力,有此胸襟。

後來國民黨的元老級人物于右任,當時因為寫詩諷刺慈禧太后,是個被通緝四處流浪的通緝犯。但馬相伯欣賞他的才學,不僅為他提供避難所,還讓他免費讀書。

這就是馬相伯,在專制而恐怖的清朝,他敢冒殺頭的危險,免費收留一名朝廷欽犯讀書。

馬相伯和震旦學院師生合影

馬相伯堅持教育獨立的思想,觸犯了教會的利益。教會覺得既然是教會主導辦的學校(雖然錢是馬相伯私人在幾年前就捐贈的),就必須要學生遵從教規、學習教理。

但馬相伯卻堅持教會不應該干涉學生的信仰自由和辦學獨立。矛盾不可調和,教會竟然無恥到讓他「無病而入病院」,變相將他軟禁在醫院裡。

為拯救院長132名學生,130名學生選擇退學。退學的學生以于右任等7人為代表,來到醫院找到馬相伯:「馬院長,我們退學了,但我們還要讀書。」

看著學生的簽名,馬相伯老淚縱橫。

震旦學院是辦不下去了,捐給教會的錢也拿不回來了。年近古稀的馬相伯,帶著學生在上海大街上遊走,像搖尾乞食的流浪狗,希望有人資助辦學。

一個年近古稀的老人,在近千萬平方公里的國土上,為了100多名學生,想找個擺課桌的地方而不得,這實在是一件民族之恥。

經曆數月奔波,終於得以在吳淞廢棄的提督衙門,破破爛爛如廢墟一般的房舍里,重新辦學。

復旦公學老校門

1905年,復旦公學正式成立。

「復旦」一詞,取自《尚書·大傳》「日月光華,復兮旦兮」,也有恢復震旦的意思。

復旦公學的辦學思想、管理制度完整繼承了震旦學院的精髓,全國各地的學生慕名而來。

百年名校復旦大學,就此誕生。

馬相伯在中國教育史上描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在那段黑暗的中國歷史中點亮了一束光。

隨後的馬相伯,將畢生的精力都投入到了中國的近代教育事業中。

大兒子死時,孫女兒馬玉章才六個月。他的學生邵力子等人湊了1萬塊錢給馬相伯,那是給馬玉章長大後做生活和讀書用的。馬相伯轉手卻將錢捐了出去,做了創辦啟明女校的經費。

馬相伯捐獻孫女生活費建立的啟明女校

清朝滅亡後,民國是黎明前的黑暗。

日本鐵蹄踏破國門,中國人民更是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馬相伯為抗日救亡奔走呼號,被譽為「呼號抗日老青年」。

馬相伯手跡:還我河山

淞滬會戰打響前夕,復旦大學被迫內遷到重慶。

馬相伯已經接近100歲,本該安享晚年,享受天倫之樂的年紀,卻不得不在家人的帶領下,逃出上海,輾轉流亡到廣西、雲南。途中,他多次發表演講,勉勵自己同樣四散逃亡的學生「讀書不忘救國,救國不忘讀書」。

馬相伯在逃亡途中勉勵學生的手跡:讀書不忘救國,救國不忘讀書

在逃亡途中,馬相伯迎來了自己99歲生日。中共中央從延安發來賀電,稱之為「國家之光,人類之瑞」。國民黨當局在當時的陪都重慶為其舉辦壽宴,稱譽他為「愛國老人」。

在歷史上,同時受到國共兩黨如此高讚譽的,恐怕再難找第二人。

馬相伯先生將壽金全部捐出用作抗日經費,並在寫給學生們的信中道:「國無寧日,民不聊生,老朽何為,流離異域,正愧無德無功,每兼多壽多辱……願拚老命和愛國人民一道抗日救亡。」

人人都以健康長壽而慶幸和驕傲,而馬老先生卻感覺到越長壽,遭受的屈辱越多。

即使如此,他「願拚老命」,抗日救亡。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多麼豪情,又是多麼無奈!

此時的馬相伯,正如自己所說,就是一隻喪家之狗,而且是一隻日薄西山的,流浪在外無家可歸的,老狗。

馬相伯在逃亡的過程中,有一個強烈的願望:一定不能逃出中國國境。

無奈隨著抗日局勢的惡化,西南地區也變成了前線。不得已,家人只好帶著已經100歲的馬相伯老人逃到越難的諒山。

馬相伯病重,家人並不敢告訴他現在身在異鄉,只好騙他說仍然在中國西南境內。

1939年11月,正是中國抗日戰爭最為艱苦的階段。

一天,馬相伯聽到了湘北大捷的消息。在異常興奮中,他永遠離開了這個世界。享年100歲。

馬相伯墓碑

他死在越難諒山,但家人一直騙他說還在中國境內,臨死不知身是客。

他一心關心抗戰,臨死前聽到了湘北大捷的消息。這算是上天對他尚存的最後一絲憐憫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38度格調 的精彩文章:

我為你好,這句話是世界上最大的謊言

TAG:38度格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