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光陰隨風】顓頊帝嚳陵

【光陰隨風】顓頊帝嚳陵

上班的小夥伴,宅著的小夥伴,今天我帶你們看風景!話說今天陽光正好,春風略躁,離「搬磚」不足一周了,在家宅了將近一個小寒假的我,終於出門放風了。

我們村子東北方向有一個「高王廟」,以前這個名字只存在於父母和鄰居的口中,說的神乎其神,幾次想去看個究竟,卻一直沒有如願,今天算是看了個大概。

騎電車,走鄉鎮公路,約一個小時就到達目的地,高王廟坐落在浚縣與內黃縣的交界不遠,屬於內黃縣管轄。

高王廟坐北向南,周邊都是沙土地,地里有小麥和桃樹。廟前是一片停車場,旁邊有超市和賣東西的地攤。再向前有兩殿,分別是三皇殿(伏羲、神農、黃帝)和五帝殿(黃帝、顓頊、帝嚳、堯、舜)。

高王廟是民間的叫法,正式的稱呼是「顓頊帝嚳陵」,為紀念上古帝君顓頊和帝嚳的陵寢。高王廟的來源應該和二帝的號有關,顓頊號高陽氏,帝嚳號高辛氏。

如果你有印象的話,高中課本屈原《離騷》第一句,「帝高陽之苗裔兮」中的高陽,說的就是屈原的先祖。

據文獻記載,顓頊帝嚳陵漢代起陵,唐代立廟,宋代興祀,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期間幾經修繕增建,清末被黃沙湮埋,1986年清沙重現,是目前全國唯一雙陵並峙的古帝陵。

帝陵正門上書五個大字「顓頊帝嚳陵」,兩邊是關於帝陵的介紹。

進入正門,左手邊有一亭,亭中有宋代古井一口,距今已有千餘年;右邊是萬通碑林,主要是周邊善男信女捐款紀念碑,以及祭祖的紀念碑。

古井亭

碑林

正門的正前方是一古建築,年代沒有標明,其原地基掩埋於土下。古建筑後面是欞(ling)星門,關於此門前文(【光陰隨風】這幾天)有過介紹。

穿過欞星門,進入帝陵的中心,欞星門兩側是碑廊,主要放置從明到清的帝王祭祀二帝的御碑,正德嘉靖萬曆康熙乾隆等皇帝的祭祀碑文依稀可辨。

向前走來到正殿,正殿中二帝端坐,一人拿規,一人持斧,神情莊嚴肅穆。

兩邊的山牆畫有二帝功績,牆下是帝陵紀事的照片,其中一張發現大佬一個,現任故宮看門人——單霽翔。(如果還不知道,請看前文《【國家寶藏】故宮博物院篇》)

從正殿兩側的偏門向後走,後面有春節布置的燈展,燈展後面是一片柏樹林,樹與樹之間掛有紅色裝飾品,很喜慶。

柏樹林的東西兩側分別是顓頊和帝嚳的陵墓,陵墓形似土丘,磚牆圍成,陵前立有元代和清代墓碑。

顓頊陵

帝嚳陵

再向後就是田地了,地里小麥青青長勢喜人,桃樹也已經開始修剪只等樹樹花開了。

漫步在帝陵中我就在想,這是誰第一個倡議建陵的呢?TA怎麼知道遠古的帝王就葬在此處?很早之前陵墓的周邊也是如此景象么?……

其實我也知道,這些問題是沒有答案的。帝陵就在這裡,就在善男信女的心裡,一代又一代的延續。

以上是我眼中的二帝陵,說的不全面,限於篇幅帝陵中很多地方都沒有寫,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在網上搜一下。

最後來看看自己是誰的後裔吧。

其實我也可以說一句「帝高陽之苗裔兮」的,哈哈……

(說明一點,關於三皇五帝的說法歷史記載不一,文中只是根據帝陵祭祀寫出。)

前期更新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光陰隨風 的精彩文章:

關於宗教信仰

TAG:光陰隨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