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三年閱讀計劃之40:確定真實的目標

三年閱讀計劃之40:確定真實的目標

叔本華《人生的智慧》寫於100多年前,但今天讀來還有很多啟發。今天分享他談個性的一段:

我們唯一能夠做到的就是儘可能充分地利用我們既定的個性。因此,我們應該循著符合我們個性的方向,努力爭取適合個性的發展,除此之外則一概避免。所以,我們必須選擇與我們個性相配的地位、職業和生活方式。 一個天生筋骨強壯,長得像大力神似的人,如果為外在情勢所迫,需要從事某種坐著的職業,去做一些精細、煩瑣的手藝活,或者從事學習研究和其他腦力工作——這些工作需要他運用先天不足的能力,而他那出色的身體力量卻無從發揮——

要是出現這種情況,那這個人終其一生都會感到鬱郁不得志。

但如果一個人雖然具有異常突出的智力,但其智力卻無從得到鍛煉和發揮,從事的是一種根本發揮不了他的智力的平庸工作;或者,這工作乾脆就是他力不能及的力氣活,那麼,這個人遭遇的不幸比起第一個人則有過之而無不及。所以我們必須避免過高估計自己的能力,尤其在我們年少氣盛的時候,這可是我們生活中的暗礁。

前兩天跟幾個家長談到了中專的問題。有個家長說,其實很多孩子在那裡很舒服,因為他們本身可能就是愛動手,不願意坐著工作的。這個說法是有道理的,有個北大學生,就是退學進了技工學院。

但是社會有一種偏見,就是覺得動手的事情是藍領,無論如何也要讓孩子拿到一個文憑,獲得坐著工作的權利。這種觀念的改變也許還需要較長時間。

但有一點必須講。就是我們制定職業發展目標的時候,不可以忽視個性的因素。我們的個性究竟匹配什麼樣的職業?此時真的不能光靠想像。特別需要家長或者老師幫助進行前瞻的分析。我自己在這方面就走了彎路。

我愛寫作,愛動,所以我選擇了中文系,夢想將來當記者。這個規劃看起來是沒問題的,但是工作後我發現,因為國內的媒體基本都是國有企事業單位,這又非常不適合我的個性。如果有人給我前瞻性的指出這點,我就可能不會走那樣的彎路了。

我後來看霍蘭德的職業六邊形,發現自己屬於典型的研究型人格。這種人格適合搞研究,搞技術,搞創作。但是結合我好動,不太喜歡被管理,約束的個性。這些職業前面,還需要加獨立二字。而一旦加上獨立二字,市面上絕大多數單位都不適合我了。所以不是我自己不適合職場,而是確實沒有合適的職場,可以匹配我的個性。所以後來我就自己幹了。現在我的工作,就是獨立的研究,技術,創作三位一體。

我不大長的職場生涯,對我最大的意義就是知道那有多痛苦。與自己個性不匹配的工作是痛苦的。叔本華沒有騙我們。

但是很長時間以來,我們社會對待職業都是一元思維。更看重工作是不是體面。包括收入的體面,社會地位的體面諸如此類。但是體面往往是與活受罪相伴相隨的。我很早就放棄了體面的想法。舒服是第一位的。就像一雙鞋,舒服第一,其次才是好看。

我創辦網校快九年了,這九年間,有機會擴大規模。但是每次到那個關鍵時刻,我內心就有一個聲音傳來:你這是在幹什麼?你奮鬥的目標,就是讓自己重新變成機構里的一員嗎?重新被方方面面的人和事情所控制,重新喪失獨立嗎?這個聲音就是提醒我莫忘初心吧。經過幾次這樣的提醒,我慢慢就明確了。就是一個獨立的小而美的定位。有點像日本的一些手藝人,就專註做手藝的事情。這種選擇不是什麼多高大上的精神追求,其實就是非常實際的想法,尊重自己的個性,知道對自己而言,能夠給自己真正帶來幸福的是什麼。

對於叔本華過去我們有誤解,認為他是什麼悲觀主義。其實完全不是。這個人整天琢磨的就是怎麼讓自己更加開心快樂,是徹底的現實主義者。他的精神內核,跟中國的道家有點像。讀哲人的書,有助於讓自己混沌的思維清楚一些。尤其是面對關鍵選擇的時候,他們就像一些長者,在你耳邊提醒你,幫助你確定真實的目標而不偏離初心。讀好書,讀好文章,最大的價值就在這裡。

蕭愚 2018-2-24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蕭愚教育評論 的精彩文章:

奧數學習也需要靜待花開

TAG:蕭愚教育評論 |